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性坏疽是由气性坏疽芽胞梭菌污染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如消毒隔离不严,很容易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我院重视气性坏疽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未发生此类感染在院内传播的事件,下面谈谈我们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汶川抗振救灾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负责收治灾区伤员50人,多以骨折等外伤为主,半数以上的伤员不同程度地有贫血和营养不良,许多伤员的患处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术后感染情况明显,有些没有外露性创口和开放性骨折的病人没及时手术.因此,收住伤员要做好严密的预防性消毒隔离,预防控制外伤感染,未发生一例气性坏疽病例.  相似文献   

3.
气性坏疽是由产气梭状芽胞杆菌侵入软组织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 ,多发生在四肢软组织及肌肉丰富的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产气恶臭,皮肤由红肿到发黑,甚至软组织坏死,病变范围蔓延快,组织坏死严重,毒素易吸收入血,极易引起严重脓毒血症,造成感染性休克,诊治延误可导致死亡,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气性坏疽感染的总病死率约为25%[2],有些患者虽积极治疗,仍有15%的截肢率。[3]若不经治疗,病死率达100%. 此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保留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我科2020年6月收治一例二次大腿气性坏疽的病人,经临床医护积极救治,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1例气性坏疽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消毒隔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素琴  马新华 《护理学报》2004,11(6):F003-F003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不多见。2003年5月我科治疗1例因车祸而致气性坏疽的病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高压氧舱内的消毒隔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中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的救治护理路径.方法 启用气性坏疽防治应急预案,对18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病例进行有序的紧急生理和心理救护.结果 18例伤员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好转,心理创伤得到平复,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气性坏疽防治应急预案为医护人员救治灾后气性坏疽指引了方向,保证了救治气性坏疽伤员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6.
<正>气性坏疽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也是开放性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此类感染病情发展急剧,传染性强,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对诊治过程中的消毒隔离措施要求非常高。2016年某日,解放军251医院急诊接诊1例外伤性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中诊断为气性坏疽,由于果断采取了严格有序的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压氧救治地震伤气性坏疽伤员过程中快速消毒隔离措施效果.方法 将氧舱工作区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人员穿戴隔离衣帽;高压氧治疗中,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紫外线照射及3%过氧乙酸熏蒸;治疗结束舱内反复消毒、取样.结果 16例伤员均创面治愈,无交叉感染;舱内空气和培养细菌无菌生长.结论 严格规范的消毒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王晓旭  颜萍 《上海护理》2022,22(2):71-72
气性坏疽是由产气梭状芽孢杆菌侵入软组织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在四肢软组织及肌肉丰富的部位.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产气伴恶臭,皮肤由红肿到发黑,甚至软组织坏死.气性坏疽病变范围蔓延快,组织坏死严重,毒素易吸收入血,极易引起严重脓毒血症,造成感染性休克,诊治延误可导致死亡,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气性坏疽感染的总病死率约25%[2].此病发展迅速,如果处理不及时,患者常面临截肢风险,有些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仍有15%的截肢率[3],若不经治疗,病死率达100%.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保留伤肢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科2020年6月收治1例大腿2次气性坏疽的患者,经临床医护积极救治,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性坏疽污染物品消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证明气性坏疽污染玻璃类选择1%~2‰过氧己酸浸泡30——60min消毒,而对布类污染物采用高压灭菌,对金属类器槭采用0.5%~1%碳酸氢纳煮沸消毒30min,总计消毒处理的污染物达280余万件,均未发生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刘克英 《护理研究》2012,26(32):3048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肉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疾病,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故容易侵入伤口,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受就医条件与经济状况限制以及认识上的不足,一些深而小的伤口往往在初诊时受到忽视,在缺氧的环境中,产气型梭状芽孢杆菌得以繁殖而致病[1]。其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防控气性坏疽病人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方法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经过手术室屏障隔离、手术人员防护隔离,严格环境管理和手术后严格消毒物品等有效措施,术后无任何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使具有高度传播危险的气性坏疽致病菌可能的传播扩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手术室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14.
67例疑似气性坏疽地震伤员院内交叉感染控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地震伤员中疑似气性坏疽患者医院交叉感染控制途径。方法2008年5月14日至6月24日,华西医院通过预检分诊、科学分期,优化地震伤员的接诊收治流程,科学管理开放性伤口,筛选疑似气性坏疽患者,实施手术消毒隔离处理,将预防控制疫情前移: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拆去缝线,彻底清创,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截至6月24日共收治疑似气性坏疽67例,其中高度疑似气性坏疽共32例,经暖氧细菌培养确诊气性坏疽5例,无1例凶气性坏疽死亡,也无1例气性坏疽病例发生院内交叉感染。32例中有26例已痊愈出院,尚有6例仍在住院治疗中。结论科学管理与治疗得当是控制疑似气性坏疽患者医院感染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产气,水肿,肌肉皮肤由红肿发紫发黑到坏死.蔓延快,坏死腐肉恶臭,极易引起严重毒血症,病菌均属于革兰氏阳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16.
25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伤员的救治与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5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伤员的救治经验,探讨救治方案,为临床工作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地震伤致气性坏疽伤员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隔离措施、1临床管理及其预后。结果:共收治25例气性坏疽伤员,无一例死亡。院外诊断7例,院内诊断18例。截肢18例,开放性截肢12例,非开放性截肢6例;扩创7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无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早期隔离及全面、系统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科收治了1例因外伤引起感染,入院诊断为气性坏疽的患者,在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加综合支持疗法,治疗中严密把好消毒隔离关,使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中得到精心的护理,避免了截肢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因左足外伤感染,肿胀、疼  相似文献   

18.
冯德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73-6173
目的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是手术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方法采用划分区域,无菌物品管理,严格的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培养,空气的培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结果提高了消毒隔离工作的完善。结论消毒隔离是手术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圈启芳 《临床荟萃》2002,17(6):354-354
患者 ,女性 ,5 9岁 ,多饮、多尿、口渴消瘦 2年 ,右足部反复溃疡 1年 ,诊断为糖尿病足。就诊前 1天出现右足部及小腿剧烈胀痛 ,右足底溃疡渗出血性液体 ,止痛药无效 ,再次入院。经过抗感染 ,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并出现寒颤、高热、恶心、头痛、烦躁不安。查体 :T39℃ ,R 36次 /min ,BP 112 .5 /75mmHg(1mmHg =0 .133kPa) ,意识清楚 ,右足肿胀 ,皮肤呈紫褐色 ,足底近第一跖趾关节区有一 2 .5cm× 1.5cm大小的溃疡 ,伤口逸出气泡 ,挤压小腿时 ,伤口流出大量稀薄 ,恶臭的浆液性分泌物。膝关节以下可扪及捻发音。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