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后易造成组织缺损,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作者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2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22例施行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术后即刻修复其软组织缺损。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9~70岁。其中舌癌12例,口底癌5例,颊癌3例,下颌牙龈癌1例,舌下腺癌1例。TNM分期:T1N0M06例,T2N0M010例,T3N0M05例,T4N1M01例。1例术前有颌面部放疗史。术前经CT检查,均排除颈部广泛转移。1.2手术方法1.2.1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的设计:以乳突尖下2cm处为轴心,该点至锁骨下2cm的距离为半径,向前,向上作弧,凡在此弧以内的组织缺损,均可选用此肌皮瓣修复。肌蒂皮瓣设计与颈淋巴清扫术的切口设计同时考虑。根据口腔组织缺损大小和部位在同侧设计肌蒂在乳突端的胸锁乳突肌肌蒂皮瓣皮瓣宽度不宜超过7cm(皮瓣过大,供区缝合张力较大),下界不宜超过锁骨下2cm。为预防肌皮瓣术后的收缩,皮瓣大小应略大于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了应用单头胸突肌皮瓣功能性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15例病例皮瓣基本全部成活。此种肌皮瓣血运丰富且稳定,成活率高;组织量适中,不显臃肿;移植先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较早,且术后不出现歪颈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0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15例进行改良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之后皮瓣全部成活,仅有1例患者出现蒂部旷置敞开、未完全闭合,其余的29例患者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闭合状况良好。断蒂时间一般为2~3w,创口基本上均在I期愈合,术后开展随访3~6个月,发现患者的皮瓣质地感觉良好,部分有轻度臃肿,整体外观表现满意,无任何明显的面部功能性障碍。结论:改良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应用单头胸锁乳突肌皮瓣功能性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15例病例皮瓣基本全部成活.此种肌皮瓣血运丰富且稳定,成活率高;组织量适中,不显臃肿;移植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较早,且术后不出现歪颈畸形. 相似文献
7.
胸锁乳突肌皮瓣带锁骨修复下颌骨缺损16例报告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林毅欧子民胸锁乳突肌皮瓣带部分锁骨移植,广西尚未见报道。胸锁乳突肌皮瓣带全锁骨移植,国内尚未见报道。随着牙种植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我科从1994年至1995年,开展了将骨移植与牙种植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咽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运用。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对32例口咽癌根治术后的组织缺损进行一期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中除1例肌皮瓣部分坏死,其余均愈合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及语言能力。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血管走向恒定,是口咽部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对照组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修复成活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会厌瓣在额侧喉癌和侵及额侧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9例喉癌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会厌瓣、会厌瓣加一侧胸骨舌骨肌筋膜或双侧胸骨舌骨肌肌筋膜修复喉腔缺损。结果29例患者术后拔除气管套管的拔管率100%,轻度误咽2例,两个月内消失,言语功能基本正常,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78.57%。结论额侧喉癌和侵及额侧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应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筋膜重建喉功能,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气管套管拔管率高的特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前皮瓣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78例声门型喉癌,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用颈前皮瓣修复缺损.其中T1aN0M018例,T1bN0M012例,T2N0M030例,T2N1M03例,T3N0M011例,T3N1M04例.结果 全部皮瓣均存活,无坏死,术后2周内拔管率为97.43%,全部患者2周内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年进行发声功能评定:Ⅰ级5例(6.41%),Ⅱ级46例(58.97%),Ⅲ级21例(26.92%),Ⅳ级6例(7.69%).术后随访满5年42例,3~4年20例,3年内16例,5例术后2年复发,行喉全切除术 颈清扫 放疗.结论 颈前皮瓣是修复声门型喉癌(T3以下)手术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2例22指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其中采用趾-指动脉和趾-指静脉吻合18例,跖背动脉-桡动脉深支和跖背静脉-手背静脉吻合4例,神经修复均为指-趾神经吻合,供区皮肤缺损采用同侧腹股沟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结果:术后22例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逼真,罗纹清晰,出汗、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3.0~6.0 mm,平均4.2 mm。供区植皮完全成活,足部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趾腓侧皮瓣是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首选皮瓣,再造拇指指腹外形及功能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面横裂手术方法,使口角区肌层分布匀称,术后外形更自然。方法采用改进的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面横裂患儿进行手术。在精确定点的基础上,在患侧上唇新口角点处设计唇红黏膜瓣,形态细长,下唇去除部分组织后将上唇瓣插入下唇,同时将上下断裂的轮匝肌分成两束并交叉缝合,“Z”成形法缝合患侧颊部皮肤。结果15例单侧面横裂患儿术后口角位置、形态接近正常,张口后双侧面部对称,患侧皮肤无明显瘢痕。结论通过改良唇红瓣及轮匝肌分束吻合的方法来修复面横裂,术后口角形态美观,双侧面部对称,张口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107例中可按Brown分类的1104例缺损中,最常见的为2a类缺损(559例,50.6%)。1107例患者中,自体组织移植修复349例,修复体修复443例,未修复107例,失访208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修复体的应用呈下降趋势。上颌骨缺损重建最常用的游离皮瓣为腓骨瓣和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较多应用于大型缺损。结论:上颌骨缺损的类型中,最多见的为Brown 2a类缺损;游离组织瓣已成为上颌骨缺损重建的最常用方法,可根据上颌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游离组织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进面横裂手术方法,使口角区肌层分布匀称,术后外形更自然。方法: 采用改进的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面横裂患儿进行手术。在精确定点的基础上,在患侧上唇新口角点处设计唇红黏膜瓣,形态细长,下唇去除部分组织后将上唇瓣插入下唇,同时将上下断裂的轮匝肌分成两束并交叉缝合,“Z”成形法缝合患侧颊部皮肤。结果: 15例单侧面横裂患儿术后口角位置、形态接近正常,张口后双侧面部对称,患侧皮肤无明显瘢痕。结论: 通过改良唇红瓣及轮匝肌分束吻合的方法来修复面横裂,术后口角形态美观,双侧面部对称,张口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颈部瘢痕畸形的序贯修复治疗策略.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治疗24例颈部严重瘢痕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35.4岁,致病原因包括火焰烧伤,化学品灼伤及热液烫伤,均属于Ⅲ度或Ⅳ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前和术后测量3种颏颈角的数值,包括软组织颏颈角,骨性颏颈角和动态颏颈角,作为评估术前严重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第1期的治疗包括颈部瘢痕切除和挛缩松解,双向颈阔肌肌瓣应用,颏颈角重建以及皮片移植.3~6个月后开始第2期的治疗,包括下颌瘢痕切除,矫正下唇外翻,切取肩胛(旁)皮瓣游离重建下颌区域.患者出院后定期回门诊随访,进行颈部大体外观、活动功能评估和颏颈角的测量.结果 随访到完成两期治疗的患者22例,全部患者颏颈角改变明显,颈部活动功能和美学形态上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颏颈角的改变分别为:软组织颏颈角从130°±34°减小至110°±24°,骨性颏颈角从71°±23°增大至95°±19°,动态颏颈角从25°±18°增大至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对重度颈部瘢痕畸形分区进行的序贯修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松解挛缩彻底、不易复发、修复代价较小、功能与外观恢复兼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阴囊皮瓣结合阴茎延长术修复阴茎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9至2008年对7例阴茎缺损患者(年龄19~42岁)采用阴囊皮瓣结合阴茎延长术进行修复.患者术前常态残端阴茎长1.0~3.0 cm,平均2.1 cm;勃起时阴攀长3.0~5.5 cm,平均4.8 cm.先采用阴茎海绵体延长术使阴茎充分延伸,再用阴囊前动脉为蒂的双侧阴囊皮瓣(3例)或整块阴囊前壁皮瓣(4例)转位覆盖延伸的阴茎海绵体创面.阴囊切口直接缝合.结果 本术式无需重建尿道,阴囊皮瓣切取方便,手术时间短(3~4 h),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30~50 ml,平均40 ml).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阴囊皮瓣血运良好,重建的阴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1~5年,阴茎常态下长5.0~7.5 cm,平均6.4 cm;阴茎勃起时长8.0~10.5 cm,平均9.5 cm;排尿、勃起及射精功能均正常.5例自述性生活满意,1例可以完成性生活.结论 采用阴囊皮瓣修复阴茎部分缺损的方法简便而有效,术后阴茎有可以接受的外观和长度,同时具有更好的感觉和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梨状窝鳞状细胞癌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4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部分喉功能,将设计好的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向下拉至下咽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另1例为梨状窝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裂开狭窄部位后,利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从7 cm × 3 cm~8 cm × 5 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颏下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7~36 d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随访10~28个月,患者咽部皮瓣生长良好,言语及吞咽功能满意,颈部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血供好,易取材,成活率高,是修复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有用材料? 相似文献
20.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可行性、技术操作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11例,其中喉癌术后复发1例,颈段食管癌2例,下咽癌8例。术中切除喉、下咽、颈段食管及部分颈段气管1例,切除喉、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保留喉切除颈段食管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颈淋巴清扫。术后放射治疗3例,剂量50~55Gy。结果:术后除1例移植肠管坏死改用前臂游离桡侧皮瓣卷成皮管移植重建外,其余10例均成活,成功率为90.9%。肠管成活病例中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7个月,喉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术后2个月肿瘤再发,出现吞咽梗阻。结论: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内侧为黏膜的空肠瓣是下咽颈段食管极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