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入院前5d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诉前胸及后背部轻度疼痛,无胸闷,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等症状,患者自行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胸壁无压痛,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清,节律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7岁.主诉恶心3个月余,左上腹隐痛2周于2007年12月入院.查体:腹软,未扪及肿块,左上腹轻压痛.  相似文献   

3.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对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特点。方法从1989年3月~2004年6月通过6例经我科手术诊治的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讨论。结果6例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相符率为33.3%(2/6),随访5月-8年,均无复发。结论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为罕见病。术前诊断率低,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确定,本病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总结纵巨大淋巴增生症(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6例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病人,男女各3例,按Frizzera分类标准分为局灶性,多中心性HV型各1例、多中心性Mix型3例,PC型1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除1例多中心性Mix型病人术后4年复发,再接受第2次后术治疗,余5例病人均长期生存。结论:该症只要无系统功能严重受累,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对多中心性或术中无法完全切除者,术后可考虎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6例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8月至1993年6月我们共收治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6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少见,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存在更为罕见,我们1989年收治l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剑下胀满不适4年,返酸呃逆,呕吐隔夜饮食1个月。X线钡剂检查,见胃窦小弯侧有一黄豆大龛影,胃小弯角切迹在两髂嵴连线以下1cm,服钡剂2小时,胃内存留钡剂约5O%。纤维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36岁,体检发现腹部肿块1周,于1997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情况好,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特殊。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肿大。膝胸位右上腹可扪及包块约10cm×8cm,质中、光滑、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177IU/L,谷草转氨酶(AST)106IU/L,γGT294IU/L,WBC128×109/L,余均为阴性。MR显示腹腔占位(实性)病变,考虑良性肿瘤。B超显示肝内回声稍粗糙,中腹部实质性占位病变,右肾向下移位。术前诊断:右上腹包块待查。于1997年11月19日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在肠系膜部小肠段距回…  相似文献   

8.
例 1 男 ,2 5岁。因“间断发热伴腹痛 2年”于 1997年2月 7日入院。查体 :体温呈不规则热 ,最高达 39℃ ,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 ,肝、脾未及 ,右上腹可及一3 5cm× 3 5cm的肿块 ,活动欠佳 ,无触痛 ,表面光滑。血常规 :血红蛋白 (Hb) 71g L ,血沉 10 0mm 第 1小时。肝功能 :总蛋白 74g L ,白蛋白 18g L ,球蛋白 5 2 g L ,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正常。胸片正常。 4次血培养均阴性。骨髓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未见异常。B超及CT示腹腔均质性实性占位。术中见 2个肿物 ,位于腹膜后胰体上缘 ,大小分别 6 .0cm×4 .0cm× 3 5cm及 2cm×…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9岁.体检时发现盆腔部腹膜后有一包块.CT检查提示:盆腔内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并点状钙化,血供丰富,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仅体重下降3 kg.体查: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2/91 mmHg(1 mmFIg=0.133 kPa),腹部稍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下腹部触诊略硬,肿物触诊边界不清,无触痛,活动度差,未触及波动感及搏动感.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检查:无阳性发现.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均未见异常.并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盆腔腹膜后,左右髂血管交叉处,与周围血管及肠管无明显侵犯.  相似文献   

10.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伴发肾损害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giantlymphnodehyperplasia,GLNH)是淋巴组织的一种慢性增生性疾病。由此病继发的肾脏损害国内尚无报道,近年我院收治2例,现介绍如下。例一女,15岁。1994年1月出现上腹绞痛伴黑便,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出血坏死性炎症”,予禁食、抑酸等处理症状消失。此后双下肢曾两次出现暗红色丘疹,经“抗过敏”皮疹消退。3月底开始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8.5℃,伴尿泡沫增多,当时血WBC9.3×109/L,尿蛋白+~++,试验性抗涛治疗1个月,效果差,于1994年7月入我院。入院查体T37.4℃,贫血貌,肝右锁骨中线胁下20…  相似文献   

11.
正1954年Castleman首次完整地定义了Castleman病,该病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多以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作为最常见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伴发有全身系统症状。本病属于罕见疾病,目前对其研究报道较少见,我科收治不同部位Castleman病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 53岁,男,颈部及腹股沟区Castleman病。2年前发现颈部、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经B超定位下穿刺活检示巨大淋巴结病,在我院血液科经COP方案化疗3次后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路径。方法 统计分析1996~2007年8月,影像上具有这一特点的疾病16例,均经胸腔镜下活检确诊。结果 诊断阳性率100%。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6例病理结果为结核8例,肺癌3例,肺外转移瘤2例,结节病2例,淋巴瘤1例。结论 胸腔镜下活检术是诊断这类疾病科学准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预后等。结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免疫标记物CD20、CD21、kappa、lamda、CD38、CD138阳性。63例为局限型,其中2例恶变,1例恶变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恶变为血管内皮细胞肉瘤,均经过化疗缓解。2例为多中心型,均经过CHOP治疗缓解。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中心型常为恶性结局;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多中心型及恶变者需行积极的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霓  邹亚宏 《腹部外科》2004,17(4):206-206
病人 :女 ,39岁。因体检时发现右下腹包块 6d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未见异常。腹平 ,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软 ,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右下腹可扪及一 6cm× 6cm×5cm大小包块 ,质中 ,表面光滑 ,活动度差 ,无压痛。血常规 :WBC 7.8× 1 0 9/L ,RBC 4 .2× 1 0 1 2 /L ,Hb 1 1 2 g/L。肝功能 :TP 6 7g/L ,GLB 36 .4g/L ,ALB30 .6 g/L,ALT 2 0u/L ,AST 1 7u/L。B型超声提示右下腹实性包块。CT提示右侧腹膜后实性肿瘤 ,考虑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PET提示右侧腹膜后恶性肿瘤。入院诊断 :右下腹包块性质待查—腹膜…  相似文献   

15.
后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2例范士志,蒋耀光,王如文,牛会军我科自1994年7月~1995年8月收治2例酷似食管平滑肌瘤的后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性,21岁,学生。间隙性吞咽困难6个月,消瘦伴胸部疼痛...  相似文献   

16.
3例肺转移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立医院和阜新矿务局总医院胸外科 1990~ 2 0 0 0年 ,共发现肺转移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3例 ,术前CT扫描均证实纵隔淋巴结增大 (cN2 )。术后病理均证实肺和淋巴结为转移腺癌。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病人临床资料一览表性别年龄 原发癌 肺转移部位无病间 隔期 (月 ) 术 式 术中淋巴结 (cm)摘 除淋巴结生存(月 )女 47乳泉癌右下叶 2 3楔形切除 2第 7组 30女 6 1结肠腺癌右下叶 30肺叶切除 1.5第 3组 11男 70直肠腺癌左上叶 8楔形切除 2 .2第 5组 2 3 注 : 指原发癌根治手术距确诊肺转移癌的时间间隔讨论 肺是全身各部位恶性…  相似文献   

17.
巨大纵隔淋巴结增生并顽固性胸水1例杨鸿生,晁福病人女,28岁。一月前无明显诱因胸痛、气促,诊为“左胸积液,胸膜炎”。抗感染及反复胸穿抽水治疗无效。X线胸片、CT及B超均示左胸腔大量积液,左中后纵隔7cm×6cm×4.8cm类圆形块影,边界清晰、密度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自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CT表现、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者皆行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其中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1~6年,无失访病例,均保持无病生存状态。结论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多较局限,术前极易误诊,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若能完全切除肿瘤,必要时术后辅助放化疗,几乎可以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9.
<正>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s Disease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临床较少见,文献报道好发生于胸部纵膈,发生于腹膜后则极为少见。现报道1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膜后局灶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出率。  相似文献   

20.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s Disease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临床较少见,文献报道好发生于胸部纵膈,发生于腹膜后则极为少见.现报道1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膜后局灶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