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 ,恶性胸腔积液已成为肺科常见疾病 ,它所导致的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小导管引流胸液 ,并用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46例。男 2 4例 ,女 2 2例 ,年龄 37~ 75岁 ,平均 5 6岁。原发肿瘤为肺癌 38例 ,乳腺癌 3例 ,胃癌 2例 ,结肠癌 2例 ,卵巢癌 1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胸腔积液 ,胸液在中等量以上。确诊后随机分为两组 ,博莱霉素组 2 4…  相似文献   

2.
恶性胸腔积液(maliganent pleural effusions,MPE)是指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本身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这是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瘤、乳瘤癌常见的晚期表现,在多数病人中为首发l临床表现。自2002年5月起我们应用胸腔穿针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胞必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恶性胸腔积液(简称胸水)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我科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应用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92例恶性胸水患者,收到良好效果。92例中,男6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岁。肺癌83例,乳腺癌9例。治疗前患者均行胸片及B超检查。确诊为中等量胸水67例,积液量平均为900ml;大量胸水25例,积液量平均为1400ml。临床表现有轻重不等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不适,痰中带血、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者气促、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介绍护理经验如下。1心理护理恶性肿瘤导致的焦虑常因呼吸困难而加重。患者表现为心情紧张、烦躁不安、恐惧,护理人…  相似文献   

4.
孙华启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82-1182
恶性胸腔积液是中晚期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其特点是胸水生长迅速,不易控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存期,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控制胸水、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并发胸水的主要治疗目的。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持续引流并腔内注射胞必佳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恶性胸腔积液(maliganant pleural effusions,MPE)是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虽然MPE经常是癌症病人在进展和晚期出现的体征,但许多MPE患者在出现胸腔积液以后仍可存活16个月以上,而且有些MPE患者仍可治愈他们的恶性疾病,因此对MPE进行有效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自1997年3月起,我们应用心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胸膜炎(TP)是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敏状态胸膜腔中引起的胸膜炎症。近年来,我们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结核性胸膜炎较常见,常规胸穿抽液联合抗结核药化疗,部分患者会出现胸膜肥厚、粘连,形成胸液包裹。我科开展了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并对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住我科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6例进行了置管持续引流与2001年至2004年132例常规穿刺抽液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发生胸腔积液包裹的病人明显减少,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恶性心包积液有增多的趋势.恶性心包积液以积液量大、不易控制为特点,患者常死于心包填塞.采用置管引流加凝血酶治疗,为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快地明显改善患者心悸、气急、胸闷等症状,是一种简便、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单位自2005年至2008年共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202例,我们对部分病例采用小导管置管引流配合利福平胸腔注入治疗,结果发现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抽液方法不仅费时,反复多次抽吸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而且抽吸过程长,患者心理紧张、体力不支,抽吸到胸腔积液较少时患者咳嗽、深呼吸或术者持针不稳等,易出现不耐受、胸膜反应、医源性气胸等不良反应。我院采用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取得良好效果,现就近3年我院呼吸内科结核性胸腔积液66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院内科自2005年始采用改良胸腔积液引流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病人,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的疗效。方法对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将顺铂(DDP)注入胸腔。结果 32例患者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2例,有效率(CR+PR)为78.12%。毒副反应轻,主要为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腔内给药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胸腔穿刺放液与一次性留置引流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对比。方法以12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61例为患者应用一次性留置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60例为常规胸腔穿刺放液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4例出现气胸经引流管抽气后治愈;10例导管阻塞用导丝或生理盐水冲管后复通;2例导管脱落重新置管。所有患者经4~14 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结论一次性留置引流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放液相比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小的方法,且引流更为彻底,减少因胸水大量粘连需行手术治疗几率,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6、7肋间,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部位为第5肋间。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具体情况等方面观察、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第5肋间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对患者疼痛的减轻及临床疗效及医疗安全、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洪苑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816-18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引流组和抽液组的穿刺次数,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时间及发生胸膜肥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流组与抽液组相比较,穿刺次数减少,胸液引流量多,胸液消失时间快,并发症少,发生胸膜肥厚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小导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7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给药组(39例)、引流组(27例)和对照组(9例)。给药组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引流组患者仅进行胸腔引流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化疗。结果给药组有效率(79.49%)高于引流组(55.56%)及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腔小导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钱海红  赵建清 《山东医药》2007,47(22):75-75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锁骨下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并腔内序贯注射化疗药物硝卡芥及丝裂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微导管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法治疗32例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效果满意。治疗方法与结果自发性气胸15例中,单纯性14例,张力性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7例,液体均在中等量以上。方法:取常规穿刺点消毒、局麻,以柳叶力片划开皮肤0.4~0.54cm,用0.4~0.6cm的套管针缓慢刺入胸腔,拔出针芯可抽出气体或液体,将备好的微型导管(直径0.3~0.5cm硅胶管,前端成鸭嘴样和多孔)经套管送入胸腔3~5cm,然后用注射器抽吸,见有气体或液体时,拔出套管,将导管盘折固定在皮肤上,导管尾部接针座,连接一次性输液  相似文献   

19.
20.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6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积液是中晚期肺癌及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反复多次抽胸水后注入抗肿瘤药物及其他粘连作用的药物 ,但每次穿刺均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 ,如并发气胸 ,化疗药物外渗 ,胸膜反应等 ,且疗效不理想 ,为了简化治疗手段 ,减少患者的痛苦 ,增加疗效 ,本科自 1998年开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结合胸腔内化疗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6 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始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男 39例 ,女 2 1例 ,年龄 32 - 78岁。原发病为肺癌 4 8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肺外肿瘤 11例。1.2 方法 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