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重症脑梗塞患者的疗效与机制。方法:电针,经颅电刺激,神经促通技术,平衡治疗仪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生活大部分能自理。结论:该治疗能在短时间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对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 ASIA标准评分、Bathel 指数以及FIM 量表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以及FI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了病人进行进一步治疗的信心,减轻抑郁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综合康复法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法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结论:综合康复法对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平均92天.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ore ) 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下肢的综合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躯干动作与肢体动作之间进行自由组合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外进行躯干功能动作与肢体功能动作之间的自由组合训练,疗程均为两月.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能显著避免和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结论:进行躯干运动与肢体运动之间的自由组合训练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颅脑外伤病人早期介入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的意义.方法:选择90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随机分两组:45例早期训练组,45例康复才进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认知综合功能进行比较.结论:早期介入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可使病人康复时间缩短,神经功能完善,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院康复科收治的符合脑梗死诊断并符合运动功能缺损患者121例,均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电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转移训练等康复护理技术,采用Brunnstrom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量表、Fugel-Myer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患者Fugel-mye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患者Brunnstrom上肢、手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下肢较治疗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shworth上肢、下肢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药、针灸治疗以及运动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即单元诊疗模式;对照组仅给予中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遗症综合康复治疗比单纯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营养和再生,增强肌力和肌张力,恢复神经肌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西结合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分别接受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FMA)和Be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MBI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综合康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进行电针、补阳还五汤口服和骨盆控制训练等早期(14 d以内)康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对照组为6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和CSS评分均降低,BI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BI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后期康复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神经科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同时进行良姿位摆放、被动运动,低中频治疗、针灸等综合康复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在发病后50天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提高,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华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668-1669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损伤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BWSTY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再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行BWSTT和常规康复治疗;用V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功能评分、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评分、BBS评分、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WST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损伤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的主要特征是早期康复与早期治疗同时进行.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与康复科合作期间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早期临床综合标准康复技术治疗和系统评价观察的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疗法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功能评价和效果的比较.早期综合康复无论是在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时间上还是运动功能恢复的质量上.以及脑卒中康复费用上;平均住院日上都明显优于单纯临床药物治疗和治疗与康复脱节的治疗模式.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早期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村管理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南海沙头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综合康复干预,对照组仅提供简易康复步骤图谱,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治疗。时间观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各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健康村管理模式的社区综合康复干预能很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功能训练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早期功能训练组合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有明显改善,早期功能训练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对42例脑卒中肩痛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对其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后肩痛程度低于治疗前(P< 0.05),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在高危脑瘫婴幼儿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148例高危脑瘫婴幼儿分成2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功能电刺激、高压氧和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及早介入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后半年至1年时跟踪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正常比率89.7%,对照组正常比率7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高危脑瘫婴幼儿的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训练是脑瘫康复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42例采用促进技术为主,辅以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38例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5):113-116
目的:研究治疗地震脑损伤肢体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3例),分别给予单纯康复方案和针刺、康复技术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月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在改善的程度上,治疗2月后治疗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结束后6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继续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以针刺、康复技术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地震脑损伤肢体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较单纯康复方案治疗疗效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