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耶尔森菌属中可感染人类的细菌包括鼠疫菌、小肠结肠炎菌和假结核菌。鼠疫菌是导致鼠疫的原因,通过跳蚤传播。本研究旨在制定一个鼠疫菌特异的针对yopB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方法,且对鼠疫菌检测或分型均特异的免疫测定实验方法。用于本实验的菌株是来自1994年鼠疫爆发地区和德干高原鼠疫监测区的病人和啮齿动物样本。通过培养物的碱裂解法获取质粒DNA。用DNASIS软件,用全部的70kb/低钙反应位点质粒序列来设计鼠疫菌特异yopB基因的引物。  相似文献   

2.
鼠疫的发生得益于鼠疫菌能够在自然界长期存在。无论是鼠疫流行期还是间歇期,鼠疫菌在自然界中究竟存在于何地,以何种方式保存,又以什么机制造成流行是鼠疫发生的神秘之处。因此,研究鼠疫菌在自然疫源地各生态要素中的保存状况及生存能力,有助于揭示鼠疫的发生及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3.
鼠疫是一种流行在啮齿动物间通过跳蚤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为特征,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曾经引起3次人间的世界大流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鼠疫仍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是引起鼠疫的病原菌,对鼠疫菌进行分型可以了解其在自然界的生存条件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梁莹  海荣  俞东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53-354,F0003
目前,已知耶尔森菌属包括11个菌种,其中只有3种对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致病: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而引起疾病的传播;而其他2种致病菌则主要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粪-口途径).假结核菌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关于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的分类讨论(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形黄鼠蚤(Citellophilus tesquorum Wagner,1898)是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主要传播媒介和保菌者之一。在自然界,不仅已多次从其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而且实验证明该蚤能形成菌栓,是传播鼠疫的有效媒介。因此,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瞩目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区获得的48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差异区段)和PMT1(质粒验证)PCR扩增,进行鼠疫菌DFR基因组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相同年份,不同染疫动物、媒介蚤分离的鼠疫菌基因组型基本一致。陕西鼠疫耶尔森菌DFR基因组型有Genomovar11、17、20共3种。1987-1988年份、2000-2001年份DFR基因组型以Genomovar17为主,2006年份以Genomovar20为主。结论不同年份疫情主导的基因组型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鼠疫菌DFR基因组型从Genomovar17基因缺失微进化到Genomovar20。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蚤体中鼠疫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鼠疫菌主要感染啮齿动物,并通过蚤从感染的宿主传播给未感染的宿主,人可通过接触染疫动物或被疫蚤叮咬而感染鼠疫。因此,发现和判定鼠疫菌在这些动物和其寄生蚤中的存在是鼠疫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蚤体中分离鼠疫菌,通常采用的细菌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此法虽然可靠,但耗时长,检出率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PCR技术诊断鼠疫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2]。本文应用此技术,直接检测蚤体内鼠疫菌。1材料与方法1.1菌株 EV76p为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保存。1.2实验动物和蚤 均为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动物室…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首次检出鼠疫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鼠疫是众所周知的甲类烈性传染病。它不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造成社会动荡、妨碍经济发展等。为此,四川省在开展鼠疫监测和多次现场调查一直未分离出鼠疫菌的情况下,1997年省地病办重点投入调查经费以明确省境内是否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并首次分离出鼠疫菌54株,现就此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分离株的MLVA基因分型特征,阐明不同疫情年份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今后陕西省鼠疫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LVA(14+12)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66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基因分型,利用BioNumerics(Version7.6)软件对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6株鼠疫耶尔森菌分为A、B、C群,根据分离时间聚集成为相应群,A群包含42株菌,其中39株菌分离自2000-2001年,B群包含16株菌,其中15株分离自2006年,C群含8株菌,其中6株分离自1987-1988年。基因型分为19种,8个基因型为多菌株基因型,其他型为单菌株基因型。结论 陕西省鼠疫菌MLVA基因型具有多态性,不同疫情年份菌株主导的基因型不同,MLVA分型能够很好区分陕西省不同年代鼠疫菌株,可用于鼠疫菌株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印鼠客蚤叮咬带菌鼠,吸入弱毒鼠疫菌后,在体内可存活30天。再叮咬时可把鼠疫菌传给健康动物。而缓慢细蚤吸入弱毒鼠疫菌后,可在蚤体内大量繁殖,并存活20天。但叮咬健康动物,不能传播鼠疫,这与印鼠客蚤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氏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和传播性均很强的细菌性疾病,可引起啮齿动物(如大鼠、小鼠、野生动物)间的传染病,自然情况下,人间鼠疫流行是由寄生于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的蚤类通过叮咬而将鼠疫菌传染给人,使人发生腺鼠疫。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每年都有发生鼠疫局部暴发流行的报道。尽管鼠疫发现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临床疑似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尤其是适合基层快速筛查的方法不多。不能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是贫困及边远地区人群传播和死于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啮齿动物传播多种疾病,特别作为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80年代,我国广泛地开展了有关耶尔森氏菌(Yersinia)(以下简称耶氏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崔凤柱、侯在文等对宁夏人群及家畜等动物曾进行过调查研究,对宁夏啮齿动物除鼠疫菌外的其它病原性耶氏菌从未进行过研究。为控制和深入研究鼠疫和其它病原性耶氏菌病,在查清宁夏啮齿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其它病原性耶氏菌的分布及有关生态学很有必要。1997~1998年在宁夏的海原县、盐池县、银川市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捕获啮齿动物 在海原县、盐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周边地区与银川市的非鼠疫疫区的野外和居民点,用2号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危害性。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方法,研究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小白鼠、豚鼠、家兔等的毒力。高原鼠兔对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感受性,藏系绵羊、高原牦牛以及人群血清鼠疫FI抗体检测等。结果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毒力: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MLD)为106、半数致死量(LD50)为43.6(10.5~116.7),对豚鼠的MLD为109、LD50为5.6×106(2.2×105~1.5×108),大剂量的青海田鼠型菌可引起个别家兔死亡,但个体差异很大,存在高抗个体。在藏系绵羊中检测出11份鼠疫阳性血清,阳性率达3.6%;本次所检测的牦牛及人群血清全部为阴性;高原鼠兔对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具有高抗、低感受性。结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有一定毒力,高原鼠兔对此菌有较高的抗性,不足以引起此菌的传播。对家畜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鼠疫耶尔森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发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人员已将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到鼠疫的诊断、鉴定等防治、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十年来,鼠疫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建立适应不同情况的检测技术,本文将对此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非鼠疫疫区长尾黄鼠寄生蚤似升额蚤指名亚种和宽新蚤感染鼠疫菌后,在20 ̄23℃,80% ̄90%RH条件下,持续用小白鼠供血,其保菌时间不超过30d,与鼠疫疫区的这两种蚤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鼠疫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述鼠疫菌研究动向。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联系鼠疫防治实际工作,从鼠疫菌的基因结构、自然疫源性、菌苗和今后工作的重点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大量的插入序列和基因的水平转移是鼠疫菌进化的关键。结论鼠疫菌基因的表达和致病性受环境因素调节,特别是毒力岛。  相似文献   

18.
云南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来自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55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鼠疫菌的进化规律。方法根据22个差异区段(differentregions,DFR)设计引物,PCR扩增鼠疫菌的每个DFR。结果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37株鼠疫菌的基因型均为9型。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8株鼠疫菌,有10株菌为7型,8株菌为9型。结论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为7型和9型,而滇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9型。两疫源地鼠疫菌在遗传关系上有亲缘性,后者可能由前者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鼠疫菌质粒发现于1981年,近几年来这一领域进展较快。多数学者证明鼠疫菌携带着分子量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三种质粒,其中每种质粒都编码一些与鼠疫菌毒力有关的毒力决定体。鼠疫菌质粒的形  相似文献   

20.
用乳糖肉汤增菌法分离鼠疫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多年来,在鼠疫监测工作中,鼠疫细菌学检验仍沿用常规四步检验方法,在未发现动物鼠疫流行的情况下,在鼠疫监测中所捕获的各种动物及其体外媒介动物等,虽然可能携带鼠疫菌,但检材常会受感染鼠疫菌时间的长短、菌量的多少、毒力的强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平板直接分离培养和用小白鼠接种的方法,其检出率都较低,笔者用乳糖肉汤增菌的方法分离鼠疫菌,可明显提高鼠疫菌(包括鼠疫弱毒菌)的检出率,又可大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