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创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GCS评分、年龄、性别、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个月,发生脑积水36例(11.9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脑室内出血、SAH厚度和SAH分布是创伤性SAH后出现脑积水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性别、入院GCS评分、SAH部位、去骨瓣减压术与创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无明显关系。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高龄、脑室出血、SAH严重程度是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10例aSAH患者,其中并发慢性脑积水者3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80例未并发脑积水者设为对照组; 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形成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多发动脉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的年龄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占76.7%,首诊CT显示脑室扩大者占43.3%,出血破入脑室者占66.7%,Hunt-Hess分级评分为(2.59±0.6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预后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H并发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多次出血、高血压病史、出血破入脑室与发病后Hunt-Hess分级高。结论 aSAH出血并发慢性脑积水具有多项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高危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改善其预后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创伤性SAH 203例。结果 本组203例中,21例出现脑积水,总体发生率为10.3%。弥漫性SAH患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性SAH患者(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GCS评分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创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的SAH厚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CT、MRI等诊断技术的应用,SAH后脑积水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病也是影响SAH死亡率和病残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受到广泛的重视。一、发生率及分类1928年Bagle歹首次报道TSAH后脑积水,此后医学文献报道日益增多[’-’J。Hasan等人[’]。对473例SAH病人于发病72小时内行CT等检查发现20%发生脑积水,但其中1/3的病人却无脑积水症状,约半数病人的早期脑积水和意识障碍症状在24小时内可_自动缓解.Gijn也观察到SAH后72小时20%发生脑积水,fodesti和E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 151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P<0.01)、急性脑积水(or>P<0.01)、脑室外引流术(or>P<0.01)是a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0例aSAH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出血后3周的CT评价aSAH后慢性脑积水;先将可能的危险因素与脑积水之间行显著性检验,再用多元回归加以明确,得到回归方程。结果 aSAH后慢性脑积水易患因素依次为入院时较高Hunt-Hess分级(P=0.006)、反复多次出血(P=0.007)、高龄(P=0.010)。结论 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内蒙古包头市城区进行前瞻的、基于人群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由内蒙古包头市拥有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性医院、小型医院和部队医院等多中心共同收集包头市城镇居民中自发性SAH病例(年龄≥15岁)。每个患者选2个对照组,为非SAH患者、同性别、年龄为患者年龄±5岁的包头市城镇居民。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关病史、生活习惯、危险因素等信息。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主要危险因素与SAH的关系,并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226例确诊为自发性SAH的患者,其中65%为女性,发病年龄为20~87岁,平均年龄(58.5±13)岁,434例对照组。高血压、吸烟和低收入是SAH的主要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SAH患者中正在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RR)为2.31(95%CI1.31~4.09),但是在女性患者,目前吸烟者和未吸烟的RR为4.00(95%CI1.62~9.89)。吸烟、高血压和低收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18%、36%和59%。结论本研究显示自发性SAH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和低收入,女性吸烟者患SAH的危险更高,如果控制吸烟和高血压,就会明显降低SAH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是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下纤维化有关。影响该病发生的临床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满意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危险因素,进而能够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对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两院神经内科11年收治的385例SAH患者和84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再出血组发生率17.9%,高峰在发病后2周内再出血多发生在冬季;(2))再出血组平均年龄比SAH组低9.01岁,男比女多,为2.1:1;(3)再出血组病死率高达72.6%,比SAH组明显增高(21.30%)(P〈0.01);(4)再出血组中动脉瘤占72.06%,再出血多因动脉瘤破裂所致;(5)高血压病、激动、长期的烟酒史和感染等均是再出血间接危险因素。结论治疗SAH期间和SAH恢复期,需对再出血可控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动脉瘤早期手术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术中终板造瘘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出血后脑积水测查,同时评价动脉瘤夹闭术中行终板造瘘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出血后2周的CT或MRI评价SAH后脑积水的发生,18例脑积水患者中7例行动脉瘤夹闭术中终板造瘘,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脑积水的总体发生率为13.6% (18/132),7例终板造瘘患者6例术后脑积水得到明显缓解,随访未见相应并发症出现,1例无效.结论动脉瘤夹闭术中行终板造瘘技术相对简单,不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神经系统损害,对大部分SAH后脑积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4-2013-12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230例,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2组,A组为发生脑积水组,B组为未发生脑积水组,将2组性别、年龄、有无脑室出血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发生脑积水的相关性。结果性别、年龄和硬膜外血肿三项因素与脑外伤术后发生脑积水无关(P0.05)。而入院时GCS评分3~5分、有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均是脑外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单危险因素(P0.05)。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2个影响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Wald值):入院GCS评分、有tSAH。根据相对危险度可得出,入院GCS评分3~5分可增加脑积水发生率2.217倍,存在tSAH则可增加脑积水风险1.475倍。结论入院时GCS评分3~5分、有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tSAH是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单一危险因素,其中入院GCS评分低和存在tSAH尤其需引起临床医生注意,但临床并无主要预防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O方法将62例tSAH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7、10、14、21d进行GCS评分,颅骨钻孔放置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连续监测颅内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14、21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V)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伤后3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JP〈0.05),而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治疗组MCV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MCAVp〉120cm/s)发生率(11/3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51.6%,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3.9%,26/31;GOS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8/31;GOS1-3分,P〈0.05)。结论在tSAH患者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以减少CVS的发生,改善tS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用部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01—2014-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75例为观察组。依据CT检查结果分为基底节出血58例(A组)、丘脑出血62例(B组)和其他脑叶出血55例(C组)。再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基本资料,并分别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不同部位脑出血危险因素为:基底节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SBP、DBP、TC以及HDL;丘脑部位的危险因素是饮酒、吸烟、高血压、SBP、DBP以及HDL;脑叶部位的危险因素是饮酒、吸烟、SBP、DBP以及TC。结论不同部位脑出血危险因素有所不同,主要是吸烟、饮酒及血压偏高。临床上需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减少脑出血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01-2013-03于本院治疗的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统计,对不同CT分级、是否再出血、是否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者的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将上述因素与呼吸停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出现呼吸停止,发生率28.26%;CT分级较高者呼吸停止发生率高于CT分级较低者,再出血者发生率高于未再次出血者,并发感染者发生率高于无感染者,血管痉挛者高于无血管痉挛者,且上述指标均与呼吸停止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CT分级、再出血、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均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中,36例(31.5%)发生肺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为325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为106 g/L是术后肺炎的最佳判别界值。结论 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病情重、术中出血量大的病人,术后发生肺炎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