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处理的最佳方法 ,现将我院 1994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5 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2例 ,女 4例 ;年龄 2 8d~ 13岁 ,平均年龄 3.8岁 ,其中 1~ 3岁 4 7例 ,占 83.9%。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 ,右侧 4 1例 ,左侧 15例。手法复位成功 36例 (6 4 .3% ) ;急诊手术者 2 0例 (35 .7% ) ;手法复位成功后 ,择期手术 2 8例。嵌顿时间与治疗方法比较 见表 1。表 1 嵌顿时间与治疗方法比较 (n)治疗方法n 嵌顿时间 (h)≤ 1~ 6~ 12~ 2 4≥ 2 4手法复位 …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疝囊、肠管、网膜及与之相连腹腔内的肠管、网膜的性质、血流变化,并与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疝囊内容物为稀少血流时说明疝囊内容物可能坏死、部分穿孔,应手术治疗。少血流的患者可进行复位后留诊观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诊断腹股沟斜疝嵌顿,并指导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实施的125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资料,并与95例传统开放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89例,左侧36例。其中85例麻醉后复位;35例腹腔镜直视下手法复位;5例难复性嵌顿疝经腹股沟小切口打开外环口后腹腔镜下复位。13例患儿合并其它临床问题,其中2例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4例嵌顿肠管合并穿孔;3例合并阑尾炎;4例美克尔憩室,同时手术处理。平均住院时间(4.4±0.3)d,术后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随访9~15个月,无睾丸萎缩、复发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右侧嵌顿80例,左侧15例,平均住院(7.4±4.3)d,术后切口感染3例,阴囊血肿10例,睾丸萎缩3例,复发3例。结论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性嵌顿疝时优点更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嵌顿性腹肌沟斜疝是儿外科急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嵌顿疝约占全部疝病例的1/6,嵌顿疝尽管多见,但由于小儿外环富于弹性,疝囊颈部没有成人所具备的纤维缩窄环,肠系膜血管弹性也较好,同时腹肌也欠发达,故很少发生嵌顿疝引起的肠坏死。我院自1998年6月~2003年9月共进行了嵌顿性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特点与手术年龄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特点,探讨其手术年龄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17例婴幼儿(新生儿除外)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三组:A组为1~6个月,n=66;B组为7~12个月,n=123例;C组为13~24月,n=28例。手术按复杂程度分为单纯术(疝囊高位结扎)和复杂术(疝修补或/和相应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初次出现斜疝的平均年龄、嵌顿次数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性腺损伤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1),C组复位失败率低于B组(P<0.05),C组的肠坏死发生率高于A、B二组(P均<0.05)。C组施行复杂术的比例高于A、B组,而A组高于B组(P均<0.05)。结论 小于6个月婴幼儿的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失败率较高,复杂手术居多,性腺损伤的发生率高。对于这些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应不受年龄的限制,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急救医学》2005,12(4):295-29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肠坏死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例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肠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个月~1岁1个月,平均年龄(6.5±3.7)个月;嵌顿发生部位右侧10例,左侧5例,双侧2例。临床表现均为患侧腹股沟包块、阴囊红肿,伴有发热、腹胀、呕吐,其中休克3例,常规行腹股沟、阴囊B超和腹部X线检查。16例一期行腹股沟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伴睾丸坏死2例,行坏死睾丸切除术,1例行二次探查,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医源性隐睾,无复发,睾丸萎缩1例。结论 腹股沟阴囊B超具有很好的协助诊断作用;需严格把握手法复位指征;对于嵌顿时间大于24 h,合并有发热、腹胀、阴囊红肿或休克的病例,需积极行患侧腹股沟探查术,坏死肠管的切除和完好的肠吻合术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解剖学及病因学探讨。方法对35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采用手法复位5例,成功2例;手术治疗33例。肠坏死9例,睾丸坏死6例,睾丸明显淤血肿胀、张力高、呈紫红色7例。松解疝环、回复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术11例,肠切除吻合4例,肠造瘘5例,切除睾丸6例,温盐水热敷及睾丸白膜切开减压7例。结果痊愈出院34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1例(死于败血症);随诊30例,复发3例;肠造瘘患儿3~6个月后均返院行肠闭瘘术,痊愈出院;随诊睾丸包膜切开减压的7例体查及B超检查睾丸大小及质地均正常。结论新生儿嵌顿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睾丸及肠坏死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选取嵌顿时间小于12h(婴儿)或12~24h(幼儿)、一般情况好者246例,试行手法复位。患儿仰卧、臀部软枕垫高30°~40°,屈髋、屈膝,家属(或助手)固定患儿上下肢。术者坐(或立)于患儿右侧,左手四指固定内环处,右手四指于疝囊底部向腹股沟管方向挤压,吸气时持续均匀用力,同时左手放松(不离开皮肤)。呼气时右手停止用力,左手固定内环,以防回纳肠管再次突出。结果246例复位成功235例,占95.6%。结论只要掌握复位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法正确,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并急性出血性肠炎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例腹股沟嵌顿疝并急性出血性肠炎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情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入院后予补液等处理后均立即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腹股沟嵌顿疝松解复位加疝囊高扎术后,因腹胀等再次行肠减压、肠系膜封闭术;2例因肠管坏死穿孔中转开腹。术后均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加万古霉素抗感染处理。本组治愈4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术前纠正脱水、酸碱紊乱及电解质失衡,术后加强抗感染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并急性出血性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近日收治1例因跌倒后腹股沟斜疝嵌顿致阴囊破裂、肠管脱出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患儿男性,3岁,因出生后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至今,跌倒后肿物再次出现且不可还纳、阴囊破裂并肠管脱出1h 急入院。患儿出生后不久家长即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活动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既往未曾嵌顿,入院1h前,患儿不慎跌倒,腹部着地,随即哭闹,后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区肿物再次出现,坠入阴囊内,肿物急剧增大,致使阴囊右侧忽然出现裂口,肠管从中脱出于体外,体查: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延续至阴囊内,约6cm×5cm×5cm大小,质硬,右侧底部可见一长约2.5cm 裂口,肠管自裂口内脱出,肠管外观红润,患侧阴囊肿胀明显,触痛,睾丸触及不清。急予手术治疗,行嵌顿疝复位,疝囊高位结扎,修补阴囊裂口,放置引流条,手术顺利,因术前肠管脱出体外,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换药等治疗,住院1周,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影响。方法:阴囊外手法测定163例无嵌顿史、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睾丸体积,作为对照同时测定131例同年龄段正常儿双侧睾丸体积;患儿组有97例、对照组有82例,同时采用B超阴囊外测定。将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患儿睾丸体积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将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差和对照组双侧睾丸体积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儿组均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精索静脉,术后3个月、6个月及6-12个月随访测定患睾体积的变化。结果: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有明显差异(P<0.05),患侧大于健侧;术后6个月内患睾与健睾仍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后双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应重新认识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2个月。以右侧腹股沟区不可复性包块20d入院。家长于患儿入院前20d无意中发现患儿右侧腹股沟区有一个鸡卵黄大小包块,包块不消失,且有增大趋势,局部皮肤无红肿。患儿无不适,进食好,大小便正常。入院检体: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个半球形包块,大小3.5 cm×3.0 cm,局部皮肤颜色正常,囊性,边界清晰,略活动,不能还纳,透光  相似文献   

14.
15.
我院自2000年5月~2003年6月间共经疝切口行阑尾切除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特殊情况下腹股沟嵌顿疝处理的最佳方法。方法 近10年选择了29例早产儿,新生儿及合并其它疾病的嵌顿疝患儿,先取得满意的合作后患儿仰卧垫高臀部30~40度角,术者用左手将患侧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旋外展固定,右手托起疝囊,将患侧下肢内收内旋逐渐向下伸,同时将疝内容物送入腹腔。结果 26例1次手法复位成功,2例2次复位成功,失败1例,复位后严密观察及对症治疗,无1例死亡,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恢复顺利。结论 嵌顿疝手法复位治疗不仅适应于健康小儿发生嵌顿疝的复位,更适应于特殊情况下的小儿嵌顿疝的处理,该方法安全有效,临床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张艳红 《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73-73,62
新生儿嵌顿疝是新生儿肠梗阻较常见病因之一,延误诊断易造成睾丸坏死。我院自1 996~2 002年共收治新生儿嵌顿疝13例,其中睾丸坏死致睾丸萎缩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年龄4~26天,(其中1例是早产儿,胎龄为26周,年龄4天,体重1.2  相似文献   

18.
本院最近收治1例斜疝嵌顿内容物为子宫及双侧卵巢附件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治疗2例新生儿嵌顿疝并阑尾炎,现报告如下: 病例一,男,36周早产,日龄27 d,入院体重3.5 kg.因哭闹1 d,右侧腹股沟区肿胀15 h入院.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3 cm×3 cm质硬肿物,边界欠清,无皮肤潮红,透光(- ),推之不可还纳腹腔中.  相似文献   

20.
针孔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18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针孔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1 80例 ,其中 1 2 8例术后得以随访 ,并进行总结。结果  1 80例患儿手术顺利 ,手术操作时间平均 2 0min。术中血少 ,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3d。 1例术后 1周内复发 ,2例术后 0 .5年内复发 ,无切口感染、出血及阴囊积液、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孔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 ,尤其是 2岁以下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