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Fas抗原及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状况.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相关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完成.对象:随机抽取西京医院普通外科1995-01/1998-10大肠癌患32例病理标本.16例正常大肠组织取自病理教研室尸检组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Fas抗原,P53蛋白表达及16例正常大肠组织进行检测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Fas抗原,P53蛋白表达,大肠癌患的临床指标..结果:Fas抗原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阳性,P53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阴性,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1%(13/32),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17/32).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明显下降,Fas抗原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肝转移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P<0.05).结论: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表达减少越明显.肝转移患中未见表达.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尤以发生肝转移为.Fas抗原表达下降或缺失及P53蛋白过度表达均提示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吴潇 《检验医学》2005,20(3):260-261
目的 研究Fas抗原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2例肠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Fas抗原.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Fas水平[(2.131±1.523)pg/mg蛋白]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0.752±0.168)pg/mg蛋白,P<0.05],Fas抗原水平与癌转移相关(P<0.05),但与癌细胞分化无关(P>0.05).结论 Fas反映了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情况,提示Fas可抑制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PC4(deletedinpancreaticcancerlocus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缺失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阐明DPC4蛋白缺失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DPC4的表达,以2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结果50例大肠癌组织中DPC4阳性率为32%,癌旁组织中DPC4阳性率为34%,正常大肠组织DPC4阳性率100%,癌和癌旁的DPC4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DPC4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中DPC4蛋白表达随着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淋巴结转移组DPC4的阳性表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C4蛋白表达缺失是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大肠癌组织标本,腺瘤10例,淋巴结转移灶34例,肝转移灶16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通过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P73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分析P73在原发灶,转移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在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1%,肝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5%,P73在原发灶与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7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组织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无关.结论:P73的高表达参与大肠癌的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P73有可能作为大肠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大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80例大肠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腺瘤中的P73、S100A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腺瘤(P0.05),P7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2种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HL2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15例大肠息肉组织和1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FHL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大肠息肉组织.结论:FHL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表达程度与癌症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PARδ在大肠“腺瘤 -癌”序列过程中的表达特点 ,以及PPARδ的表达与大肠腺瘤病理学特征、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0 0 2年 5月~ 11月大肠癌手术病例 80例、大肠腺瘤电切术病例 80例和同期行PPH术病例 2 0例(正常对照 ) ,对它们的冰冻病理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图形分析 ,以阳性细胞面积占视野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PPARδ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入选大肠腺瘤病例、大肠癌病例和正常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 1)PPARδ在细胞内的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呈现棕黄色。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细胞较少 ,大肠腺瘤、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增生或恶变的大肠腺细胞。 2 )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癌组织的PPARδ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35± 3.4 2 %、18.4 9± 4 .2 0 %和 30 .5 5± 8.81,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3)在大肠腺瘤的标本中 :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与PPARδ的表达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腺瘤直径和腺瘤的病理组织类型则与PPARδ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 )在大肠癌标本中 :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肿瘤的Dukes分期与PPARδ的表达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肝转移情况与P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相似文献   

9.
背景肿瘤相关基因在癌瘤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如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难点.目的了解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自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肿瘤基因变异及p53基因、p53蛋白在大肠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大肠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肿瘤科.对象收集1994-01/2000-1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41例因大肠癌接受大肠根治性切除并于手术后5个月至5年内因肝转移接受肝切除术患者的大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标本.方法以DGGE及自动DNA序列分析法检测41例大肠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灶p53外显子5~11的基因突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p53基因突变在DGGE中的检出情况及突变.②p53基因的序列分析.③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41例中24例有p53基因突变(62%),其中6例仅在肝转移灶发现p53基因突变,其余均为原发灶、转移灶有一致性的突变.另有3例原发灶即有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在转移灶除保留原有突变外,还出现新增加的突变.在原发、转移灶同时有突变的16例中,14例呈现突变的p53碱基峰和正常峰之比在肝转移灶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P<0.001).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DGGE,DNA序列分析结果高度一致.但在基因分析呈无义突变的癌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结论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p53基因突变主要开始于肠癌原发灶,并被保持于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内,在转移灶其含量或含突变型p53癌细胞量明显增加.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过度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Fas抗原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2例肠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Fas抗原。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Fas水平[ (2. 131±1. 523)pg/mg蛋白]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 (0. 752±0. 168)pg/mg蛋白,P<0. 05],Fas抗原水平与癌转移相关(P<0. 05),但与癌细胞分化无关(P>0. 05)。结论 Fas反映了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情况,提示Fas可抑制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向调节因子(A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来源于207例大肠癌病例的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和HGF的表达水平。结果 AR和HGF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瘤体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无关(P〉0.05)。AR和HGF在大肠癌的表达有中度相关(r=0.681,P〈0.01)。结论 AR和H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二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20例良性肠病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100P蛋白在良性肠病、癌旁正常肠黏膜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和55.0%,后者显著高于前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发生远处转移(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1%和7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结直肠癌组织(Ⅰ期~Ⅱ期)S100P蛋白的阳性率41.2%和45.0%,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P蛋白在中-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P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100P蛋白可能在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状态,探讨CCR7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CCR7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CR7蛋白表达。结果3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CR7mRNA呈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7例阳性),3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检出CCR7蛋白表达,在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中则有9例检出。在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CCR7表达比未发生转移者增强。结论CCR7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CCR7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泌素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大肠组织、21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0、28.6%和25.7%,大肠癌和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肠癌和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0%、76.2%和82.8%,大肠癌和腺瘤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均P<0.05),而肠癌和腺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与Ki67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泌素和Ki67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均增高,胃泌素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胃泌素可能有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抑癌基因ING1高表达可使多种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使其细胞在合成前期细胞周期静止.ING1参与p53的信号传递通路,以一种转录活化因子调节p53的活性.目的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ING1基因表达及突变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观察对象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对象取自1998-10/1999-10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手术患者切除的大肠癌标本52块,于手术中分别取自距肿瘤边缘10 cm正常黏膜及新鲜肿瘤组织.患者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28岁.方法检测52块大肠癌组织标本中INGI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DNA单链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中P53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INGI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②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③聚合酶链反应-SSCP分析ING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①ING1mRNA在结直肠癌标本表达较正常黏膜明显减弱(0.626±0.382,1.166±0.245,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肿瘤组织中ING1表达强度较阴性组中显著下降(0.393±0.243,0.960±0.299,P<0.01).②P53蛋白表达强度与ING1mRNA表达相对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52块标本仅检测到1块存在ING1mRNA基因表达突变.结论ING1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其降低使结肠癌患者抑癌基因不能发挥.通过ING1mRNA及蛋白表达的下降而不是基因位点的丢失和突变,提示ING1不像传统的抑癌基因那样主要通过基因位点的丢失和突变来参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参与到ING1基因表达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c-met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met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15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大肠腺瘤及48例大肠癌组织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et和CXCR4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肝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met和CXCR4在癌旁正常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均低于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与大肠腺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et和CXCR4在大肠肝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肝转移组,并与淋巴结转移及大肠癌Duke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c-met和CXCR4在大肠癌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met和CXCR4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锌指蛋白139(zinc finger protein 139,ZNF139)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就诊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ZNF139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M生存曲线分析ZNF139表达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病灶组织中ZNF139 mRNA(0.651±0.13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217±0.070)和正常组织(0.201±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0, 24.947,均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蛋白阳性率(52.2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36%)和正常黏膜组织(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简称Cath-D)、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及两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及1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Cath-D,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Cath-D在大肠癌和正常组织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8.3%,0;E-Cadherin分别为34.4%,75%,和83.3%,两者在肠癌组织与腺瘤、正常组织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两者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E-Cadherin与肿瘤分化程度亦相关.③Cath-D与E-Cadherin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ath-D与E-Cadherin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mad4蛋白和TGF—β及其Ⅱ型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mad4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5%和6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mad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GF—β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42.1%,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ⅡR蛋自在肿瘤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8.4%和21.1%,差异无显著性(P〉0.05);Smad4、TGF—β、TGF—βⅡR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瘤栓、组织类型、大体类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Smad4、TGF—β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且Smad4低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分期较迟、淋巴结转移较多,而TGF—β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GF—βⅡR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亦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