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损伤致非瘘性蝶窦内假性脉瘤2例,颅底骨折、延迟性鼻衄和单眼视力障碍三联征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治愈,本文着重就可脱性球囊和国产钨丝螺旋圈的优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比较少见,而同时伴有蝶窦内假性动脉瘤者,常因难以控制的鼻衄死亡.国内有散在病例报告[1,2,3].2001年6月笔者对1例外伤性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假性动脉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告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经血管内栓塞治愈头面部外伤,颅风底骨折和迟发性周期性鼻衄是论断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主要依据,可脱球囊内充HEMA栓塞动脉瘤及颈内动脉2例,钨线螺旋圈栓塞脉瘤1例,螺旋圈和可脱球囊联合栓塞动脉瘤1例,后2例颈内动脉通畅,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性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吻  陈晟 《浙江创伤外科》2014,(6):1019-1020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衄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对1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外伤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3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其中两例脑血管造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闭塞同侧载瘤动脉,3例一次性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7例为颈外动脉颌内动脉分支破裂,4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颌内动脉,即刻造影见颌内动脉远端不显影,3例采用弹簧圈栓塞颌内动脉,其中2例即刻造影弹簧圈远端破口不显影,1例颌内动脉破口大部分消失,同侧面动脉通过远端分支动脉向破口少量供血,2周后脑血管造影随访提示破口完全消失。6例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5年,无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鼻衄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外伤性鼻衄应尽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颅内假性动脉瘤在动脉瘤中相当少见.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血管壁全层损伤,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动脉瘤。因其不具有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手术风险很高。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由颅底骨折碎片损伤颈内动脉引起,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常伴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少见。本文对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假性动脉瘤采用栓塞载瘤动脉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经DSA造影证实为假性动脉瘤3例、岩部巨大蛇性动脉瘤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各1例以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1例,分别采用可脱落球囊、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或带膜内支架对损伤部位进行动脉内栓塞治疗。结果对3例假性动脉瘤及1例岩部巨大蛇性动脉瘤患者以可脱落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成功。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在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情况下采用球囊成功栓塞瘘口,1例CCF予以GDC填塞海绵窦;其余1例CCF两次球囊栓塞均失败,但术后24h患侧凸眼明显回缩,间断按压患侧颈内动脉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行带膜内支架成功植入,动脉瘤被旷置,颈内动脉保持通畅。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施行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架桥及动脉瘤孤立术。手术经过顺利,预后良好5例,死亡1例。提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治疗是显微神经外科的难题,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准备物品,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游潮  黄思庆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56-256,I016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ICA)破裂所致致命性鼻衄极为罕见。迄今国内外共100余例零星报道,其中仅少数病例伴发致命性鼻衄[1,2]。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3例,现就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发生机理和诊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例1男,21岁。入...  相似文献   

9.
颅底骨折后迟发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可由蝶窦部位的假性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引起,但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曾收治1例颅面外伤后1个月出现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2次颌内动脉栓塞,鼻出血仍反复,后经栓塞CCF,鼻出血彻底停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报告1例腰椎间盘手术所致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比较分析MRA和DSA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MRA能够明确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诊断,与DSA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MRA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确诊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常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CT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T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主要症状表现为癫痫,轻瘫和头痛,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5例经MRI检查,4例经全脑DSA检查,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相应资料。结果:术前6例误诊囊性胶质瘤或肿瘤卒中,术后是诊断均为脑血管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全组无死亡,除1例轻瘫外均恢复正常;8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5月-6年无异常发现。结论:表现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易误诊为脑胶质瘤,MRI,DSA检查对确诊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输尿管瘘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方法 复习文献,对1例创伤性髂动脉假性动脉瘤输尿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男,49岁,临床表现反复大量肉眼血尿,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输尿管镜检查确诊。结果 行右髂外动脉球囊扩张、右髂内动脉栓塞和带膜支架管右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痊愈,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输尿管瘘临床罕见,以大量血尿为特点,DSA及输尿管镜检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海绵窦外侧壁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道海绵窦外侧壁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年来收治的7例海绵窦外侧壁肿瘤的临床资料,7例临床均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MRI检查显示一侧海绵窦外侧壁边界清楚的占位病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向内侧移位,颈内动脉无狭窄或肿瘤包绕,全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结论:海绵窦外侧壁肿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MRI检查,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施行显微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壁的穿透性损伤引起的周围血肿。本文总结了14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全组病人有明确的创伤史,体检多可触及搏动性包块,或/和闻及血管杂音,通过血管造影和彩超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全组采用修补,切除+双头结扎及人造血管或自体血管移植进行血管重建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强调该病一经确诊即应择期手术,以免瘤体破裂造成大出血。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泽 《临床外科杂志》1998,6(5):250-251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历年来将其列为防治的重点。近十几年来,对该类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显著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外,目前公认的血管内治疗(也称介人神经放射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神经外科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因创伤小、痛苦少,病人及家属又乐于接受。适用于血管内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有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Galen静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瘦,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疾,颈、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血栓形成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①位于后循环的动脉瘤或海绵窦段的…  相似文献   

16.
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出血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指导意义。方法 对6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诊行螺旋CT扫描,然后行脑血管三维成像。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24例。有1例阴性经全脑血管造影(DSA)发现存在动脉瘤。诊断均以手术证实。结论 CTA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微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对于急诊或危重病人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近4年来确诊的2例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病人均开颅手术治愈,1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结论创伤性胼周动脉瘤发生率低,易漏诊,脑外伤后出现纵裂或胼胝体血肿应行CTA检查以排除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可能,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ICA)破裂后的发生原因、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救治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探索在神经内镜及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中ICA破裂的病情和治疗,均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CA破裂后给予明胶海绵及无菌棉片填压。然后行头颅CT及DSA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果术后3例复查头颅CT示颅内严重出血,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余5例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显示颅内海绵窦段ICA破裂,给予球囊栓塞患侧颈内动脉4例,其中2例最终痊愈,1例后期出现脑积水,大脑半球缺血等致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最后1例在不能球囊栓塞及覆膜支架治疗的情况下,在神经内镜联合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取出鼻腔填塞异物,并修补ICA破裂口,最后痊愈出院。出院的4例均随访,2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缺血等异常;植物状态生存患者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仍未见改善;最后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一般状况良好,视力较术前略改善,但仍有肿瘤残余,建议进一步行假性动脉瘤栓塞及肿瘤切除。结论熟悉解剖及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ICA破裂的关键因素。术中ICA破裂后在内镜下及介入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ICA破口,可作为一项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缓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的出现、起始、外径和分布等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海绵窦的显微手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的46 例成人头颅, 在手术显微镜(10 倍) 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由后向前分为后升部、后曲、水平部、前曲和前升部;颈内动脉此段分支有脑膜垂体干、小脑幕动脉、垂体下动脉、脑膜背侧动脉、海绵窦下动脉和垂体被囊动脉以及异常的眼动脉等, 其出现率分别为87 % 、87 % 、94 % 、81 % 、88 % 、32 % 和6 % 。结论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海绵窦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对临床进行显微外科手术、血管介入和影像学检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术治疗颈内动脉血管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共5例患者,1例鼻咽癌行放疗后清创术,并发难以制止的鼻咽部大出血,双侧后鼻孔填塞无效;1例巨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无法手术夹闭;3例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单纯闭塞瘘口失败。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经球囊闭塞试验或病变侧压颈试验,病人耐受良好后方行闭塞术。闭塞材料为3例应用可脱弹簧圈,2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位置为病变近端及瘘口。结果所有病例闭塞颈内动脉后,即行对侧颈动脉造影复查,可见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代偿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病变未见显影。临床症状消失、无合并症发生,病变未见复发。结论颈内动脉闭塞术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血管性疾病的方法,可以在不危及病人生命、加重病人病情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