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高艳  郭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582-2583
探讨何种角度进针法更适合桡动脉采血。方法: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经桡动脉穿刺取血2次以上患者,分为40°角进针组(n=130)和垂直进针组(n=120),按动脉采血操作流程操作。结果:40°角进针组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92.3%,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6.92%,总成功率99.23%;垂直进针组一次进针成功率66.67%,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27.50%,成功率94.17%。两组一次进针成功率、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0°角进针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进针组(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时选用40°角进针,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患者感觉疼痛轻,耐受性好,而且操作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01-2010-12住院新生儿210例,行桡动脉采血与身体其他部位采血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在穿刺成功率、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上均优于身体其他部位。结论桡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将160例新生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桡动脉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各80例,并对两组采血的成功率,穿刺采血时血肿的发生率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组采血的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低,采血时间短。结论对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5.
小儿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小儿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100例住院患儿随机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止血时间。结果: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76%,采血平均时间为(7.32±1.41)rain,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10.43±2.88)min;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采血平均时间为(3.18±o.63)min,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4.54±1.42)min。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头皮针桡动脉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工作中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采血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50例。桡动脉组取桡动脉采血,股动脉组取股动脉采血。对2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率、采血时间及按压止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股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0.0%,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20.0%,采血平均时间为(7.52±1.35)min,采血后平均按压止血时间为(11.30±2.23)min;桡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0%,采血平均时间为(3.21±0.76)min,采血后平均按压止血时间为(6.20±1.15)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即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8.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爱琳 《现代护理》2006,12(5):416-417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9.
小儿桡动脉采血技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29-8630
2007—06/2008—05我们共用桡动脉穿刺方法采血100余例,失败仅2例。小儿桡动脉采血的开展大大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得到了家属的认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改进采血方法,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将693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改进采血方法,观察其采血时间和采血成功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采血时间和采血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改进的采血方法,有助于新生儿筛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经挠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2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对照组采用1根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在穿刺点正上方按压.结果 采血完毕按压至规定时间后,试验组发生穿刺点出血、血肿、皮下出血等按压失败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穿刺后采用2根棉签横压法可获得较好的按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比较。方法:为4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危重患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分别用5.5号头皮针接无菌血气试管,行股动脉采血法和桡动脉采血法,按照奇偶数随机将患儿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24例。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在采血一针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患儿对穿刺的反应强度、血液标本凝血发生率等四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疼痛感强,同时,婴幼儿年龄小,合作性差,采血针易滑出血管;而股动脉具有管腔粗大,搏动感强,血流丰富,取血快速等优势。因此,小儿经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优于桡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穿刺手法在桡动脉穿刺中的成功率。方法选择76例桡动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以左手食指轻按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上方,采用60°~90°进针刺人桡动脉,对照组采用“一”字定位法,以45°-90°进针刺人桡动脉,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9%,对照组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左手食指轻按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上方,采用60°~90°进针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4.
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对比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选择最佳采血部位。方法 298例呼吸科患者,男135例,女163例,年龄28~82岁,经股动脉采血324次,桡动脉采血325次。患者分为:心衰、非心衰组;肥胖、非肥胖组。护士分为:<5年组和≥5年组。统计各组群经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比较二种采血方法和各组群间采血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采血成功率均高于经股动脉采血成功率;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5年组护士采血成功率低于≥5年组护士;上述各组群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经桡动脉比经股动脉采血技术更易掌握。患者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8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足月新生儿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93%,出血、溶血率低,股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出血、溶血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股静脉采血比较,桡动脉采血可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缩短采血时间(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行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在婴幼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0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5.2%,对照组87.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按压止血平均时间观察组(1.89±0.32)min,对照组(5.27±0.8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婴幼儿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按压时间、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在ICU病房,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是一项常见的操作,通过血气分析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护师是采血的操作者,能快速而准确的采取动脉血,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股动脉较粗易于固定,常作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 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1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1,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1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 (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性差异(P<0.05),血Ca^2 值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 值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抽弃4.7m1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 值,抽弃3.7m1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