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书霞 《临床荟萃》2006,21(20):1495-1495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因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往往小于0.8,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及年轻化,而且复发率高,尤其是肺栓塞,往往一年复发数次,病死率很高,华法林钠用于预防血栓的传统剂量较大,要求INR目标值为2.0~3.0,而T2DM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应用此剂量出血率高,特别是脑出血、视网膜出血等。但对于小剂量华法林钠预防2型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复发,国内外报道尚少,现对我院近4应用小剂量华法林钠预防2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塞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房颤 )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 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 :高危组患者 10 0例 ,其中 5 4例接受口服华法林治疗 (INR目标值 1 6~ 2 5 ) ,4 6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 0mg d)治疗 ;低危组 4 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 0mg d)治疗。结果 高危组华法林的维持剂量 (2 6 8± 1 0 5 )mg ,INR值 1 82~ 2 4 9,随访期间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 ,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 (INR 2 8~ 3 2 ) ;高危组阿司匹林治疗的 1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低危组患者无 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低强度华发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高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阿司匹林 (10 0mg d)可有效预防低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关于心房颤动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可否用阿司匹林取代华法林?在脑卒中高危患者,不能用阿司匹林取代华法林。使用华法林时应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保持INR2 .0~3.0。这些高危患者包括: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②年龄≥75岁的老年心房颤动,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脑卒中的危险因素;③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 5岁、高血压、糖尿病、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史和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使用固定小剂量的华法林,不监测INR ,效果不可靠。根据不完全随访(丢失患者可能为死亡或致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华法林与氯吡格雷预防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93例心房纤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6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8~2.5之间;47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两组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0)。华法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26)。结论华法林降低了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危险性且优于氯吡格雷,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心源性脑栓塞危险性实现的,但可能同时伴随有出血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将6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华法林始剂量3 mg/d开始,每周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维持INR在2.0-3.0,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对照组30例,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d。门诊随访记录出血、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死亡率,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1例(3.13%),TIA 2例(6.25%),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3例(10.00%),动脉栓塞1例(3.33%),TIA 4例(13.30%),死亡1例(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出血(牙龈、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华法林剂量调节抗血栓治疗和定期监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刘淑萍  蔡丽霞  于梅 《临床荟萃》2008,23(2):122-12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最重要的危害为缺血性脑卒中.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备受临床关注.近5年来我们对108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100 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失访4例,随访男性77例,占58.3%,平均年龄70.6岁.华法林组40例,平均用量为(205±1.0)mg;阿司匹林组42例,对照组50例.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三组之间总体生存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生存率明显高.结论 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华法林组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高龄房颤并发栓塞患者的抗凝剂量、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8例高龄房颤并发栓塞患者应用华法林(每片2.5 mg),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 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本组患者华法林在(10.6±3.5) 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9.
黄桑  林涛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13-42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72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8例、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38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0]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2例(INR 2.1~2.5)、高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4例(INR 2.6~3.5),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常规门诊随访2年,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与INR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低、中、高强度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当(P>0.05),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高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低、中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大致相仿(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INR 1.6~2.5)抗栓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6例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2次/d、每次100 AxaIU/kg)联合华法林钠片口服(1次/d)抗凝治疗,并隔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使其达目标范围2.0~3.0。依据华法林起始剂量分为低剂量组(起始剂量2.5 mg)16例和高剂量组(起始剂量3.75 mg)10例,比较2组发病至治疗时间,有发病诱因、有肺外血栓、心电图ST-T改变比率及D-二聚体、肌钙蛋白I、pa(O2)、心率、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2组INR首次达标时间、INR稳定达标时间、华法林维持剂量、肺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发病至治疗时间,有发病诱因、有肺外血栓、心电图ST-T改变比率及D-二聚体、肌钙蛋白I、pa(O2)、心率、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INR首次达标时间[(7±4)d]短于低剂量组[(13±7)d](t=2.459,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方法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69例,观察华法林达标时间、维持剂量、安全的INR范围及不良反应.结果华法林达标时间及维持剂量虽有个体差异,但多数(88%)患者在15~30 d内以1.5~2.25 mg/d的量使INR稳定于1.8~2.5,出血发生率最低.结论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使INR稳定于1.8~2.5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a-fib)相关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很高的复发性卒中和颅内出血的风险。本研究比较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的口服抗凝血剂(NOAC)——利伐沙班,与剂量调整后的华法林,在轻度房颤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受试者是患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受试者被随机分为服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华法林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至2-3。利伐沙班组,前5天每日服用利伐沙班10mg,此后每日20mg。华法林组药物控制在INR2-3。在第4周,进行MRI检查以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作为一种高效而相对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而华法林钠(商品名:华法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也日趋增多,因此临床上常见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病例.由于胺碘酮可以成倍增加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用不当将增加出血的危险性.由此本研究观察了3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扑动的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同时,应用胺碘酮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了解用药前后PT、INR的变化及出血不良反应,据此调整两药剂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sROC曲线评价实验室多项指标对预测2型糖尿病(T2DM)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确诊的T2DM初级发生脑卒中患者、30例未发生脑卒中的T2DM患者,检测T2DM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并以未发生脑卒中的T2DM患者和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3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水平,并用s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T2DM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组各参数均高于T2DM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sROC曲线可知,各参数对T2DM患者初发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hs-CRP、IL-10、HCY、IL-6、TNF-α、D-D、CD62、IL-1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93、0.982、0.956、0.947、0.930、0.918、0.871。结论 IL-6、IL-10、IL-18、TNF-α、CD62、hs-CRP、D-D、HCY各参数均可以预测T2DM脑卒中,但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的是hs-CRP、IL-10、HC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华法林对高龄患者房颤并发栓塞的抗凝剂量、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华法林2.5mg/片,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 华法林在10.6±3.5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副作用轻微.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以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华法林在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将235例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华法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者卒中复发率及出血性并发症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观察1年,阿司匹林组卒中复发率为15.0%,出血率为2.5%;氯吡格雷组复发率为4.0%,出血率为0;华法林组卒中复发率3.8%,出血率3.8%。结论华法林、氯吡格雷对于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王全河  杨国杰  吴楠 《临床荟萃》2009,24(5):399-40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71-1073
探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VKORC1及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临床应用的关系。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40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华法林初始剂量和基础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抽取静脉血检测CYP2C9与VKORC1基因多态性,通过随访记录华法林初始服用至INR达标时间、华法林平均日用量及总用量。本组CYP2C9和VKORC1等位基因A型、基因型AA型较多;CYP2C9和VKORC1不同基因型患者体质指数及INR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2C9AA型INR达标时间长,华法林总用量较高,与AC型和CC型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VKORC1 AA型INR达标时间短,华法林总用量较低,与AG型和GG型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初次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VKORC1基因AA型和CYP2C9基因AC/CC患者INR达标时间短,华法林总用量较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口服剂量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前应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以此为临床用药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阵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PAF)患者预防血栓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中高危PAF病例826例,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比较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的相关性,比较健康教育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对中高危PAF患者,INR在1.8~3.0较INR在1.4~1.7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P<0.05),而出血事件无增加(P<0.0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及监测,及时观察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对PAF患者,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用药,预防及观察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建立完整的社区服务体系,可以使华法林得到更安全、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每年所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6%与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有关。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但在临床实践中,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效果不尽人意。对本院2001-2004年慢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华法林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