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知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癌发生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56例胃癌、60例慢性胃炎及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做了HP检测,结果,胃炎中HP检出率93.33%,胃癌组织检出率41.07%,正常胃粘膜中仅为16.67%,提示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明显相关,胃癌的发生与HP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从胃癌发生部位看,贲门部HP感染率低(9.52%),胃窦部及小弯区HP感染率高(68.0%、37.5%)。从病理分型角度看,分化型(腺样型)癌组织HP感染率较高(55.88%),低分化型(弥漫型)癌组织较低(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估计合并OR值(OR合并)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纳入的20个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SAS8.0软件分析,OR合并值为2.15,OR合并95%CI(1.39,3.33),采用RevMan4.2软件分析,OR合并=2.35,OR合并95%CI(1.64,3.3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换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入未发表的4篇文献还是去除小样本的5个研究,都说明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以20个研究绘制的漏斗图中,散点分布对称,计算失安全系数(Nfx)均较大,说明发表偏倚小,结论被阴性结果推翻的可能性较小,结果稳定. [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泰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山东省泰安市卫生防疫站(271000)李伟李星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度相关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1〕,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感染及预防胃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为胃癌组及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事先均未接受过抗HP治疗.胃癌组在癌区,外周区各取组织2块,对照组于距幽门2~5cm区域内取组织2块,一块送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改良Giemsa染色),另一块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两项均为阳性者确定诊断.结果 (1)胃癌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2)胃窦、胃体部癌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贲门胃底癌(P<0.05).(3)胃癌区与外周区HP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4)Lauren病理分类法肠型胃癌HP检出率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结论 HP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胃癌第一类最危险的致癌因素.HP根除治疗能有效地防止癌前病变恶性化,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42%,74% vs 42%),CagAIgG+Hp菌株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 vs 12%,56% 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的感染率明显提高;早期及进展期胃癌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Hp感染的Wistar大鼠模型进行实验胃癌研究,观察Hp感染是否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肿瘤形成。方法 2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动物感染Hp后12周,将两组动物又随机人为3小组,即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各15只。空白组动物自由饮用蒸馏水,MNNG组动物饮用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MNNG+NaCl组动物除饮用水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外,另外灌喂10%NaCl溶液1.5ml,2次/周;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处理因素结束后2个月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动物腺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差异。结果 所有实验组动物至实验结束Hp检查均为阳性。在检验组中的MNNG+NaCl组有1只动物出现早期腺胃癌。实验组中的MNNG组和MNNG+NaCl组动物腺胃粘膜腺瘤样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40%、57.14%,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6.67%、15.38%(P<0.05)。在实验组中的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胃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6.67%、80%和85.71%,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0%、20%和20.08%(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可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胃癌前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1980-1988年参加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和浙江岱山 县胃癌普检的人群,胃镜活检组织蜡块片Hp经Warthin Starry(WS)染色,判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对这些人群随访,病例与对照按照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匹配,实施1:4的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和控制混染因素后,显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OR=4.4467,95%CI1.161-17.19),吸烟也与胃癌发生相关。结论 本研究以胃组织存在典型Hp作为Hp感染指标,证实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用EL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HP感染率为75.64%,男76.13%,女74.96%。幽门螺杆菌试片HP感染率为79.66%,男80.66%,女78.30%。性别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的诊断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幽门螺杆菌试片为高,分别为90.8%和81.7%比85.6%和68.2%,2300人中胃癌检出19人。正常胃粘膜居民占35.74%,胃癌疾病占64.26%,其中胃炎占69.35%。随着年龄增长胃癌疾病增多,胃粘膜正常居民相对减少。HP感染阳性者经铋剂三联药物治疗有明显转阴,其转阴率为67.36%,男69.66%,女64.49%。结论:长乐市胃癌高发与HP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并与胃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准确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应用荧光抗体方法、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Hp诊断卡4种方法对6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液、口腔牙菌斑进行Hp检测,胃液采集采用胶囊采样法。结果4种方法胃液Hp检出率分别为85.5%、9.7%、61.3%、56.5%;口腔牙菌斑中Hp检出率分别为88.7%、25.8%、69.4%、90.3%。结论应用荧光抗体结合胶囊采样法检测胃液Hp,是一种无痛性非创伤性手段,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联合检测对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粪便HP抗原阳性百分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及粪便HP抗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比较多项指标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癌组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低于其他2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2组(P<0.05),萎缩性胃炎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低于非萎缩性胃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比值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AUC值分别为0.864、0.717、0.772、0.417。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4%,较单一检测的敏感度高(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血清与胃组织Hp表达的相符性,为胃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胃癌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免疫层析一步法检测血清Hp,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组织Hp,对312例胃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中经病理确诊的胃癌111例,胃癌前病变170例,浅表性胃炎31例。结果血清及胃组织中Hp的检出率以胃癌前病变最高(分别为80.6%、86.2%),胃癌次之(分别为52.3%、66.7%),浅表性胃炎中检出率较低(分别为32.3%、38.7%),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组织Hp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结论Hp参与了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发病过程,可把血清及胃组织Hp检测作为对癌前病变的初步监测及治疗观察指标之一。血清Hp检测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内容,对血清Hp阳性的患者建议做胃镜组织学检查及胃组织Hp检查。  相似文献   

13.
It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omparing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prevalence of IgG antibodies to H. pylori) in the healthy population of Ubrique and Grazalema (mountain location, mortality from stomach cancer 20/100,000) and in Barbate, (coastal location, mortality from stomach cancer 10/100,000) in the province of Cádiz, southern Spain.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163 men and 169 women, 18 years or older; 179 persons were studied in the inland, and 154 in the littoral in January 1997. Of the 332 subjects investigated, 43% were positive, a mean antibody titer of 337 IU/l (95% CI: 254–420), and 56% were negative, with a mean titer of 18 IU/l (95% CI: 15–19). In the coastal population, 30% has positive titers and 54% in the mountain location. By age: 18–40 years, 30% of littoral and 41% of inland population had positive titers; 41–60 years, 35% of those living in the littoral and 58% of inland population had positive titers; > 60 years, 24% of coastal inhabitants and 62% of those living in the inland had positive titers. Living in mountain locations in the province of Cádiz involves a greater ecological risk for H. pylori infection (p < 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mm)合并HD感染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1~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2例及21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19例(86.4%)Hp得到根除,在用药后1~12个月,平均(6.5±1.1)个月随访中,Hp根除者中15例(78.9茗)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l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01)。结论大多数胃增生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增生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蛋白质组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11638提取液与AGS细胞相互作用24 h后的细胞全蛋白样品,考马斯亮蓝染色,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比较,识别差异蛋白,将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解,经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搜索蛋白质数据库完成对差异蛋白质的鉴定。结果差异点切下酶解后经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共鉴定出7个蛋白;其中经细菌裂解液刺激后蛋白表达上调的有4种,分别是烯醇化酶1变异体、Septin家族成员1 CRA_a亚型、热休克蛋白gp96前体和阿片生长因子受体1;3种蛋白表达下调,分别是线粒体翻译单元延长因子EF-Tu前体、3-alpha羟类固醇脱氢酶Ⅱb型、1型蛋白磷酸酶调节亚基3D。结论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几种细胞蛋白表达上调;与调节细胞正常生长代谢相关的细胞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息肉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54例,根据胃息肉病理类型分为增生型组、炎性组、胃底腺型组及腺瘤型组,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类型息肉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ESD法切除胃息肉,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四联根除螺旋杆菌治疗。将清菌后的病人按清菌成功与否分为清菌成功组及清菌失败组,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息肉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154例胃息肉患者中,增生型72例,占46.75%,胃底腺型56例,占36.36%,炎性息肉15例,占9.74%,腺瘤型11例,占7.14%。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增生型>胃底腺型>腺瘤型。所有患者均完成ESD法息肉切除术,在随访观察中发现增生性息肉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后,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复发率,且清菌成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清菌失败组。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关系密切,增生性息肉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不易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胃癌高发县40~69岁常住居民食盐及腌渍食物摄入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安徽省庐江县40~69岁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和Hp血清学检测, 问卷着重调查食盐摄入量及腌渍食物食用频率, 按性别分析Hp感染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对象整体Hp感染率为50.07%, 男性居民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劳动强度、经济收入与Hp感染均无关(均有P > 0.05), 女性居民BMI与Hp感染相关(χ2=13.454, P=0.001)。男性居民中, 饮酒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89, 95% CI:1.188~2.694, P=0.003), 但调整饮酒变量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食盐摄入量高及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对Hp感染均无影响(均有P > 0.05);女性调查对象调整BMI变量后, 食盐摄入量高(≥9 g/d)是女性感染Hp的危险因素(OR=1.462, 95% CI:1.060~2.015, P=0.021), 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1次/d)是女性感染Hp的危险因素(OR=1.560, 95% CI:1.021~2.383, P=0.040)。   结论   在安徽省某胃癌高发县, 食盐摄入量高(≥9 g/d)及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1次/d)是40~69岁当地女性居民感染H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Using 80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various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the isolation rate of H. pylori and urease activity of the biopsy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rapid urease test was 84.6% and 75.9%, respectivel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 pylori. The mean number of H. pylori detected in urease-positive and negative biopsy specimens was 106.1 ± 0.9 and 104.5 ± 1.2 cfu/g specime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血清与胃组织Hp表达的相符性,为胃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胃癌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一步法检测血清Hp,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组织Hp,对312例胃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中经病理确诊的胃癌111例,胃癌前病变170例,浅表性胃炎31例.结果 血清及胃组织中Hp的检出率以胃癌前病变最高(分别为80.6%、86.2%),胃癌次之(分别为52.3%、66.7%),浅表性胃炎中检出率较低(分别为32.3%、38.7%),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组织Hp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结论 Hp参与了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发病过程,可把血清及胃组织Hp检测作为对癌前病变的初步监测及治疗观察指标之一.血清Hp检测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内容,对血清Hp阳性的患者建议做胃镜组织学检查及胃组织Hp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