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进行了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率64.8%(46例),例次发病率74.6%(5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0.8%)、泌尿道(5.6%)、肠道(4.3%)、皮肤(4.3%)。病原菌检出率为76.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1例(60%),革兰氏阳性球菌9例(26%),真菌5例(14.3%),真菌和细菌复合感染3例,分析了诱发感染的多种因素,对其感染的防治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2.
杨荣芝  宦丽萍  孙国华 《吉林医学》2010,31(29):5149-515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整体化护理。方法: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138例患者采用饮食、空气、皮肤黏膜、口腔、上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外阴整体化护理。结果:患者因感染所致的致死性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是化疗后避免致死性感染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小渝  梁柱 《四川医学》1998,19(3):234-235
恶性血液病院内感染69例次报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王小渝梁柱郭海鹰恶性血液由于疾病本身和反复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及造血功能受抑,极易并发院内感染。为了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6年7月的恶性血液病102例中院内...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25-32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年来收治的9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数值、白蛋白含量、激素使用、是否接受化疗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次为真菌及革兰阳性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为院内感染高危人群,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最主要方法是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晟 《医学与社会》2011,24(6):28-29
目的:分析引起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3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诊疗资料,比较分析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结果:选择62例院内感染者作为观察组,73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大、有创诊治措施实施多、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住院时间长,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0.05);两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等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健全抗生素使用和管理体系,强化药物监管;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患者、医护人员的隔离管理措施;缩短住院时间,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调查1988~1996年恶性血液病住院病人118例,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33.9%。40例医院感染病人病死率为1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口腔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及真菌。化疗激素和抗生素的应用、高龄及白细胞数减少、住院时间延长是感染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今后加强对这类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杨清清  郑润辉  王春燕  黄振倩  刘丹  谭获 《广东医学》2012,33(10):1455-145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治疗后并发带状疱疹20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05例患者中有20例并发带状疱疹(4.94%),其中16例于化疗间期发病.绝大部分患者在病发时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18例患者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异常.经过积极抗病毒等治疗后,本组20例患者带状疱疹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1±6)d,有3例后遗神经痛.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破坏,在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成免疫功能严重降低,容易引发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8.
9.
54例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为18.0%,其中,败血症占47.5%;G+菌占42.7%;死亡率占6.7%,致死性感染中以霉菌为主。化疗、放疗等为院内感染常见诱因。建议对此类易感人群加强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54例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为18.0%,其中,败血症占47.5%;G^+菌占42.7%;死亡率占6.7%,致死性感染中以霉菌为主。化疗、放疗等为院内感染常见诱因。建议对此类易感人群加强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处于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状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6.21%),其次为血液感染;病原菌中细菌感染占93.22%,真菌感染占6.78%;对革兰阴性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对革兰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对真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为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细菌和真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粒细胞数目、年龄及住院时间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通过感染特点分析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人由于应用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易并发院内感染。严重感染是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血液科于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恶性血液病 16 8例 ,加强护理 ,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 16 8例 ,男 96例 ,女 72例 ,平均年龄 36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 97例 ,慢性白血病 15例 ,恶性淋巴瘤 35例 ,MDS7例 ,多发性骨髓瘤 12例 ,恶性组织细胞病 2例。1.2 方法对 16 8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临床观察 ,加强病房管理 ,以及进行口腔护理干预 ,将观…  相似文献   

13.
杨绍容  周立 《西部医学》2012,24(10):1974-197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15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原发疾病、痰检结果、感染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原发疾病、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气管切开、吸痰、卧位、医源性因素等有关。结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原因所致,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可减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4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密切观察,收集体温、血常规、血和痰病原学结果、影像学诊断资料,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结果14例中有呼吸道症状者11例,7例痰粘稠不易咳出,胸片检查11例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白色念珠菌感染共10例(71.4%),曲霉菌感染2例;中性粒细胞〈0.5×10^9/L者8例(占57.1%),〈1.0×10^9/L者3例(占21.4%);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7d以上;曲霉菌感染者给予二性霉素B,余12例用氟康唑治疗2周以上,6例治疗1周内症状改善消失(占42.9%),5例治疗2周内症状改善消失(占35.7%),3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原因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其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应引起重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目前多采用化疗措施,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最常见者为骨髓造血抑制,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病人往往死于感染和出血。因此,密切观察化疗期间的患者感染情况,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综合1998年9月至2003年  相似文献   

16.
105例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德鸿 《广西医学》2000,22(6):1200-120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5例院内感染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5例病人共发生136例次院内感染.其中87例次(64%)发生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1×109/L时.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口腔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多见.细菌大多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院内感染开始出现轻微症状时即用氨苄青霉素的疗效显著大于感染症状明显时再用氨苄青霉素的疗效,表明院内感染早用抗生素疗效好.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受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是ANC减少.当ANC小于1×109/L时,应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及时发现感染及使用恰当抗生素,注意清除病灶及引流脓液,并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院内血液病患者发生败血症的菌群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败血症1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败血症的血液病患者共142例。31.88%的患者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粒细胞减少83.80%,能找到原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占32.48%)83.20%。结论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是导致住院血液病患者发生败血症的最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恶性血液病128例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我们对1990~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55岁以上的128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对近13年1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1.8%,1998年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后下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占51.9%,其次是真菌占24.7%,G^ 球菌占23.5%。结论:应用G-CSF增加中性粒细胞、消毒隔离、改善环境卫生可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单用氟康唑有效率38.5%,单用伊曲康唑有效率70.8%,应用氟康唑无效改为伊曲康唑有效率66.7%,总有效率59.5%。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呕吐、腹泻。结论针对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伊曲康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