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由于后颅凹的解剖位置关系,肿瘤与脑干、颅神经及血管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2000年3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后颅凹肿瘤手术68例,术后出现呼吸骤停伴肺部感染、面神经损伤、后组颅神经损伤、小脑缄默征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6~70岁,平均46.6岁。其中听神经瘤32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天幕脑膜瘤6例,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4例,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2例,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4例,小脑半球转移瘤8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
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提高后颅凹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0例中32例作CT检查,38例作MRI检查,30例同时作CT、MRI检查.结果发病年龄20-40岁者占70%(28/40),发生于小脑半球者占75%(30/40).CT、MRI平扫分别呈囊肿结节型,囊腔型和实质型;增强后以壁结节强化最为多见部分肿瘤MRI表现可见血管流空征象、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脑积水征象.CT对血管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1%、84%;而MRI而分别为100%、95%、89%,二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5).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分析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多排螺旋CT的表现特点。结果:交感神经源性肿瘤有8例,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来源肿瘤11例,5例良性神经鞘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副节瘤17例,6例嗜铬细胞瘤,5例良性副节瘤,6例恶性副节瘤肿瘤。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征为:平扫出现显著的低密度,形态为不规则形状,边界较为光整,增强扫描轻微强化或者无明显强化;会发生无规则较粗大钙化以及腹膜后大血管包埋影像。副节瘤强化现象较为明显,神经鞘肿瘤形态存在着较大差异,强化程度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按照其CT表现及好发部位,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年龄,一般可术前进行较为准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行后颅凹肿瘤摘除术28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30~50岁.听神经瘤10例,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10例,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5 例,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资料,9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分三型:颅后窝型(4例)、颅中窝型(3例)及骑跨型(9例);CT扫描肿瘤呈混杂密度、均无钙化;可见岩尖骨质吸收或破坏(4例)。肿瘤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呈均匀强化,囊变(6例)病灶呈环状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表现,对颅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对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6.
文中回顾性分析了11例手术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的MRI,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6例有CT对照。11例中,大囊小结型8例、实质型3例,1例小脑延髓多发病变。8例可见典型的瘤周瘤内血管流空。结果表明,MRI能够很好地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易于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而且具有较CT更为优越的定位能力,是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6例,其中4例作增强扫描,MR检查10例,其中8例作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和MRI表现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为A,B,C三型,A型4例,B型1例,C型5例。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造影剂后肿瘤不均匀强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后颅凹桥小脑角 (CPA)占位以神经鞘瘤、脑膜瘤为常见。本院自 1 990年 2月~ 1 999年 1 2月共收治此类疾病 41例 ,占同期颅内肿瘤的6 7%。现将手术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1例中男 2 3例 ,女 1 8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41 2岁。病程 3月~ 5年 ,平均 1 7个月。主要症状及体征 :患侧耳鸣、听力进行性下降3 0例 ,面部麻木 3 9例 ,面瘫 1 4例 ,共济失调 3 4例 ,头痛呕吐 1 6例 ,咽部感觉减退 3 2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神经鞘瘤 2 7例 ,脑膜病 1 1例 ,表皮样囊肿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患侧后颅凹旁正中切口开颅乙状窦后入路…  相似文献   

9.
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磁共振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结论:小脑蚓部肿瘤种类多样,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详细把握各类肿瘤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提高对二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患儿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8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5例,位于四脑室内者8例,位于小脑蚓部者7例。MRI所示肿瘤的生长部位与手术完全相符,MRI准确诊断髓母细胞瘤11例,误诊1例,准确诊断室管膜瘤8例,误诊0例。结论: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能准确显示肿瘤内部在MRI各个序列的信号,对鉴别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底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分析12例颅底转移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转移瘤。男性7例,女性5例。9例MR检查;2例CT,MR检查;1例CT检查。结果 单发10例;多发2例。8例转移瘤位于中颅窝;2例位于前颅窝;2例位于后颅窝。8例有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结论 颅底转移瘤在CT和MR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但必须结合病史、年龄、是有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及颅骨受损情况及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儿颅后窝异常超声诊断准确性及预后表现。 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检查提示颅后窝异常50例胎儿的二维和三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种类颅后窝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与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出生后检查及随访结果对照,分析超声诊断胎儿颅后窝异常的准确性。 结果50例颅后窝异常胎儿经三维超声检查最终提示Dandy-Walker畸形8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8例,Blake′s陷窝囊肿6例,小脑发育不良5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9例,单纯小脑延髓池增宽13例,小脑蚓部形态异常1例。其中26例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证实23例与产前三维超声提示诊断相符合,2例与产前三维超声提示诊断不符合,1例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对超声诊断进行了补充。妊娠结局:50例胎儿经超声及颅脑磁共振检查后,24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5例失访);26例孕妇继续妊娠(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和小脑发育不良各1例,Blake′s陷窝囊肿4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7例,单纯性小脑延髓池增宽13例)。其中1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胎儿出生后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余25例胎儿预后良好。诊断准确性:与胎儿颅脑磁共振及出生后检查随访结果相比,产前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2.2%(28/45),产前三维诊断准确率为88.9%(40/45)。 结论不同种类颅后窝异常(Dandy-Walker畸形、小脑蚓部发育不良、Blake′s陷窝囊肿)产前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相似,产前三维超声对颅后窝异常疾病分类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颅内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颅内皮样囊肿是罕见肿瘤。作者报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并对其影像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9例因突发性头痛,呕吐收入院。6例MRI、3例CT、1例CT和MRI检查。结果:鞍旁4例,鞍上3例,三室后,前颅窝底和后颅窝各1例。10例MRI表现为脂肪信号,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其中9例CT和MRI在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有脂肪滴。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4.
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后颅窝肿瘤病变53例,45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临床随访证实。根据病变的特点,采用不同轴位和不同序列扫描。分析其MRI影像资料。结果53例后颅窝肿瘤病变中桥小脑角区15例;脑干9例;小脑21例;四脑室8例。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检出率、定位率可达100%,其诊断符合率达93.3%。结论MRI在后颅窝检查中无骨性伪影干扰,结合多轴位和多序列扫描,对后颅窝病变的检出率和定位率大大提高,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患者资料,结果 肿瘤发病年龄为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均发生于后颅窝,21例行CT检查,囊性肿瘤17例,实质性肿瘤4例;行MRI检查10例,肿瘤为囊性者8例,实质性者2例;行DSA检查3例,均显示明显的肿瘤染色,治疗行瘤结节及实性肿瘤全切除18例,都分切除加放射治疗3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死亡1例,结论 本病好发于小脑半球,临床表现多为颅高压症状,共济失调等,CT、MRI检查可以定位或定性,DSA对判断肿瘤结节及血供情况更有帮助,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颅后窝肿瘤CT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10例CT漏诊,本院手术病理主宰的颅后窝肿瘤,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例CT漏诊的颅后窝肿瘤中,小脑蚓部实质性肿瘤7例,桥脑小脑角听神经瘤3例。结论 重视脑室的形态变化,采取薄层和增强扫描,可减少颅后窝肿瘤的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ABC患者的CT和MRI图像,发生于脑颅骨者5例,其中枕骨3例,顶骨1例,颞顶枕骨1例,发生于颌骨2例,发生于颅中凹1例、累及蝶骨、颞颌关节。对8例均行CT平扫和MRI常规平扫,位于脑颅骨的5例同时行MR常规增强扫描,位于颅中凹的1例加做MR动态增强扫描、并后处理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其半定量参数。结果 CT表现:8例均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伴内部骨质分隔影,其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位于颅中凹的1例骨质破坏范围较大,对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MRI表现:8例病变均表现为病变主体呈等长T1长T2信号,病变内部含有数量、大小不等的囊性部分,信号不均一,其中5例病灶囊内可见液-液平面,8例病变边缘均可见低信号界线。位于颅中凹的1例TIC呈平坦型,峰值信号强度(SIpeak)为1080,峰值时间(Tpeak)为第9个时相,最大上升斜率(MSI)为0.81%。结论 颅骨ABC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PHACES综合征颅内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符合PHACES综合征诊断标准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包括4例颅脑MRI、3例增强CT和2例增强CT及MRI,观察有无颅内大血管、脑结构异常及其他伴随异常。结果 6例存在颅内大血管异常,包括2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1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伴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单侧颈内动脉缺如伴大脑后动脉起始部囊性动脉瘤,1例寰前节间动脉,1例原始眼动脉。8例存在颅后窝脑结构异常,其中6例单侧小脑发育不良,2例Dandy-Walker畸形;6例合并颅内血管瘤,位于桥小脑角区,与皮下血管瘤不相连。6例伴发眼眶内血管瘤,其中5例同侧存在颅内血管瘤,但不与之相连。3例存在幕上脑积水。结论 单侧小脑发育不良和颈内动脉异常是PHACES综合征最常见颅内表现;颅内血管瘤在PHACES综合征患儿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4例位于第4脑室,2例位于侧脑室,1例位于第3脑室,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CT表现为2例呈稍高密度肿块影,5例呈混合密度肿块影,1例呈囊性低密度内伴稍高密度结节及钙化。MRI表现为2例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偏高信号影;5例在T1WI上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以囊性信号为主,伴有低信号钙化影。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CT及MRI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