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13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口服吲哚美辛后疼痛稍有缓解,停药后加重,否认外伤史.查体:左踝关节肿胀,内踝尤甚,拒按,局部皮温较高,近期无发热、寒战.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踝关节X线示:左侧距骨局部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尚清,跟距关节间隙模糊(图1);CT示:左侧距骨密度增高,外侧见大小约2.8cm×3.0cm×2.3cm的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伴絮状高密度影,周围见硬化变(图2);MRI示:左距骨偏内侧不规则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T2WI病灶信号欠均匀,边界清,周围见不连续环形双低信号影(图3).入院诊断为:左侧距骨肿瘤.患者于全麻下行距骨肿瘤活检术,取左侧踝关节内侧5cm弧形切口,术中见距骨后内侧骨皮质变薄,呈暗红色,暴露病变部位,见距骨骨质破坏,用刮匙刮除肿瘤组织,骨皮质松软,肿瘤组织呈暗红色,取适量肿瘤组织送检,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术后病理:(左距骨)软骨母细胞瘤.一周后行距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取踝关节内侧弧形切口长约15cm,以摆据截骨将内踝翻向远端,暴露距骨内侧骨皮质,并在胫骨远端干骺端上方行截骨术,充分暴露距骨,用骨刀及刮匙刮除肿瘤组织至正常骨质后,交替使用石碳酸及无水酒精灭活瘤组织,取右侧髂骨4cm×2cm骨块植入距骨缺损处,内踝复位后以两枚拉力螺钉固定胫骨内踝,逐层缝合伤口,并加压包扎.术后病理:距骨软骨母细胞瘤(图4).术后半年复查,左踝关节无肿胀,踝关节活动正常,无跛行,负重行走时无疼痛,左踝关节X线示:踝关节间隙正常,距骨骨质改变,未见肿瘤复发征象(图5).  相似文献   

2.
杨旭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75-75
目的:探讨斜形截除内外踝法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经踝关节前侧、外侧入路,暴露内外踝并斜形截除后对23例踝关节严重病损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将内踝由内上至外下、外踝由外上向内下斜形截骨,再用摆锯处理踝关节关节面。选用钢针或钢板固定踝于功能位,术后6周拔除留于足底皮外的骨圆针。结果:经随访4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术后2周伤口Ⅰ期愈合,4周可见骨痂形成,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12周X线片示胫距关节牢固融合。结论:采用斜形截除内外踝法行踝关节融合术,方法简单,暴露充分,融合率高。其优点为病变部位显露良好;操作空间大;操作方便;关节面处理彻底;骨创接触面大而贴合,融合固定牢靠,术后踝关节外形较好,无内外踝突出而致穿鞋困难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腓骨内固定结合胫骨超踝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本法进行疗效评估.方法:2例手术采用腓骨钢板内固定,胫骨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分离的踝关节面,闭合复位胫骨骨折,“T“型单侧超踝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和距骨上,术后早期放松远侧万向关节,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有19例获得优良关节面复位(90.4%),20例肢体力线恢复良好(95.2%).临床评分(Phillips及Shwart踝关节评分)55分~92分(平均为83分),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论:本法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地避免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恢复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能够早期活动,恢复功能较好,是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某,女,25岁,因遇车祸伤后第三天入院。入院查体左踝部明显肿胀.内外踝部均有明显的压病,踝关节活动障碍。X线片示:左距骨_L关节面中外1/3矢状面骨折,内踝斜行骨折,因手法复位失败,住院一周后行切开复位,术中见骨折以距骨头颈交界处外侧开始,由外上向内下骨折,骨折块向外向下向后移位,且向下移位约1cm.内踝由外下向内上短斜行骨折,距骨复位后用克氏外固定,内踝骨折复位后用螺丝钉固定,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拔出克氏针,拍片复位良好。距骨矢状面骨折合并内踝骨折实为罕见,其发生机理是:踝关节处于极度的内旋旋前位,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23例,内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张力带和全螺纹送至骨螺钉进行固定,外踝关节骨折病例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进行内侧固定,后踝关节骨折病例,如果骨折在胫骨关节面以下,远端骨块较小且骨质正常,可用髓内型踝螺丝钉固定,较高大的患者可用6.5 mm拉力螺丝钉。手术后仍进行规范标准的的锻炼,术后不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结果:随访7~11个月,21例(91.3%)患者能完全的康复至正常行走,2例(8.7%)患者在行走时,仍伴有踝部不舒适和小腿酸胀。结论: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和术后积极的康复,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骨折复位后,A组以2枚4.0 mm钢质半螺纹拉力螺钉自后向前固定,B组以"T"型3孔桡骨远端钢板经塑型后以4枚螺钉固定(近端2枚为3.5 mm皮质骨螺钉,远端2枚为3.5 mm松质骨螺钉)。于踝中立位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做加载实验,记录后踝关节骨折经内固定后发生位移(内固定失效)时加载力的大小,单位以kN表示,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应用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关节患者31例,均为初次、闭合性、三踝骨折,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55岁;其中对14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对17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枚螺钉由后向前固定1/4、1/3和1/2后踝骨折时,其固定失效的加载强度均显著低于3孔"T"型钢板组,分别为(4.10±0.13)kN vs.(4.60±0.27)kN、(3.20±0.12)kNvs.(4.12±0.14)kN和(1.98±0.18)kN vs.(3.72±0.18)kN,P<0.05。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疗效评定:评定为优的28例患者,良的为3例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拉力螺钉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25%时钉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能提供更为牢固的稳定性,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56例,均给予Ⅰ期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X线透视观察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关节面平整程度、内固定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6~18个月,56例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满意,锁定钢板固定牢固,仅1例术后7周胫距关节面出现3.2mm台阶,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按Johner-Wruh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7.5%。术后胫骨远端关节面台阶、胫骨力线成角、下肢缩短等指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1)。结论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复位满意、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踝外固定架在治疗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30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均接受了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踝外固定架治疗。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距骨颈或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使踝关节可以距下关节为中心活动。术后4~6周调节万向关节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24例切口Ⅰ期愈合;6例切口经相应治疗后Ⅱ期愈合;切口Ⅰ期愈合率为80%。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6~24周,平均21周。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为: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结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踝外固定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可减少切口不愈合的发生,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是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男,18岁,打篮球跳跃下降时踝关节旋前踩到他人脚上,右足疼痛、活动受限半小时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右踝内翻跖屈畸形,足跟内侧皮肤张力大,但无开放,踝前外侧可触及骨性凸起.X线片(图1):右足距下和距舟关节脱位,距骨头部下缘卡在舟骨后上缘,距骨后侧突卡在跟骨外侧沟内,踝穴完整.跟骰关节无脱位.临床诊断:闭合性距骨周围关节脱位.在局麻下行闭合性手法复位,未成功.硬膜外麻醉下助手牵引患足前半部及跟部,加大畸形,折顶后使跟距关节复位,然后推挤距骨头部,使距舟关节复位.术后轻度外翻位石膏托外固定,复查X线片示解剖复位.术后2周复查X线片未见有骨折线及距骨坏死.术后3个月踝关节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踝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少见。本科2011-03-25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20岁,因在打篮球中起跳时,左足落于他人足背,足内翻扭伤摔倒,伤后左踝部即刻肿胀并有明显畸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30min后来我科急诊救治。体检:左踝部明显肿胀、畸形,压痛(+),左踝前方空虚,足下垂,弹性固定于内翻位并向后方移位,前足血运未见异常,有麻木感觉,足趾活动受限。X线示距骨向内、后方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远端胫腓关节分离的复杂踝关节损伤处理不当的原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87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新鲜损伤15例,陈旧性损伤3例病人。新鲜损伤先用拉力螺栓恢复远端胫腓并节的解剖关系并固定,然后复位距胫关节,最后根据情况复位内、外踝并固定,并注意处理较大的后踝骨折片。陈旧性损伤先要清理远端胫腓关节内增生的纤维组织,然后按照新鲜损伤的步骤处理。结果:随访1年~10年,骨折全部愈合,本组17例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痛,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1例走远路时踝关节有轻度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改变。结论:该类损伤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对这一解剖结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要正确的认识,采用合理的内固定方法是完全可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共收治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胫骨后关节面(后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采用 Baird-Jackson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踝关节X线片及CT检查骨折复位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2个月。随访患者手术切口及骨折均Ⅰ期愈合。Baird-Jackson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所有患者后踝骨块移位小于2 mm、胫距关节面台阶小于1 mm。术后足底外侧皮肤感觉异常1例,踝关节僵直伴疼痛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具有显露良好、复位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建议对踝关节陈旧性骨折行后外侧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覃鑫  罗克玲  谢福 《广西医学》2010,32(2):182-183
目的探讨下胫腓关节分离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新鲜损伤患者41例,先根据情况复位内外踝并固定,然后复位距胫关节,再用松质骨螺钉恢复远端胫腓关节的解剖关系并固定。结果41例患者中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9.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1例发生断钉,2例走远路时踝关节有轻度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改变。结论踝关节损伤致下胫腓关节分离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对这一解剖结构及力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用合理的内固定方法完全可以达到良好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共21例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手术内固定加断端植骨,后期通过中药熏洗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结果术后石膏辅助固定6周拍X线片复查可见有明显骨痂生长,可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均能达骨性愈合。结论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可靠,能起有效支撑作用,后期通过中药熏洗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韦玮  唐毓金 《右江医学》2009,37(5):568-569
踝关节结构复杂,三踝骨折是踝关节同时合并有内踝、外踝及胫骨远端后唇(后踝)的骨折,容易造成踝关节后外侧不稳并距骨脱位或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一种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上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2004年10月~2008年8月,我科共收治三踝骨折合并距骨半脱位患者27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男,28岁,司机。因车祸致双下肢外伤,经X线检查诊断为右胫骨骨折,无移位;左股骨干骨折。入院后右胫骨骨折石膏固定,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术后拆线时发现左下肢内收、内旋、缩短。再阅X线片未见异常。行CT检查示左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壁骨折。试行闭合复位失败后再行切开复位,小四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术后随访1年,左髋关节功能正常。例2:女,35岁。高处坠落伤,摔伤左下肢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左膑骨骨折。住院后行膑骨骨折钢丝张力带固定,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固定,拆线后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时发现左股骨颈骨折,颈…  相似文献   

17.
1991~1997年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出现左侧腓总神经损伤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51岁。因摔伤致左胫骨平台骨折入院。查体:左膝部明显肿胀,外侧压痛,触有骨擦感;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左足趾运动及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胜骨平台骨折,塌陷约1cm。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硬膜外麻醉,取膝前外侧和胫前外侧切口,将平台复位后自内向外侧横穿1枚骨栓。整复平台后,空隙植骨,术后以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第2d发现左小腿近足外侧皮肤麻木,拇趾肌力减退,患足下垂;再次手术行腓总神经探查,见腓总神经嵌压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对30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h~18d。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45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3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使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的牢靠度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能维持关节稳定性,可早期、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2岁,于1997年11月以左足疼痛2月余入院诊治。患者于入院2个多月前因踢球扭伤左踝,曾来我院门诊摄片发现,左跟骨有一X线透光区,诊断为左跟骨骨囊肿?患者回家2天后左踝关节疼痛消失,随之下地行走,但此后偶感行走时左足跟部有刺痛,于是入院诊治。入院查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左足外形正常,皮温不高,无血管怒张,无明显压痛。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摄片示:左跟骨内前外侧有一约5cm×4cm大小的囊样X线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周围有完整的骨硬化边界。病变区外侧骨皮质菲薄。跟骨形态正常,病变未累及跟骨周围关节面。初步诊断为:左跟骨骨囊肿?行跟骨病灶刮除  相似文献   

20.
关节内游离体多发于膝关节,踝关节则少见,作者最近收治二例,报告如下。例1 男21岁,入院前一年多因打篮球而扭伤左踝关节,伤后局部肿痛,但能走路而未治,一周后消肿。半年后发现左踝前方有一包块,时有疼痛,入院前X线摄片示左踝前骨性包块,诊断为“骨瘤”于1988年7月11日入院。入院检查左踝前方可触及指头大小骨性包块,活动无压痛。侧位X线片示踝前有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