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年龄特征对CT表现的影响。方法 收集78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检查疑诊AS,并且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资料完整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参照X线及CT片对其进行了分级和征象统计,并以<40岁(第1组513例)和≥40岁(第2组267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分级及CT表现差异的比较。结果 本组X线诊断为0-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各组中,CT结果与之符合的比率分别为44%、35%、49%、71%和77%。根据CT所示可以分别将56%、29%、33%X线平片诊断正常及Ⅰ、Ⅱ级病变的病例提高1-2个诊断级别。第1组0-Ⅰ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第2组,而Ⅱ组比率则远低于第2组。第1组骨性关节面硬化、模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2组。结论 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与平片的区别在于细微征象的显示率高,对较早期的病变可以提高诊断等级,同时也有利于治疗析观察。本研究的分组分析结果提示在对骶髂关节的CT片进行分析时亦应将年龄因素导致的退行性表现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2.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意义,目前存在不同看法。我们对40例正常人和42例临床确诊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了CT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照组为40例健康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59岁23例,小于30岁17例;AS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8~49岁,平均30.7岁。两组均使用SomolomARe型CT机检查,扫描时间为3秒,轴位,层厚8mm,层距8mm,自骶髂关节下缘向上连续扫描6~7个层面,骨窗照相,窗宽1470HU,窗位415HU,使用计算机测距器测量关节间隙宽度及软骨下骨板厚度,关节间隙测量在关节滑膜部中1/3处。2 结…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为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骨、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病变 ,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在AS的骨关节病变中 ,骶髂关节是较早且几乎必受累及的部位 ,全面认识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91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同时初步探讨了AS骶髂关节病变的MRI早期影像诊断。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AS病例共 91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7~ 37岁 ,平均 2 1 7岁 ;病程 5个月~ 9年 ,…  相似文献   

4.
骶髂关节穿刺的断层解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经臀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穿刺的最佳途径和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防腐盆部标本SIJ CT扫描,于低温冷冻下参照CT扫描基线行水平断层或冠状断层。观察SIJ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并与CT图像对照分析。结果 断层标本显示SIJ包括滑膜部和韧带部,CT显示的骶髂骨间不全是滑膜部。SIJ下1/3,则全为滑膜部占据,且其后面无骨质覆盖,但其下半部为SIJ边缘且骨盆壁较薄。从臂部至SIJ后缘路径无重要神经、血管,虽然SIJ盆面有腰骶干及髂血管等经过,但远离穿刺部位,不失为最佳穿刺途径。结论 经臀SIJ最佳穿刺部位为SIJ下1/3的上半部。经该途径穿刺安全,但不宜过深,以免穿透盆壁,误伤盆内结构。  相似文献   

5.
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的病理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骶髂关节(SIJ)炎的病理变化,提高脊柱关节病(SpA)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8例强直性脊柱炎(AS)及5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者行CT导引下SIJ关节内激素治疗前,先取SIJ组织。所得标本行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CT0-I级SIJ炎的uSpA病人,SIJ可见滑膜炎症(包括衬里层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CTⅡ-Ⅲ级SIJ炎病理变化主要为软骨严重变性、破坏,血管翳形成,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下骨板破坏;CTⅣ级SIJ炎的病理改变则以软骨下骨板破坏,大量死骨形成,钙盐沉着为主要特点。3份标本的滑膜和软骨下骨板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比例增高。结论 滑膜衬里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滑膜炎表现,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和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是早期SIJ炎的病理特点;在CT未出现改变以前,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确诊的168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结果 X线检出率为73.2%,CT检出率为86.9%,MRI检出率为100%,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和X线检出率,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出率。结论 MRI可以较好的弥补X线和CT的缺陷,不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指导价值,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来说,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7.
脊柱关节病患者骶髂关节细针活检的病理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Wang QW  Zeng QY  Xiao ZY  Chen SB  Liu Y  Wu MY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32-836
目的了解骶髂关节(SIJ)炎的病理表现,提高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96例脊柱关节病(SpA)患者的SIJ进行CT导引下的细针活检,3例非SpA死亡病例为对照组。记录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6例SpA的SIJ存在炎症表现,包括骨髓炎、血管翳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软骨下骨板破坏,软骨变性、破坏,滑膜炎,附着点炎等。其中45例0~Ⅰ级CT下SIJ炎均存在骨髓炎、软骨下骨板炎、软骨变性等改变;0级CT下SIJ炎的滑膜无病理改变,而部分Ⅰ级和所有≥Ⅱ级SIJ炎滑膜可见炎症;软骨破坏和骨化发生率以0~Ⅰ级最低,且仅见于软骨下骨板侧,关节面侧未见破坏;骨质硬化也是0~Ⅰ级最少见;附着点炎仅见于部分≥Ⅱ级SIJ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Ⅳ级最低。45例0~Ⅰ级CT下SIJ炎的SpA经病理检查诊断为AS;其平均病程显著短于≥Ⅱ级者。结论0级CT下SIJ炎时SIJ已可有炎症存在。SIJ炎可能自骨髓开始,继而血管翳形成,软骨下骨板破坏,软骨变性、破坏,最后纤维化、骨化而导致关节融合。滑膜炎和附着点炎不是SIJ炎的最早改变。病理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骶髂关节局部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的病理及影像研究,初步评价局部生物制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采用单侧骶髂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的局部治疗方法(每月1次,25 mg/次,共3次,总疗程8周),对比20例全身皮下注射用药组(每周2次,25 mg/次,共16次,总疗程8周),分析其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同时观察注药前后骶髂活检组织细胞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6 mRNA的表达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代谢和宏观形态学上的改变.采用t检验或t'检验及χ2 Fisher's 精确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rhTNFR:Fc局部注射显示:①治疗组在12周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32±13)mm、疲乏(40±16)mm、晨僵(35±16)min、骶髂关节局部压痛(34±22)mm、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40±17)mm上有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减少,并能节省医疗费用.②治疗后活检组织TNF-α、TGF-βmRNA相对表达量(0.891±0.06,0.84±0.05)较治疗前(1.08±0.19,1.13±0.33)明显下降(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光镜下表现的滑膜炎、附着点炎、软骨变性、软骨下骨板破坏、骨髓炎的阳性率有所下降,而炎症细胞指数明显下降(z=-2.71,P<0.05).③治疗后骶髂关节放射学核素(ROI)的平均值(1.38±0.16)较治疗前(1.45±0.14)明显减少(P<0.05),MRI上的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 骶髂关节腔注射rhTNFR:Fc,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经济学价值,特别有益于病变早期或局限于骶髂关节病变、不能耐受全身使用生物制剂的AS患者,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的CT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异常在CT上的表现特点。方法:对21例有髋部症状的As病人进行了髋关节CT轴位3mm层厚连续扫描。结果:全部病例都出现髋关节间隙变窄,按放射学指数(BASR)-hip分级,69%(29/42)的关节有3、4级的较严重改变;其他改变有关节软骨下囊性变(90.5%),股骨颈特征性的“衣领样”骨质增生改变、骨质疏松、关节囊肿胀等。结论:AS的髋关节异常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同时有骶髂关节改变,可取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方法收集确诊的髋骨关节结核的患者41例,分析其CT表现并比较儿童和成人的影像差别。结果髋骨关节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骨质破坏(90.3%),患侧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缩(87.7%),软组织肿胀及脓肿(75.6%),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73.1%),关节腔积液(63.5%),关节周围骨质疏松(46.3%)。儿童出现关节腔积液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结论CT对髋关节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方法收集确诊的髋骨关节结核的患者41例,分析其CT表现并比较儿童和成人的影像差别。结果髋骨关节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骨质破坏(90.3%),患侧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缩(87.7%),软组织肿胀及脓肿(75.6%),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73.1%),关节腔积液(63.5%),关节周围骨质疏松(46.3%)。儿童出现关节腔积液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结论CT对髋关节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足Lisfranc关节隐匿轻微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首诊时常规X线平片漏诊、而多层CT确诊的足Lisfranc关节隐匿轻微骨折36例,分析其主要CT表现。结果36例足Lisfranc关节隐匿骨折的主要CT表现是单发为主的轻微裂纹骨折、微小撕脱骨折及少部分轻度凹陷骨折,且多累及中间柱。结论足Lisfranc关节隐匿轻微骨折常规X线平片易漏诊,而多层CT可较准确地显示其损伤细节,具有诊断和指导治疗的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节病胸部CT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90例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31~71岁,其中43例复查CT 2~8次,间隔时间最短5 d,最长1个月.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结果 CT影像表现为结节69例(7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团块31例(34%),磨玻璃影39例(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小叶间隔线58例(64%),纤维化17例(1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条索影5例,蜂窝影4例),空气潴留3例(3%),支气管狭窄8例(9%),胸膜改变42例(4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随访复查5 d至4年,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及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及0例(0/2).结论 结节病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中CT追踪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且有利于观察治疗效果;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吸收明显,表现为线状影、支气管变形、弥漫条索影、蜂窝影的患者治疗后吸收不佳.  相似文献   

14.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激素治疗后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治疗后CT影像学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至2005年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经病理活检证实、影像学表现支持的COP患者21例,男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74岁.追踪检查85次,平均4次,最多8次;最短复查间隔时间为5 d,最长2.5个月;随访最短时间为3个月,最长43个月.结果 CT表现为多发性斑片状、含气实变影,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区和双肺下叶.多数伴有磨玻璃影、小支气管扩张及条索状影.部分有病灶游走的表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21例,20例有显著疗效,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4例,大部分吸收16例,无明显变化1例,治疗后出现反复2例.结论 COP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检查综合诊断,治疗中CT追踪检查有利于了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9年7月收治的1例BA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截至2010年6月,以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ground glass opacity、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为检索词,在PubMed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在万方数据库以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磨玻璃影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 患者男,76岁,常规体检时胸部CT示左肺上叶小片状高密度影,但无特殊临床表现.随访10年,至2009年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病灶密度稍有增加.考虑恶性肿瘤不能除外,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上肺BAC.在PubMed检索系统检索到35篇文献.共报道664例磨玻璃影表现的BAC,其中4篇为综述,24篇为回顾性分析,7篇为个案报道;在万方数据库检索到1篇回顾性分析,报道24例以磨玻璃影为表现的BAC.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的BAC,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胸部CT表现为小片状高密度影.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随访,如提示恶变的可能,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54例16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主动脉夹层的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即三维重建)的影像表现特征与其解剖、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54例经临床影像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典型夹层42例,壁内血肿12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重点观察和评价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1)42例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97.6%。夹层真假腔及内膜片呈螺旋形走行41例(97.6%)。左肾动脉及右髂总动脉最易受夹层累及,均为20例(47.6%)。(2)12例壁内血肿、无内膜撕裂,10例(83.3%)平扫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稍高密度影,2例(16.7%)呈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均无强化。12例壁内血肿合并穿通性溃疡9例(75%)。结论16层螺旋CT横断面及其三维图像,能快速、准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精细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