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治疗难度大,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手段多样,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生物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现将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经验方肠溃灵口服兼灌肠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60例,对照组6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溃灵口服兼灌肠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其癌变率与患病时间呈正相关。我科于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用中药汤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沈维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09-109,141
目的探讨中药方煎熬中药液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辨证为湿热型的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用自拟中药方进行保留灌肠治疗2个疗程,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46例患者治愈3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7%。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抗炎、消肿、止血及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按中医疮疡论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5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合结肠镜检查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镜下改变。结果:本组205例临床疗效明显,有效率95.1%。结论: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副作用少,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明确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也可有关节、眼、口、皮肤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  相似文献   

8.
十几世纪以来,许多报告将某些肝胆病变与炎性肠道疾病(简称 IBD)的发生联系在一起。1874年Thomas 首先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患严重肝脏脂肪浸润。1899年 Lister 报道一例溃疡性结肠炎和“继发弥漫性肝炎”的病例。继而,Logan 对117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复习,其中13例做了尸检,发现11例有肝脏脂肪浸润;1例慢性肝炎;另1例肝硬变。1938乍 Comfort 报道4例溃疡性结肠炎伴有慢性肝  相似文献   

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冗长,反复发作。合并结肠中毒及大量出血时需外科治疗。笔者用保守疗法临床治愈2例重型溃疡性全结肠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未明:属中医“休息痢”、“肠痹”、“滞下”等范畴。临床常见,治疗棘手。笔者于1988~1998年采用中医药疗法,口服自拟健脾化湿汤配合腐植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4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50ml、锡类散6g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锡类散6g保留灌肠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肠镜下黏膜变化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康复新液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锡类散,疗效确切,方便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少见病,原因不明,也无肯定的治疗方法。一般死于胆汁性肝硬化引起的进行性肝衰竭。约25%患者合并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4%合并有慢性肝病,常见的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约20~2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手术治疗,大都作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但如合并有硬化性胆管炎,造瘘部位易出现静脉曲张,并有反复紧急的出血。作者对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结肠直肠切除。其中5例于造瘘口周围皮肤发生静脉曲张,并于术后2~44个月发生紧急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予以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及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起效快、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中药溃结煎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将80例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柳氮磺吡啶分次口服,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同时配合自拟溃结煎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6例,有效14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有效率85%。两组有效率及1年后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中药溃结煎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既缩短了疗程,又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中药口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王红教授将乌梅丸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结合起来,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脾肾阳虚,阴火旺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常用乌梅丸通过“辛开苦降温补”的配伍特点达到“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收放兼顾,阴火得除”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强的松混合液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毒性巨结肠(toxic megacolon,TMC)是各种炎症性肠病、细菌性肠病和病毒性肠病等的一种致命并发症,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该病通常发生于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阶段。某些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如鸦片类、抗胆碱酯类和止泻药以及某些不适宜的医疗操作(如结肠镜检查)等可诱发其发作,一旦确立诊断,应立即进行挽救性治疗。为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病情危急的TMC病人,应遵循三期手术原则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治疗对提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愈率,减少术后伴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1988年2月至1998年2月,手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7例,均获治愈。术后无吻合口漏、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不仅与病例选择、术式选择、手术无菌操作有关,更与围手术期处理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