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慢性肝病引起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所致,可进展为肝硬化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等。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已成为共识。因此,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活检,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费用昂贵而难以被患者接受。血清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可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并可进行动态观察。由多个血清学指标组成的非创伤性诊断模型,提高了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就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HCC)最为多见,据2011年全球最新估计,2008年新发肝癌患者74.9万,死亡患者69.4万.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肝癌新发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总数的54%[1].我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肝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本文择要回顾2012年原发性肝癌领域特别是HCC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一、肝细胞癌诊断和转移预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仍是我国和亚洲国家肝癌诊断的依据.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血清标志物主要为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变异体和异常凝血酶原[2].  相似文献   

3.
肥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生率正在逐步增高,其不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猝死的诱因,而且与肝脏相关疾病如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密切相关。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的危险性分别是普通人群的3倍、2~3倍和7倍。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损伤后的不完全修复过程,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和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血清学3种。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像;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本文对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上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吴晓宁  贾继东 《胃肠病学》2008,13(7):385-387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过程,其病因复杂,明确病因至关重要,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观察抗纤维化疗效和确定治疗终点的基础。目前我国肝纤维化的病因仍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但近年来疾病谱已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各种无创性诊断模型在评价肝纤维化的分期和分级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用途,但肝活检仍是肝纤维化分级的金标准。肝纤维化的治疗应立足于病因,并积极探索适用于临床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6.
近3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近3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与治疗陈峰蔡卫民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浙江省抗州市310003SubjectheadingsLivercirhosis/diagnosisLivercirhosis/therapyReviewliterature主题词...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肝纤维化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其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也有其局限性,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血清层连蛋白P1、血清透明质酸、血清Ⅳ胶原、血清Ⅵ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这些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抗纤维化的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和针对抗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肝纤维化的诊断问题 1.肝脏瞬时弹性硬度值测定、磁共振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研究:(1)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测定值[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或FibroScan (FS)]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Metivia分期相关,该方法测量的深度可达2cm,测量表面的直径大约为1cm(即测量的范围约为1.57cm3),约为肝活组织检查的500倍.FS的测量深度可达4cm(约3.14cm3),约为整个肝脏的1/500.Foucher等[1]认为惟一影响FS成功率的因素是人体质量指数>28.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肝穿刺作肝组织病理检查的创伤性和局限性,因而探讨准确可靠的无创方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是非常必要的。 1 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郑氏等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肝脏、脾脏、胆囊的二维超声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共44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发现有20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19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其中门静脉(PV)主干最大  相似文献   

10.
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汉防己甲素(又称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块根中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33H42N2O6,化学结构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Te...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存在于嗜肝病毒、乙醇、药物、血吸虫、代谢异常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引起的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学过程.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对于改善慢性肝病预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病理组织学检查能直观地反映肝病变化及分布特点,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其局限性主要有:20%~30%疼痛(7%需要药物止痛治疗);0.3%出血和0.01% ~ 0.1%死亡;患者和医生的接受程度低,依从性差;肝活组织检查所取肝样本仅为全肝的1/50000,可出现取样误差;此外,在评价肝纤维化时存在10%~20%的观察值变异(观察者个人和观察者之间)等[1].近年来在血清学指标及生物化学评分系统(模型)等方面发现了不少的无创纤维化诊断方法,但离临床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2].  相似文献   

13.
肝脏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各种慢性肝损伤所导致的肝脏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是ECM合成过多和(或)降解不足的综合效应.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因素。方法 2010~2016年我科住院的CHB患者135例,均接受肝活检,并随访5(7,11)年。随访结束时,临床诊断肝硬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入组时肝组织学检查显示,非肝纤维化组81例,显著纤维化组54例;随访结束时,临床诊断非肝硬化组111例,肝硬化组24例(来自无纤维化组7例,来自显著肝纤维化组17例);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年龄、是否抗病毒治疗、血清HBV DNA、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NR(P=0.010,OR=369.352)、APTT(P=0.001,OR=1.169)、RDW(P=0.035,OR=1.402)、PLT(P=0.018,OR=0.989)、年龄(P=0.024,OR=1.052)、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比值,P=0.044,OR=0.983)...  相似文献   

15.
16.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脾体积改变对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137例受检者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检查,其中40例为无肝脏疾病的肝移植供体(对照组).6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评分系统再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F≤2,44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F≥3,19例),34例经临床或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组).进行全肝体积(TLV)、右半肝体积(RV)、左外叶体积(LLV)、左内叶体积(LMV)、尾状叶体积(CV)及脾脏体积(SV)测定,并分别计算上述各体积与TLV的比值.结果 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的TLV分别为1470.38、1239.99、1219.76、1078.21 cm3,RV分别为933.34、799.74、765.22、543.73 cm3,LMV分别为216.20、184.69、179.44、163.12 cm3,均呈降低趋势;而SV分别为256.29、284.41、343.13、863.38 cm3,CV/TLV分别为3.09%、3.20%、3.58%、4.16%,SV/TLV分别为17.53%、22.91%、28.80%、82.91%,均呈升高趋势.除轻度肝纤维化及显著肝纤维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V、LMV、SV、RV、RV/TLV、LLV/TLV、CV/TLV及SV/TLV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分期显著相关.结论 肝脾体积改变及肝脏各叶、SV/TLV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 is considered a relevant part of patient care and key for decision making.Although liver biopsy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for staging liver fibrosis,it is an invasive technique and subject to sampling errors and significant intra-and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Over the last decade,several noninvasive markers were proposed for liver fibrosis diagnosis in chronic HCV infection,with variable performance.Besides the clear advantage of being noninvasive,a more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est results may overcome the mentioned intra-and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of liver biopsy.In addition,these tests can theoretically offer a more accurate view of fibrogenic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entire liver with the advantage of providing frequent fibrosis evaluation without additional risk.However,in general,these tests show low accuracy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intermediate stages of fibrosis and may be influenced by several 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conditions.These methods are either serum markers(usually combined in a mathematical model)or imaging modalities that can be used separately or combined in algorithms to improve accuracy.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t noninvasive methods that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their advantages,limitations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当前肝纤维化研究的若干动向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近几年来,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又有不少令人鼓舞的新进展,包括对肝内不同部位纤维生成细胞的特点、对疾病特异性肝纤维化调节机制的阐述,以及对肝纤维化自然史和可逆性的全面评价等等方面,也为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其中一些问题更是肝病学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