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90例采用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结论: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患者在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中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及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128例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的上肢手部、前臂、上臂、肩部及锁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本组麻醉完全112例,对镇痛、肌松不全者术中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可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可反复穿刺,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及肩部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钊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99-800
目的:观察"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013年上肢骨折手术206例,采用"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206例中有204例一次或两次穿刺成功,占99%,全部病例未发现有气胸以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上肢手术的麻醉应用较多的是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近年来,我院麻醉科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了改进,选择312例上肢手术患者,分别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6横突一针法和寻找异感法,并对麻醉方法、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理想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1%利多卡因对 32例患儿在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2例患儿中30例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在基础麻醉状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可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中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单用臂丛或颈丛完全阻滞而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对57例肩部手术患者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间沟阻滞法、腋路臂丛阻滞法和肌间沟及腋路臂丛联合阻滞3种不同方法在同时涉及上肢尺、桡神经支配区域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多根手指外伤且外伤范围涉及拇指与小指需进行清创缝合的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肌间沟阻滞法、B组采用腋路臂丛阻滞法、C组采用肌间沟和腋路臂丛联合阻滞法。麻醉完成20 min后采用针刺法检验麻醉效果,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麻醉完成20 min后,C组在尺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优于A组,在桡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A组与C组尺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93,P〈0.05);B组与C组桡侧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7626,P〈0.05);A组与C组的桡侧、B组与C组的尺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0.1833,t=0.4727,P均〉0.05)。结论肌间沟及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上肢手术,尤其是同时涉及尺、桡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阻滞效果比对照组好,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视下能够避开患者血管和周围重要组织,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简单易学,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随机单盲方法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率.方法:60例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n=30)和Ⅱ组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n=30).神经刺激器诱发出目标神经阳性体征后共给0.5%罗哌卡因35 mL.比较两组麻醉操作不适感及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等待总时间.45 min内每5 min评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等待总时间和麻醉不适感显著少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P<0.01或P<0.05).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P<0.01).结论: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使用相同局麻药及容量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短的操作时间、更少的麻醉不适感和更完善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常用的方法[1-2],但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往往出现尺神经阻滞起效慢或不完全阻滞的情况,笔者采用改良一针法提高了尺神经阻滞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玫  安宁 《临床医学》2021,41(2):18-2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入路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7例.按照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62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25例),观察组中31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观察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0.2%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注入局麻药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于外科上肢手术的麻醉方式,经斜角肌肌间沟进针是临床主要的穿刺路径。但小儿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常因年龄小而不配合导致临床操作困难,麻醉效果不满意且并发症较多。本组对我院36例上肢手术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是最常用的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但它常常出现尺神经阻滞不全。本文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容量20mL、30mL、40mL的麻醉效果,重点观察尺神经阻滞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286-3287
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行上肢手术的78例患儿,均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传统体表定位)和研究组(超声引导定位)各39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1)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39/39),对照组为82.05%(32/39),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P<0.05)。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局麻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等容量混合液.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各组局麻药用量分别为每条神经8、6、4mL.记录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阻滞效果: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神经分支支配区麻醉起效时间较短(P<0.01).阻滞效果较好(P<0.01).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评定:A组优秀29例,良好l例.麻醉优良率达100%:B组优秀28例.良好2例.麻醉优良率达100%;C组优秀11例,良好12例,失败7例,麻醉优良率76.7%.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麻醉持续时间A组和B组显著长于C组(P<0.01).3组均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局麻药用量,是臂丛神经阻滞理想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上肢及肩部手术大都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较之全身麻醉没有误吸的风险,没有麻醉后苏醒的步骤,避免全身麻醉诸多并发症。但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师都是依靠体表标志定位进行盲穿,操作费时,阻滞效果不理想,经常误穿血管神经,造成并发症。我们采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行肌间沟径路,B组经锁骨上径路。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麻醉阻滞完善情况、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后镇痛时间、20 min阻滞完善率、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安全有效的上肢麻醉阻滞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廖俊  王庚  张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92-3094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 min内每5 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