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定型。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8种1946株,检出率为80.05%。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26%;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达145.31%。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样品中检出2种以上致病性气单胞菌有542份,占22.23%。结论检测发现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甲壳类。结果提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菌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菌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直接分离法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的致病性气单胞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贝 (甲 )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状况。 [方法 ]对市售贝 (甲 )壳类海产品标本用直接分离和 1%氯化钠胨水增菌后分离分别检测致病性气单胞菌。 [结果 ]从 40 0份样品中 ,直接分离法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 7种 480株 ,增菌分离法检出 6种 45 2株 ,检出率分别为 12 0 .0 %和 113.0 % ,两者符合率为 94.2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 ,分别为 45 .4%和 46 .9%。 [结论 ]直接分离法能应用于贝 (甲 )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贝(甲)壳类海产品易损气单胞菌检出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易损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 用分步筛选方法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易损气单胞菌。结果 从13种2024份样品中检出易损气单胞菌84株,检出率为4.15%,其中以圆蛤最高达8.2%,牡蛎、淡菜、海螺3种海产品未检出。结论 证实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易损气单胞菌较普遍,本地居民对该类海产品多有生食或半生食的食用习惯,提示我们应注意食用安全性,以减少易损气单胞菌腹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气单胞菌引起的群体性腹泻等食源性疾病在不断增加,在本市就发生过多起气单胞菌性食物中毒。据调查该类事件常与食用不洁贝(甲)壳类海产品有关,对贝(甲)壳类海产品在食用习惯大多为生食或半生食,存在食用危险性。因此,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种类,了解其分布,对防止致病性气单胞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食品安全和卫生学意义。由于国内对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情况了解甚少,探讨其卫生学意义更少见报道,为此我们采集宁波市场上贝(甲)壳类海产品进行致病性气单胞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部分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弧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分析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弧菌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分离和增菌后分离两种分离方法对162份海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8种致病性弧菌361株,检出率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50.4%、溶藻弧菌21.6%、非O-I群霍乱弧菌15.2%、拟态弧菌5.8%、河弧菌3.9%、创伤弧菌1.4%、费尼斯弧菌1.1%和海鱼弧菌0.6%,未检出霍乱弧菌。结论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弧菌普遍且具种别多样性,不宜生食或半生食;同时应用两种分离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贝(甲)壳类海产品的致病性弧菌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6.
分离致病性气单胞菌,目前多采用增菌后分离的方法,以提高检出率[1]。现行分离法有利于优势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检出,尤其适合于检测病人标本,但不能较全面地显示致病性气单胞菌的频度和种类。为了解贝(甲)类海产品中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频度,必需寻找一种简捷、全面的适宜于带菌状况分析的分离方法。我们试用直接分离的方法,对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多的贝(甲)类海产品进行检测,与增菌后分离比较,探讨直接分离法应用于检测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可能性。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基对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检出率情况。方法:我们用ASBA10、麦康凯琼脂、4号琼脂3种培养基对气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统计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检出情况。结果:527份海产品检出294株气单胞菌.其中ASBA10检出率最高,ASBA10和麦康凯琼脂组合使用对气单胞菌的分离最为合适。结论:在实际工作中,AS—BA10和麦康凯琼脂组合使用是分离气单胞菌快速、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贝 (甲 )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检出率 ,对直接分离和增菌分离法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直接分离法用于致病性气单胞菌检测时 ,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 ,提示夏、秋季宜用直接分离法。冬、春季宜用增菌分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开封市鱼类产品及相关水体中气单胞菌的污染状况,为有效预防控制由气单胞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采样原则,2014年采集开封市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饮场所15种样品,共216份。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合GB/T 18652-2002《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进行气单胞菌鉴定。结果从21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6种135株,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温和气单胞菌数量最多,占检出菌株的51.11%。不同场所中以养殖场气单胞菌污染率最高,为73.61%;15种样品中以养殖场淡水活鱼样品中气单胞菌污染率最高,为83.33%。结论检测发现鱼类产品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淡水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海水鱼类。应加强对鱼类产品及外环境水体的卫生监督管理,以预防气单胞菌等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部分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孤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朝 《现代预防医学》2001,28(2):192-192,194
目的:调查分析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孤菌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分离和增菌后分离两种分离方法对162份海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8种致病弧菌361株,检出率依次为副溶血性孤菌50.4%、溶藻孤菌21.6%、非O-I群霍乱孤菌15.2%、拟态孤菌5.8%、河孤菌3.9%、创伤孤菌1.4%、费尼斯孤菌1.1%和海鱼孤菌0.6%,未检出霍乱孤菌。结论: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弧菌普遍且具种别多样性,不宜生食或半生食;同时应用两种分离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贝(甲)壳类海产品的致病性孤菌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11.
易损气单胞菌(A.trota)是新近发现气单胞菌一个新种.主要引起人类的腹泻,国内外已有从病人中检出该菌的报道,但对其在海产品中分布状况了解甚少.我们选择携带气单胞菌较普遍的贝(甲)壳类海产品进行调查,检测中发现用现行方法检测易损气单胞菌较繁琐、工作量大,且对大批量标本检测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其生化特性和国内外有关报道,为方便检测,选用分步筛选法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源自贝(甲)壳类海产品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体外抗菌药物活性,发现、分析耐药性强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药敏评价判断参照2005年版NCCLS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结果:8种103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大多抗生素敏感,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抗生素,达91.9%,哌拉西林次之,为77.9%,土霉素和磺胺类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62.4%和56.9%;检出具有产AmpC酶能力的致病性气单胞菌127株,占12.3%,多重耐药性菌株45株,占4.4%。各类致病性气单胞菌对被检测的15种抗生素在耐药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嗜水、温和及豚鼠气单胞菌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试验证实8种致病性气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并有产AmpC酶和多重耐药性菌株存在,说明该类细菌具有多渠道获得耐药性的能力,应引起关注。分析其耐药性高的原因可能与水产养殖业在防治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抗生素有关,可选择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治疗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2012年夏季连续暴雨水过后,为了解大连开发区海产品卫生状况,为市民的食品提供安全保障,对部分近海贝类产品检验。方法依据国标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及GB/T18652-2002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检测海产品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气单胞菌。结果在22份近海贝类产品中检出1株嗜水气单胞菌。结论气单胞菌为水中常居菌,可引起人类肠道感染。在夏季暴雨过后,应注意海产品中气单胞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污水、污泥中气单胞菌的存在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在32件标本中。检出气单胞菌25株,检出率78.1%。对25株气单胞菌进行了毒力测定。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7株,其中嗜水气单胞菌5株,寡源气单胞菌2株。从分布来看,致病性气单胞菌主要存在于污泥中,污水较少(P<0.05)。根据对豚鼠气单胞菌的毒力测定结果,没有发现致病作用。本调查说明污泥、污水在气单胞菌所引起疾病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国内外文献中屡见报道因海产品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研究海产品食物中毒对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海产品污染情况、细菌性和毒素中毒的文献作一综述.1 海产品病原菌携带情况副溶血弧菌是日本藤野于1950年首先报告定名的,我国是1958年报告的.30多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认定该菌是日本和我国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林业杰等从福建沿海111份各类海产品中检出5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检出率为46.85%.潘幸福等采用3种检验方法检查120份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常规法39.17%,改良法95.83%,推涂法94.17%;用两种方法结合检查355份海产品,检出277份,带菌率82.69%.此外,海产品中其它病原性弧菌的检出率也较高,徐合连等调查日照市51处冷藏厂(库)中冷冻食品,在鱼、虾、贝、蟹和软体类海产品中检出拟态弧菌4株、创伤弧菌5株、溶藻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11株、豚鼠气单胞菌4株、嗜水气单胞菌4株,6种菌总检出率5.11%.何浙生等从浙江沿海采集100份(每份10  相似文献   

16.
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源自贝(甲)壳类海产品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体外抗菌药物活性,发现、分析耐药性强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药敏评价判断参照2005年版NCCLS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结果8种103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大多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抗生素,达91.9%,哌拉西林次之,为77.9%,土霉素和磺胺类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62.4%和56.9%;检出具有产AmpC酶能力的致病性气单胞菌127株,占12.3%,多重耐药性菌株45株,占4.4%。各类致病性气单胞菌对被检测的15种抗菌药物在耐药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嗜水、温和及豚鼠气单胞菌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试验证实8种致病性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并有产AmpC酶和多重耐药性菌株存在,说明该类细菌具有多渠道获得耐药性的能力,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分析其耐药性高的原因可能与水产养殖业在防治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有关,可选择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治疗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市售的外地和本地海涂养殖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的携带分布情况。以指导市民合理食用小水产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病原菌分离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结果:156份小水产品检样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1种、气单胞菌6种,平均每份检出1.29株,其中56份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份均检出1.43株。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46.15%,其中第三季度高达61.29%。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市售小水产品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弧菌,第三季度是引起副溶菌食物中毒的最危险季节;气单胞菌也是本地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中非01群霍乱弧菌携带率显著高于非本地产品。  相似文献   

18.
贝、甲壳类海产品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气单胞菌[1,2]在水、海产品中广泛存在,为了解其在贝壳类、甲壳类海产品中的携带情况,我们于2002年4~10月间对此两类小海产品进行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连云港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了解海产品的污染状况,为有效预防食物中毒进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风险监测手册》的标准操作进行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采集到的79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种35株致病性弧菌,总检出率为41.8%。其中副溶血性弧菌30株(占85.7%),均不携带毒力基因;溶藻弧菌5株(占14.3%)。蛤蜊的检出率最高(48.1%),其次为扇贝(43.8%)。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超市、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P0.05)。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连云港市海产品中的主要致病菌,存在通过食用海产品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对双壳贝类海产品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腹泻源性气单胞菌流行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013-2014年收集腹泻患者来源的疑似气单胞菌进行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试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江苏省2013-2014年收集的739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气单胞菌88株,检出率为11.91%,其中豚鼠气单胞菌49株,温和气单胞菌33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不同年龄、性别腹泻病例气单胞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6株(97.73%)至少对1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氨苄西林(95.45%)、萘啶酸(63.64%)、磺胺甲噁唑(59.09%)耐药率较高;呈现31种耐药谱,其中多重耐药谱25种,48株(54.55%)。结论江苏省腹泻源性气单胞菌检出率较高,耐药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