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欧洲心脏研究所2018年的一项国家报告显示,随着起搏器、除颤器和再同步心脏植入适应证的扩大,其临床需求日益增加,新植入装置的数量不断上升,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在众多并发症中,起搏电极导致的心肌穿孔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4%~5.2%[2]。电极错位导致的心肌穿孔是指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时,电极导线误穿透心肌进入心包腔或胸腔,使血管及肺部均具有潜在损伤风险[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1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亚急性心肌穿孔的护理经验。方法 识别永久起搏器术后亚急性心肌穿孔,实施心包填塞抢救,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严格落实各项心包引流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血栓预防及积极的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护理策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 经过11天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2月,恢复良好。结论 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亚急性心肌穿孔较为罕见,术后心肌穿孔的识别,心包填塞的抢救、心包引流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血栓预防及积极的心理干预等护理,能够较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1985年1月至6月作二尖瓣膜加主动脉瓣膜双瓣置换术11例。男性6名,女性5名。现将手术室护士配合工作的体会简述如下。一、临床资料双瓣膜置换术是两个以上不同的单瓣置换术的结合,此手术早年死亡率相当高,占手术死亡率52.5%,近年来已逐渐下降。我院11例中,有2例早期死亡,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9岁。二、术前准备 1.根据病人年龄、身长和体重,选择粗细适当的上下腔静脉插管和股动脉插管,如上下腔管,体重30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8岁,2年内黑矇5次,无晕厥史.门诊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提示:房颤律,心率最高121次/min,最慢39次/min,平均64次/min,24 h内见大于2.0 s长间歇355次,均为房颤伴交界性逸搏(最长3.21 s).于2009年3月24日通过右侧头静脉径路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德国Bitronic Philos Ⅱ S),电极(Selox ST 60).  相似文献   

5.
杜旭  李金平  徐溟 《护理研究》2004,18(22):1987-1987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中有小于 5 %的起搏器置入术是采用心外膜起搏 ,主要是病人须接受心外科手术 ,如三尖瓣换瓣术后、复杂先心病或有右向左分流有形成栓塞可能的病人。心外膜起搏阈值一般比心内膜高 ,而且慢性阈值升高明显 ,会增加耗电 ,缩短永久起搏器使用寿命。我院对 1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后R—R长达 4.2 4s的病人经心外膜安装起搏器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65岁 ,主因心悸、乏力半月余 ,Holter提示持续心房颤动 ,2 4h大于 2s的R—R共 2 14 6次 ,最长为 4.2 4s(在0 5 :11)。既往有风湿心脏病史 40余a ,5a前…  相似文献   

6.
杜旭  李金平徐溟 《护理研究》2004,18(11):1987-1987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中有小于5%的起搏器置入术是采用心外膜起搏,主要是病人须接受心外科手术,如三尖瓣换瓣术后、复杂先心病或有右向左分流有形成栓塞可能的病人。心外膜起搏阈值一般比心内膜高,而且慢性阈值升高明显,会增加耗电,缩短永久起搏器使用寿命。我院对1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后R-R长达4.24s的病人经心外膜安装起搏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接受三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围术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探讨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77例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三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45例.根据病因学分类将其分为风湿性病变组(34例)与非风湿病变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围术期病死率为13%,风湿与非风湿病变组患者间多项术前情况与治疗手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虽然风险较大,三尖瓣置换仍为目前严重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的最终治疗手段,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与时机.风湿性三尖瓣置换手术组患者具有更多的术前危险因素,临床需更加重视.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25例,其中起搏器囊袋血肿16例,电极移位4例,囊袋破溃2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结论: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重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刘诗莉  朱学敏 《护理研究》2010,24(7):1871-1872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尽管与之相关的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瓣膜病晚期及身体条件差时手术风险依然很大。较重病人术后常出现恶病质导致呼吸机脱机困难和多器官功能不全,如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2009年7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双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房折叠术后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尽管与之相关的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瓣膜病晚期及身体条件差时手术风险依然很大.较重病人术后常出现恶病质导致呼吸机脱机困难和多器官功能不全,如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1].2009年7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双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房折叠术后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6岁.于15d前因劳累时出现胸痛,伴胸闷、大汗,呈压榨性疼痛,持续约1h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给予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入院时,血压105/70 mm Hg(1 mm Hg=0.133 kP),心率102次/min.实验室检查:超敏肌钙蛋白Ⅰ 4.89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18.0 ng/ml,肌酸激酶299 U/L均明显升高.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并出现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51岁,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5年,因"乏力胸闷半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位和二尖瓣位均为人工机械瓣,瓣架位置固定,过瓣血流速度在机械瓣正常流速范围内。升主动脉管径显著增宽,最宽处90 mm;升主动脉腔内可探及膜片样结构将管腔分为真腔和假腔(图1),假腔最大内径约63 mm;假腔内可探及云雾状回声,后壁可探及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artificial cardiac pausing)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心动过缓最为有效的方法,挽救了无数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安置术为侵入性操作,是医院内菌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心脏科成功护理了1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菌血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正  赵勇  张志宏  刘青  周健宗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3):143-143,i048
患者女性 ,36岁。因腹泻 2天 ,阵发性抽搐 4小时 ,昏迷2小时收入院。查体 :浅昏迷 ,于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双肺部可闻及干性音。肝肋下 3cm ,下肢轻度水肿。体温 :37 6℃ ,血压 :10 6 / 5 0mmHg ,白细胞计数14 9× 10 9/L ,中性 77 9%。血钾 :2 4 0mmol/L。ECG示Ⅲ度AVB伴心室停搏 ,室性逸博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诊断 :阿 斯综合征 ,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性大。入院后第 3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 15天死亡。病理检查 巨检 :心脏增大 ,重量达 4 30g。左、右心房显著扩张 ,右心室厚 0 8cm ,左心室厚 1 2cm ,…  相似文献   

15.
陆新容  牟小军 《现代康复》1999,3(8):930-931
目的:为找出安装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最佳康复时间和制定有效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8例安装人工永久心脏起撙器病人进行康复研究.将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按康复计划进行护理,B组按一般护理进行。结果:A组出现电概脱位、腹胀、便秘、程序改变、食欲下降等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A组比B组提前1d。结论:按康复计划进行护理.可缩短卧床时间.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有效防止电极脱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找出安装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最佳康复时间和制定有效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8例安装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康复研究,将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按康复计划进行护理,B组按一般护理进行。结果:A组出现电极脱位、腹胀、便秘、程序改变、食欲下降等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A组比B组提前1d。结论:按康复计划进行护理,可缩短卧床时间,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有效防止电极脱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1年,活动后心慌、胸闷、气急2年入院。体检:房颤,心率90~100次。心尖部闻及Ⅲ级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Ⅲ级泼水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风湿性联合瓣膜病。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6例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访10年,作者详细介绍了随访时间,随访内容,包括自我监护情况、并发症、心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以及起搏器功能监测等。本文表明,长期随访对于提高该类病人自我监护能力、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及时发现起搏器电能耗竭并及时更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合理调整起搏参数,既可使病人获最佳起搏效果,又可延长起搏器的有效使用寿限。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9岁,以"间断喘憋30余年,加重伴咳嗽、咳痰、不能平卧12h"入院.20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而接受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入院时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入院11天后患者突发喘憋,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后不能缓解.床旁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形态呈扁平状,室间隔偏向左心室侧(图1),左心室腔呈间断性舒张非每一心动周期均充盈;二尖瓣位机 械瓣3或4个心动周期开放一次.频谱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呈间断消失(图2),根据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69 mmHg.考虑"人工瓣机械瓣功能障碍(卡瓣)",立即行急诊开胸探查术.术中见二尖瓣机械瓣周瘢痕组织突出(图3),瓣叶活动不良,瓣叶不能完全打开(图4),遂去除机械瓣,以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症状好转,复查超声示左心房左右径37 mm,左心室舒张末径41 mm,右心室前后径21 mm,右心房左右径41 m,射血分数58%.二尖瓣位生物瓣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左心瓣膜手术后近期出现重度三尖瓣反流非常罕见,在最近的随访中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37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半年”入院,彩超检查提示:左房76mm,左室44mm,右房52mm,右室18mm;肺动脉收缩压37mmHg;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伴轻~中度返流,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伴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