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附3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对19例银屑病合并白血病患的临床表现,血液学,骨髓染色体和14例初治的银屑病患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银屑病患白血病中13例(13/19)有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历史,其余为未经乙双吗啉和其他治疗,银屑病患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染色体结果与原发性白血病改变相类似,5例(5/4)未经治疗的银屑病患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超二倍体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G显带进行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我院常规化疗方案。结果:12例(12.12%)AML患者表达CD7抗原,其中11例(11/12)同时表达HLADR;受检的8例患者(100%)皆同时表达CD38;骨髓染色体分析,3例异常,可见-7,17p+,9q+,5q-,+8及t(8;21)。此外,肝肿大者6例(6/12),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者5例(5/12),与CD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7+AML多同时表达HLADR、CD38,染色体核型无特征性异常,肝肿大发生率高,CR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诱发白血病5例报告刘锋,胡乃平,孔海云(1.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科,100091)1临床资料病例均为1986年4月~1990年8月住院患者。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所确诊,并按全国白血病分型标准分型。(1)年龄与性别:...  相似文献   

4.
8例银屑病经乙亚胺、乙双吗啉和白血宁治疗后诱发急性白血病。服药至白血病发生时间为2 ̄10年,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为M4,6例为M3。2例M4病程至死亡3 ̄4.5月,6例M3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全部达安全缓解。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染色体异常较其他白血病为多,并可发生在白血病前,定期检查染色体将有助于预测白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5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平均3年零3个月后作了随访小结。结果:19例放弃治疗(38%),继续治疗1年者8例,其中2例已自动停药2 ̄3年并且无病生存,余6例失访;23例能长期坚持治疗,其中3例死于感染,11例持续完全缓解至今,9例复发,在接受治疗的病例中,3年零3个月生存率为42%(13/31),统计结果表明,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低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6.
对5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平均3年零3个月后作了随访小结。结果:19例放弃治疗(38%);断续治疗1年者8例,其中2例已自动停药2~3年并且无病生存,余6例失访;23例能长期坚持治疗,其中3例死于感染,11例持续完全缓解至今,9例复发。在接受治疗的病例中,3年零3个月生存率为42%(13/31)。统计结果表明,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低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7.
闭经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及继发性闭经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探讨各种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取外周血做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采用G显带分析或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被检的493 例患者中,268 例为原发性闭经。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1.8 %(112/268),其中以45,X及其各种嵌合型最多,占65.2% (73/112)。46,XY是原发性闭经另一类常见的异常核型,占22.3 %(25/112)。225 例继发性闭经中,异常核型占9.8% (22/225) ,其中X单体占22.7% (5/22)。15.2% (5/33)的X单体患者( 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有月经初潮。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性闭经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是高促性腺素继发性闭经的主要病因。X 单体及其嵌合型是闭经的主要异常核型。Y染色体的存在也可引起闭经。  相似文献   

8.
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报告附属医院血液科郝长来,韩淑琴关键词乙双吗啉,银屑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例1]女,33岁,6年前患银屑病,3年前间断服用乙双吗啉治疗半年,共约200片,用药时皮损减少。近20天来自觉乏力,龈血,发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7 q22-36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现象。结果在24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有9例发生了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37.50%,D7S515、D7S523、D7S636、D7S487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8.33%(2/24)、8.33%(2/24)和4.17%(1/24)。结论白血病患者染色体上的多位点微卫星改变,提示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多部位、多步骤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乙双吗啉于1982年开始用于治疗银屑病。1985年以后陆续出现服药病人发生白血病的报道。有研究证明乙双吗啉可使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但关于该药对染色体畸变的远期影响及对银屑病的远期疗效还未见报道,我们就此作了初步研究。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其中4例患者进行了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志分析,有4例患者还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患者分别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并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8例患者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均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表现为(-5、-7);(-5、7q-);(5q-、-7);(5q-、7q-、-7)四种形式。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患者化疗后6例未能获得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结论: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少见的核型异常,其临床预后不良。FISH是确定-5/5q-、-7/7q-染色体异常的强有力的分子遗传学工具。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遗传度估计值为60%~80%,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有关药物(如乙双吗啉等)使银屑病患者继发白血病增多,其中以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多见。有学者认为是药物诱发染色体畸变导致白血病,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银屑病患者本身存在易患白血病的倾向。本文就银屑病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2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急淋白血病中日细胞表型多见,其次为T细胞表型,初诊时骨髓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5%,数目异常较儿童异常患者少见,结构异常中55%为Ph染色体,具有Ph染色体者完全缓解率低。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双表型、双克隆型各1例,均有复杂Ph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表型分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了3倒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在该3例中,克隆性的染色体畸变仅见于CD56 细胞,左CD3 细胞和CD5 细胞中束发现相应染色体畸变。结论:实验表明,NK细胞淋巴瘤中,含有染色体畸变的肿瘤细胞局限于CD56 、CD3-和CD5-的NK细胞群,NK细胞淋巴瘤可能来源于成熟的NK细胞而非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选择1990年至1996年我院住院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44例。结果:36例(81.6%)有髓外白血病表现。6例于确诊2周内死亡。19例(43.2%)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11例使用白细胞分离术患者5例出现白细胞反跳。口服羟基脲2~4g/d,白细胞24h内降低47.1%,同时给予水化治疗、碱化尿液和别嘌呤醇治疗,无肾功能损伤发生。结论: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临床缓解率低,预后差。早期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5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8例M3a中2例和7例M3v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免疫分型10例,多为HLA-DR(-)、CD14(-)、CD33(+)和CD13(+)。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3/35),31例(31/35)有t(15;17),1例(1/35)具有变异易位.可评价的21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枝型和变异易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在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即多药耐药(MDR)是否与多药耐药基因(mdrl)的表达增高有关。方法:用人mdrl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了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mdrl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未缓解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mdr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P<0.001)及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P<0.01)。结论:mdrl基因的表达增高促进急性白血病临床化疗耐受。mdrl基因表达水平的增高是难治性和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难以缓解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初治或治疗后患者mdrl基因表达水平的增高常预示着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各类白血病染色体的异常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或外周血细胞染色体,R显带和(或)G显带分析21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9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63例,异常发生率占64.3%;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34例,异常发生率占70.8%;5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51例,异常发生率占98.1%,1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5例,异常发生率占35.7%。结论大多数白血病伴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白血病重要的辅助诊断、分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