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玉兰 《黑龙江医药》1998,11(6):372-373
我科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早期采用日本产东菱精纯克栓酶溶栓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42—75岁。临床表现:意识不清5例;失语6例;偏瘫12例;病理反射呈阳性,单侧10例,双侧3例;精神症状6例;合并肺感染3例;合并高血压9例(血流变见表1)。入院时,脑出血后中风囊4例,腔隙性脑梗塞及陈旧性脑梗塞9例;3天后,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9例,基底动脉梗塞2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4例。发病至用药时间:0~6h 者9例,6~9h 者3例,9~24h 者3例。  相似文献   

2.
王中  崔岗 《江苏医药》1996,22(5):341-341
本文报告经临床及CT证实的22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预后及中动脉区域梗塞的处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22例,占同期脑外伤的1.5%(22/1452),全部经临床及CT证实,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6~64岁,平均36.5岁。二、梗塞范围:顿内动脉区域(ICA)2例;大脑前动脉区域(ACA)6例;大脑后动脉区域(PCA)8例,其中1例为双侧。大脑中动脉区域(MCA)6例。三、血肿部位及脑疲时间:除1例ICA梗塞外,其余均见同侧有脑挫伤或脑内、硬膜外、下血肿或几种同时…  相似文献   

3.
刘健 《江苏医药》1996,22(11):809-809
本文报告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6~65岁,平均54.5岁。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CT扫描确诊。梗塞部位基底节区梗塞9例,腔隙性梗塞7例,额源、顶叶梗塞8例。伴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无合并症者14例。二、仪器及检测方法采用德国EME公司的TC2000型TCD仪。于患者发病一周内常现经领窗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探头发射频率为ZMHZ。同时检测推…  相似文献   

4.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重新受到重视,我们应用尿激酶、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塞35例,疗效观察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尿激酶、肝素钠治疗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3~79岁。两组病例病程均在2~24小时以内,部分为进展型缺血性卒中,进展时间为起病后1~3天,经头 CT 证实为脑梗塞,除外脑出血。治疗组中,基底节梗塞20例,皮层梗塞7例,丘脑梗塞4例,大面积梗塞(大脑中动脉)2例,脑干梗塞2例,对照组的梗塞部位与治疗组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动脉梗塞为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病势凶险、误诊率极高,有必要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收集我院自1958年至1989年经手术明确的肠系膜动脉梗塞8例(5例血栓形成,3例栓塞)。8例术前均有误漏诊,术后全部死亡。 本组8例均经手术证实。男2例、女6例。年龄41~77岁,平均58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8例,血便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小时至8天,平均4.2天。手术至死亡时间最短为术中,最长23天,平均7.5天。梗塞范围部分小肠坏死(2米内)2例、全小肠坏死5例、小肠及右半结肠1例。发病时白细胞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血糖水平对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以及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类型的特点 ,本文对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12 5例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研究如下。资料和方法  12 5例脑梗塞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CT证实。按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 :一、糖尿病组 39例 ,均按 1985年WHO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其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30例 (占 76 9% ) ,大脑前动脉梗塞 1例 (占 2 6 % ) ,大脑中动脉梗塞 7例 (占17 9% ) ,大脑后动脉梗塞 1例 (占 2 6 % ) ,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上述病例分为 3组 (见附表 ) ;二…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本组3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均来自本院1991~1995年急诊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41~79岁,其中41~50岁2例,51~60岁9例,61~70岁18例,71~79岁8例,平均68.75岁,大片梗塞9例,小片梗塞2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6~72小时,平均26.23小时。取同期住院病人30例作对照组,其年龄分布、性别、病情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经T检验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二、临床表现所有病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或无力,其中5例大面积脑梗塞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所有病例经CT检查均提示有面积不等的低密度梗塞灶。三、治…  相似文献   

8.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扬  马思星  袁平  冯昌宗  周石  唐家祥 《贵州医药》2002,26(10):913-9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急、危害大的周围血管外科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即可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坏死 ,甚至可能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最终发生肺梗塞死亡。近年此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 ,我院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共收治 2 2例 ,2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 ,其中 2 0例经介入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率达 1 0 0 %。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 2 6~67岁 ,平均 47岁。发病时间 1 0~72小时 3例 ,72小时至 2周 1 7例。左下肢 1 4例 ,右下肢 6例。患者有典型的患肢…  相似文献   

9.
1997年 6月~ 1999年 6月 ,笔者对本院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 2 4例 ,用国产精纯抗栓酶给予治疗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中男 14例 ,女 10例 ,就诊年龄45~ 71岁 ,就诊时间在发病后 1~ 7天内。初次发病 2 1例 ,再次发病 3例 ,所有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中18例已有糖尿病史 5~ 10年 ,6例出现脑梗塞后发现血糖高 ,追踪观察血糖持续在高水平。发病诱因 :劳累 5例 ,精神因素 10例 ,原因不明 9例。脑梗塞均经CT确诊 ,其中基底节区梗塞 13例 ,腔隙性梗塞 5例 ,脑叶梗塞 4例 ,较大面…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30例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5 6~ 78岁 ,平均 6 9 5岁 ;均有明确的CO中毒史和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时深昏迷 8例 ,中度昏迷 6例 ,浅昏迷 16例。昏迷 6小时以内者 14例 ,12小时 8例 ,2 4小时 4例 ,4 8小时 3例 ,90小时 1例。右侧偏瘫伴失语 17例 ,左侧偏瘫 10例 ,四肢肌力均减弱者 3例。发病后 12小时内查颅脑CT ,16例正常 ,12例左基底节区梗塞 ,2例腔隙性脑梗塞。 2 4~ 2 8小时后复查颅脑CT ,均出现大面积脑梗塞。其中双侧大脑皮层多灶性脑梗塞 13例 ,右侧额颞顶大面积梗塞…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1997年4月~10月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死5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5例,大脑中动脉系统梗塞15例,脑干梗死4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所有病例均做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并排除其它出血性疾病的可能,50例患者用药前均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为正常范围。 1.2 病史及体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糖尿病史10例,高心病或冠心病房颤患者9例,有2次~3次脑梗死5例,发病后的主要体征为昏迷、失语、语言障碍、偏瘫等。 1.3 诊断标准 按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 997年 5月至 1 999年 2月对 4 8例脑梗塞患者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治疗组 4 8例 ,男 32例 ,女 1 6例 ,年龄 39— 80岁 ,平均 65岁。一侧基底节区梗塞 2 1例 ,多发性梗塞 2 0例 ,大面积梗塞 3例 ,丘脑梗塞 2例 ,脑干梗塞 1例 ,小脑梗塞 1例。发病至用药时间 :6h内 3例 ,6— 1 2h 1 8例 ,1 2— 2 4h 1 4例 ,2 4— 72h 9例 ,>72h 4例。对照组 34例 ,男 2 2例 ,女 1 2例 ,年龄 4 1— 79岁 ,平均 64岁。一侧基底节区梗塞 1 5例 ,多发性梗塞 1 3例 ,大面积梗塞 2例 ,丘脑梗塞 2例 ,脑干梗塞 1例 …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_1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9年 1月起 ,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5 6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人均符合 1995年成都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塞的诊断方法〔1〕,并经头颅CT证实。治疗组 5 6例 ,男 37例 ,女 19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5 6岁。颈内动脉系统梗塞 48例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梗塞 4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例。对照组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39~ 70岁 ,平均为 5 4 5岁。颈内动脉系统梗塞 2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例。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具…  相似文献   

14.
何建军  余晓春 《江苏医药》2012,38(13):1596-1597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C)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脑裂对比,发现脑内更多、更早病灶。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16例中表现为HMCAS者,均为单侧,且HMCAS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其预后差,死亡率高,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腔隙梗塞     
腔隙梗塞(lacunarInfarct,以下简称腔梗)来自病理研究,特指位于大脑或脑子深部穿通动脉闭塞所致的大脑深部的小软化灶。60年代经Fisher的详细观察,腔隙梗塞这一术语在脑血管文献中已被接受。随着CT及MRI等影像学的应用,人们发现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占各种人群全部中风病人的10~25%[1],组成全部脑梗塞病例的20%[2],占尸检病例的6~11%[3]。自然史、病因及发病机理自然史:腔梗的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33%,在急性神经障碍患者中,经CT证实≤15mm胶梗者占14%,占首次卒中患者的21%,64.3~71%为急性发作。年龄在65岁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黄文龙  庞素华 《江苏医药》1997,23(2):117-117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观察了32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脑血管舒缩功能状态,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2例均经头颅CT扫描而确诊为脑梗塞。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6例。脑梗塞病程12小时~l个月,糖尿病病程16~43年,平均32.4年。男18例,女14例。年龄35~86岁,平均60.7岁。皮层梗塞18例,基底节梗塞14例。全部病人发病后均未用血管扩张剂。对照组ZO例,为健康成人。男10例,女IO例。年龄35~75岁,平均621岁。二、方法采…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中量尿激酶(100万)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正负作用,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我科共收治36例,现总结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2-68岁,平均53.2岁,原有高血压病29例,糖尿病11例,发病至溶栓1-8小时,平均4.4小时,大脑半球梗塞14例,基底节区梗塞18例,脑干梗塞4例。1.2病例选择:l)脑梗塞发病6-8小时内,2)脑CT排除脑出血,3)无明显意识障碍,久)肢体瘫痪的最小肌力要求(yD级,5)年龄小于对岁,6)血压小于24/14.SKPa,7)排除各种出血倾向和因素,8)家属签字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erdense middle cerebralartery sign,HMCAS)的认识,探讨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结果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是CT诊断超级性脑梗死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0.
以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4小时后的梗塞面积和体积为指标,试验了汉防己碱和1,6-二酸果糖对大鼠局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后,汉防己碱7.5,12.0和15.0mg.kg^-1以及1,6-二磷酸果糖20和350mg.kg^-1分别立即腹腔给药,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减少大鼠脑的梗塞面积和体积,MK8012.0mg.kg^-1亦能减少梗塞面积和体积,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用药所产生的保护作用比任何一药物单用时的保护作用都好,提示汉防巳碱和1,6-二酸磷酸果糖有协同作用,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后1小时和2小时给药,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仍有脑缺血保护作用,但在梗塞后3小时给药则未见任何保护作用。提示中风或脑缺血后,既非5分钟即不可救药,但亦应尽早用药,实验结果表明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可能有希望的脑缺血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