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死腔抗凝管对健康人血浆PLT、PT、APTT、Fg、TT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方法将A、B两组EDTA-K2抗凝血液混匀后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作PLT测定。两组枸橼酸钠抗凝血离心后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及时测定PT、APTT、Fg、TT;将检测后的B组枸橼酸钠抗凝血浆在间隔第一次测定2 h、4 h后检测PT、APTT。结果 B组中41例PLT检测结果低于A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APTT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其中有5例测定出现6 s以上的较大差异。结论有死腔的真空采血管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低和APTT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日常凝血功能检查中,在技术层面上选择无死腔的抗凝管、重视临床标本的采集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和标本保存时间对脑钠肽(BNP)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共检测34例血清和不同抗凝剂血浆中BNP的水平。结果17例患者血清、EDTA-Na2抗凝和肝素钠抗凝血浆中BNP浓度分别为(286.11±87.16)pg/ml、(219.64±65.80)pg/ml和(415.64±122.99)pg/ml,血清中BNP浓度显著低于EDTA抗凝血浆(P〈0.05),而肝素抗凝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EDTA抗凝血浆(P〈0.01);与2h内检测结果比较,17例EDTA-Na2抗凝血浆在4℃放置24h和-70℃保存3个月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抗凝剂对BNP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在BNP临床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抗凝剂对BNP测定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及血浆的放置时间和保存温度,采用厂家推荐的抗凝剂和保存状态,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四项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变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浓度高于乙肝组(P〈0.01),其PT、APTT和TT均较乙肝组延长(P〈0.01),而FIB较乙肝组降低(P〈0.01)。乙肝组CRP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PT、APTT、TT和FIB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清CRP浓度可反映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离心时间不同时,得到的血浆用于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时,结果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10个正常人血标本,每人采集两管共6ml,将每个人的标本按每只1ml分装到1.5ml的Eppendorf管中,然后分别按照3000转3、5、7、10和15 min和20分钟离心,离心结束后分别检测每份血浆的APTT、PT、TT和FIB结果,统计分析不同离心时间是否影响检测结果。结果此六种离心时间得到的血浆,APTT、TT和FIB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T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离心时间的长短影响出凝血检测结果,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前的离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的对比,以探讨门诊用肝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进行微量元素快速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ITATCH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分别检测60例肝素抗血浆和血清3种微量元素浓度。结果肝素抗凝血浆锌(Zn)与血清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抗凝血浆铁(Fe)与血清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之间铜(Cu)的检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肝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进行锌和铁的检验时无显著性差异;而用肝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进行铜的检验而未建立血浆铜参考范围时,可用直线回归方法式Y=0.98X+1.67进行换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强的松及其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每天1次。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出血倾向。结果与结论经4w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血液黏度降低(P〈0.05);在减轻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液粘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TT延长,FIB下降(P〈0.05),但治疗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P丌延长,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病人用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T、INR结果的差异。方法120位受试对象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各采两管血,分离血浆后在STAGO仪器上检测胛,对两种抗凝方式所得PT、INR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其相关性及其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以枸橼酸钠法测得PT为Y,EDTA法测得PT为x,两者间PT线性方程为Y=0.86x-2.8,R^2=0.97,PT结果相关性好,但差异有显著性。INR线性方程为Y=0.95x+0.03,R^2=0.98,相关性好且差异无显著性。讨论EDTA抗凝血浆检测胛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但前提条件是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报告INR结果时还应统计EDTA抗凝血的MNPT(正常人平均Pr),根据公式INR=(PT/MNPT)^ISI计算INR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和固相胰岛素放免分析法,观察氟化钠(NaF)抗凝剂对血浆胰岛素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与肝素抗凝剂作比较,液相放免测定的NaF抗凝血浆胰岛素水平比对照血清组低38.7%;固相液免法在低浓度胰岛素样品(≤20mU/L)中,NaF抗凝血浆反而低于血清组10.6%。结果显著性意义(P〈0.01-0.001)。肝素抗凝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NaF抗凝剂对胰岛素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134例正常妊娠妇女和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的变化,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早期妊娠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TT下降尤为显著,Fib测定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处于显著的高凝状态,产前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测妊婚切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种枸椽酸钠浓度对常规凝血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对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自动凝血仪对 2 0例健康人和 35例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进行PT和APTT测定。结果 :健康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 (12 5± 1 8)s、(2 9 3± 8 3)s、(12 8± 2 0 )s、(30 4± 7 9)s,无显著差异 ;治疗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16 6± 3 5 )s、(36 9± 7 0 )s、(17 9± 3 7)s、(41 5± 8 4 )s,该组内两种浓度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 9mmol/L枸橼酸钠对健康人PT和APTT结果无明显影响 ,使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PT和APT结果明显延长 ,故应选用 10 9m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试验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血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方法 抽取 4 0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与抗凝剂 9∶1和 6∶1混匀 ,分离血浆后立即测定 ,另将 9∶1血浆分别于 1h、2h、4h、6h测定。结果 室温放置 4h和 6h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相比PT、APTT时间均延长 ,PT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PTT有极显著差异 ( P <0 .0 1)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缩小 ,PT和APTT时间延长 ( P <0 .0 5)。结论 检测PT、APTT应严格把握抗凝剂比例 ,标本采集后 2h以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钙浓度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孕周分为观察A组45例(≤34周)和观察B组55例(〉34周),选择同期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钙浓度的指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无明显差异情况下,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钙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因此,在孕中期合理补充钙剂对子痫前期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红素浓度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的影响,从而得出其校正公式。方法测定不同胆红素浓度血浆的PT和APTT,应用二次回归方程进得出校正公式。结果胆红素浓度在低于20.1μmol/L时,对血浆PT及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增高时,PT及APTT的结果随着升高。结论轻度胆红素浓度升高对血浆PT的影响不明显,但明显升高的胆红素浓度可能对PT及APTT的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0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简明损伤标准与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分为S1组(ISS〈25分)69例和S2组(ISS≥25分)39例;根据创伤后至开始有效复苏时间分为5组:A组(≤30min)35例、B组(30min〈t≤2h)28例、C组(2h〈t≤4h)20例、D组(4h〈t〈8h)15例、E组(t≥8h)10例。分别检测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D-二聚体(D-D)浓度、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并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A、D、E3组PT、APTT、FB、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PT、APTT、FB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PT、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APTT、FB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1、S2组PT、APTT、FB、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2组PT、FB、D-D、AT:A、PLG:A值与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凝血纤溶系统出现明显异常,并随休克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的改变;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可能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抗凝剂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抗凝血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运用试管法行煌焦油蓝染色15min后,镜下计数网织红细胞。结果枸橼酸钠抗凝血组网织红细胞计数(9.86&#177;3.57)‰与未加抗凝剂组(10.09&#177;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素抗凝剂组网织红细胞计数(7.52&#177;3.0)‰明显低于未加抗凝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枸橼酸钠抗凝血可以用于网织红细胞计数,肝素抗凝血不适合用于网织红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6.
周哲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18-419,42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46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45例及PIHS患者125例的血浆凝血指标及D-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晚孕组和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的发病率随Fbg、D-D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PIH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148例健康体检者和106例肺癌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肺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结果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PLT结果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肺癌临床分期(Ⅰ期-Ⅲ期与Ⅳ期)比较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TT结果延长,提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PLT结果增高,可致肺癌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肺癌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中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差别。方法:应用Access免疫测定系统定量测定200例血清(A组)和肝素钠抗凝血浆(B组)中的cTnI浓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清与肝素钠抗凝血浆cTnI浓度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都可用于化学发光检测cTnI浓度。结论: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都可用于化学发光检测cTnI浓度,但由于肝素钠抗凝血浆分离时间更短,对于cTnI这种急诊指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重型肝炎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联合大黄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T、APTT、TT、PTA及PLT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5%,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