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5牟10月至2011牟3月对1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相应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分析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矫正率为40.3%.腰腿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减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7.5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均无丢失.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症,后路彻底减压,内固定矫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首先对马尾神经损伤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临床症状、常规治疗等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再结合2009年到2012年间患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研究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3例患者感觉恢复正常,2例患者还有轻度的麻木感,1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仍表现出轻度的尿失禁等症状.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患病及治疗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疾病早期的治疗效果最好,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治疗难度也会增加,恢复效果也会逐渐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1例患者经矫形术后康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是目前治疗脊柱畸形较好的方法,手术后的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加关节突V型截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应用后路椎管减压加关节突V型截骨术治疗的42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年龄(65±4.5)岁,病史(8.5±6.2)年,腰弯Cobb角32.4。±3.7°。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弯cobb角(°)、胸腰段后凸及腰椎前凸Cobb角(°)、腰3、腰4椎体倾斜度(°)、顶椎偏距(cm)、躯干偏移及经c7椎体中心的铅垂线距S1后上缘的距离(cm)。根据JOA评分标准判断随访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29±9.5)个月。术后早期:冠状面Cobb角较术前平均矫正17.9°±3.3°(矫正率55%),胸腰段后凸较术前矫正3.8°±1.6°(矫正率51%),腰椎前凸较术前平均增加13.4°±4.9°,顶椎偏距及腰3、腰4椎体倾斜度较术前分别矫正(1.9±0.7)cm、4.1°±1.3°、5.4°±2.6°,患者的冠、矢状面平衡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矫正(1.8±1.0)cm、(3.6±1.1)cm]。末次随访显示:冠状面Cobb角矫正丢失2.4°±0.5°,胸腰段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2.6°±1.1°,矢状面矫正丢失(1.2±0.4)cm,无一例假关节形成,疗效优良率84%。结论对于腰弯Cobb角不超过70°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椎管减压加关节突V型截骨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矢状面平衡,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3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单纯后路全脊椎截骨并钛网椎管重建的方法.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s角、侧位片上C7-S1水平距离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随访1~2.5年,平均(16.7±5.3)个月,后凸Cobb's角术前为(78.7±17.6)°,术后为(10.2±3.8)°,矫正率85.2%,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3±0.5)°.C7-S1水平距离术前为(15.2±4.3)mm,术后为(3.8±0.7)mm,矫正率75.3%;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Frankel C级4例,D级3例,术后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2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并钛网椎管重建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术后植骨融合好,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9.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自2002年6月以来,将国外90年代才出现的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技术引入中国,采用微创技术成功地为40余例13~18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胸腔镜下脊柱侧凸松解和矫形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27例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方法不同,全部病例可分为标准置钉组(A组)14例和个体化置钉组(B组)13例。术前2组病例的年龄、冠状面Cobb角、T5-T12后凸Cobb角、柔韧性和顶椎旋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标准置钉组术中均采用文献推荐的进钉点选择方法,而个体化置钉组则根据术前CT预先设计出的进钉点来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结果术后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个体化置钉组的置钉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标准置钉组(P〈0.01)。结论个体化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能提高术者的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量同种异体骨应用于多节段脊柱融合后小剂量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106例行多节段脊柱融合的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术后是否应用激素分为两组,激素组:68例,其中男19例,女49例。融合节段7~12个节段(平均9.0个节段)。术后小剂量应用激素5~7d;非激素组:38例,其中男11例,女27例,融合节段6~12个节段(平均9.0个节段);术后不应用激素。所有病例均为后路矫形植骨TSRH系统内固定。比较术后2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血沉、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激素组术后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血沉和切口深部引流量较非激素组迅速下降,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切口红肿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凸多节段脊柱融合术后,小剂量短疗程应用激素可以使患者迅速地安全渡过同种异体骨移植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后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方法 基于DS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赋予模型特定的材料属性,建立完整、有效的DS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采用短节段(单节和双节)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加载,计算和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各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变化,并与术前D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均较术前DS模型有所增加,旋转运动对相邻上节段椎间盘影响较大,后伸运动对相邻下节段椎间盘影响较大.单节段固定术后相邻上、下节段椎间盘应力(平均值分别为6.03、4.58 MPa)增加均大于双节段固定术后(平均值分别为5.24、4.47 MPa),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可使DS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其中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对相邻上、下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大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S,术后应避免旋转及后伸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例,并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8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结论脊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社区医学杂志》2016,(20)
目的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评价自制脊柱侧凸测量仪测量脊柱侧凸筛查工具的信度。方法 2015年6月随机抽取4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筛查对象,分别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脊柱侧凸测量仪与脊柱侧凸测量计(Scoliometer)测量躯干倾斜角。用两因素随机效应模型来计算ICC评价测量值间信度。ICC0.40时,信度较差;0.40≤ICC≤0.75信度良好;ICC≥0.75信度极佳。结果脊柱侧凸测量仪和scoliometer测量得到的躯干倾斜角分别为(2.02±1.15)°和(1.89±1.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绝对差为(0.13±0.74)°,ICC值为0.98。结论自制脊柱侧凸测量仪与scoliometer在脊柱侧凸测量上一致性极佳,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镜(MED-Ⅱ)系统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MED-Ⅱ系统对136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病人采用椎板间隙入路,通过手触法,结合C臂定位,后正中切口1.6~2 cm,用自制椎板开窗安全钻,小骨刀对侧隐窝行施扩大技术。结果本组无一例改开放手术,随访平均9个月,按M acnab标准评定:优114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94.8%。结论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保证神经系统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是决定微创手术疗效和指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9年—1992年采用哈氏棒支撑杆及椎板值骨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凸7例,随访3~6年,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5例。特发性4例,半椎体畸形3例。最大年龄17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16.4岁。发病时间最长7年,最短3年,均为胸腰段,主凸均为右侧,突出均于胸8、胸9。Cob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广州市30 142名在校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首先由普查体检医生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再由骨科医生复查;对骨科医生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行X线摄片检查.结果 共检出脊柱侧凸患者211例(Cobb角≥10°),患病率为0.70%.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92例(91.00%),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9.00%).女生180例,男生31例,女生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x2=112.332,P<0.001).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70%,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对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及时矫治,对防治脊柱侧凸具有积极意义.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dolescent scoliosis in Guangzhou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gram to the disease. Methods From November2007 to July 2009, 30 142 students between 7 to 20 years old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received physical check-up for detection of scoliosis through physical and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Results 211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scoliosis (Cobb angle≥10°) , with the prevalence rate as 0.70%. 192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IS) were detected, accounting for 91.00%. There were 19 cases of congenital scoliosis, accounting for 9.00%. Sex ratio of scoliosis was 180/31. The prevalence of scoliosi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boys than that in girls (x2= 112.332, P<0.001 ).Conclusion The crude prevalence of adolescent scoliosis was 0.70% in Guangzhou with majority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Investigation on scoliosis among school-age population seemed to be important for the purposes of early diagnosis, selec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策略.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行后路手术治疗的27例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患者均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其中18例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9例因存在腰椎滑脱采用360°融合.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观满意度为88.9%(24/27),Oswestry评分为(21.54±1.95)%;22例患者随访24个月,主观满意度为86.4%(19/22),Oswestry评分为(24.26±2.32)%.术后12、24个月Oswestry评分较术前的(57.83±2.71)%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弯冠状位Cobb角矫正率为47.2%;腰椎前凸角度从术前的23.6°±8.3°改善至术后的43.8°±9.1°.围手术期1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1例术后3个月出现螺钉松动.结论 在充分减压、改善腰椎前凸角度情况下,采用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