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准医疗法律关系是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诊疗护理活动中医方包括医院和医务人员,行为所涉法律关系包括院际法律关系、院医法律关系、医患法律关系和重大医疗事故之刑事法律关系.梳理医方行为所涉法律关系,既有利于医院与医务人员整体把握与预测所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的起因、过程、进程、走向和预后;又利于从法律关系角度指导从事临床诸如外科等高发医疗事故争议的医务人员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实现医务人员与医院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以及医院与患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引导医学界对医疗活动本质法律再认识,树立医院、医务人员与患者一盘棋的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和法律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调整的认识 ,目前学术界看法纷纭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认为是一般的民事关系 ,受民法调整 ;②认为是契约关系 ,受合同法调整 ;③认为是消费关系 ,受消费法调整 ;④认为是类似于行政管理关系 ,受行政法调整 ;⑤认为应建立完全独立的卫生法或医事法体系来调整医患关系。综观以上观点 ,虽各持一定的理由和理论依据 ,但却存在一个共同的欠缺 ,即对医患关系中的医方法律主体的认识显得非常笼统和模糊 ,往往把契约主体的义务与医疗技术的特殊性掺杂起来 ,以医疗技术的高风险、高技术、高服务来否认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契… 相似文献
3.
论医患关系的经济本质与法律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的经济与法律性质关于医患关系性质的分析与认定 ,对于确立正确的医疗事故民事责任制度、甚至一切有关医患双方间权利义务的处理都具有根本性意义。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医疗卫生领域里的社会关系被认为不具有商品属性 ,而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分配与消费关系。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属性 ,其中价值是凝结、物化在物质产品中的劳动。因此 ,只有物质产品才能成为商品。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并不生产物质产品 ,所以他们的劳动不能形成价值 ,也就不能成为商品。而且他们… 相似文献
4.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法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中起重要作用。医患关系的法律化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是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维护病人权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医疗活动走上法制化轨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内容包括对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确定,医疗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医疗保密权、医方的知情权以及在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医疗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医疗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医方和患方。医疗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医疗行为。医疗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从医患纠纷、医疗事故、医疗意外等医疗损害的相关概念及关系入手,明确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实际属于医疗事故赔偿.分析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竞合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推论出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应是一般侵权责任.分析医疗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非过错责任、公平责任,推论出医疗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应是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7.
医疗赔偿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玉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3-44
医疗赔偿是指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病情加重造成其他不必要损失等,因此引发的医疗单位对病员或其家属的赔偿。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赔偿纠纷有攀升趋势,它...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争议层出不穷,许多医院及患方为了尽快解决争议,通过双方协商方式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赔偿问题,但常常遭遇一方(主要是患方)反悔的情况,那么,医患协商处理医疗事故争议达成的协议到底具有何种法律效力?一方反悔是否就意味着协商处理达成的协议无效?医患双方协商处理医疗事故的协议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本文对此作一探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规制及其责任归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与此密切相关联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及完善 ,全国性普法工作的顺利推行 ,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民众与医疗机构交往的机率倍增的伴随现象 ,是医疗纠纷的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如同现代社会其他领域一样 ,医疗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改革 ,承受着体制转换所带来的种种无序及失衡。如何妥善调处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新的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有关的专门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于 2 0 0 2年 4月 4日公布 ,自… 相似文献
10.
王国平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138-138,F003
1 医疗事故赔偿争议处理方法及其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 4 6条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 ,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该规定 ,在发生医疗事故后 ,因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而产生的争议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有三种解决途径和方法 :其一 ,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 ;其二 ,如果双方不愿意协商解决或者协商解决不成功的 ,无论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还是患者 ,都可以向卫生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对于赔偿项目和数额计算,是应当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还是民事法律的一般规定(现在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损解释》),实践中并 相似文献
12.
探究医患法律关系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患法律关系是指基于约定或法律直接规定而在医患之间发生,医方在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医患双方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廓清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明晰医患之间的基础法律关系,理顺医患法律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是正确适用法律处理医患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还有人对这一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从而影响到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和医患关系的改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试从医学科学与医疗行为的本质入手,试图揭示出医患关系并不具备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包含的主体平等,双方自愿及互惠互利三大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特征,医患关系决不是一般的服务提供与消费的关系和通常意义的合同关系,同时也不存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为此,文章提出医患关系既不属民法调整,也不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行政法调整对象,医事法即卫生法是调整医事法律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基本依据,对于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认定和归结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医疗事故赔偿责任采用何种归责原则,必须根据公平原则权衡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并考虑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过错责任原则,于患者一方不公,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医方又失之过苛。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既兼顾了医患双方的利益平衡,又和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故应作为我国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16.
现行医疗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 医疗事故的认定医疗事故的认定,依照目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是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确认的,而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组成虽然规定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但事实上的垄断性和行业性上的保护性是不言而喻的.故其结论的公正性又常常遭到当事人不认可,是引起缠诉不休 相似文献
17.
再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兼驳两个错误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翔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5-36
一、概述医务实践既是关乎政治安定的社会事务,时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又是人命攸关的高科技专业活动,必须以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所以,卫生法学的研究,也必须强调公共法学理论与实践同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协调。任何一方面的短缺,都会... 相似文献
18.
从医疗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来看,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这很大程度上源自法律适用的混乱.正确适用法律,在医疗损害赔偿领域全面贯彻《民法通则》的实际赔偿原则,并以此促进机能比较健全的医疗责任分散机制的形成,才是比较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公民对生命和健康日益重视,因医疗损害提起的医疗诉讼日渐增多,医疗损害越来越成为普通老百姓、医疗单位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医疗损害不等同于医疗事故,其涵盖的范围比医疗事故广,包括医疗事故和其他非医疗事故因医疗者过失造成患者的损害。法学界对医疗者在医疗损害中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以及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持不同的观点,但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是以侵权提起诉论,要求医方承担侵权责任,而在法律适用方面有的主张提起侵权之诉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解释和参照《条例》的规定,也有主张提起违约之诉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同时参照《条件》的规定,但也不乏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而完善我国的医事法律和相关制度以及医疗分险机制是解决上诉问题的关键。本文试就医疗损害的相关法律进行分析,以期借此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相关法律的认识,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增强对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