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前,一种针对β淀粉样肽的免疫方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即利用β淀粉样肽作免疫原或直接给予β淀粉样肽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免疫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上已经证实这种免疫疗法可引起鼠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过程的阻断和空间记忆能力的恢复。尽管在用β淀粉样肽1-42做免疫原进行人体试验出现了副作用,但人们确信经过一系列改进后,这种纠正阿尔茨海耿病病因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或治疗。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以细胞外老年斑和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老年斑的中央核心是Aβ,神经纤维缠结是由异常磷酸化Tau蛋白产生的双股螺旋纤维所组成。现普遍认为"淀粉样级联假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β淀粉样蛋白(Aβ)42为靶抗原筛选人源天然单链抗体(sc Fv)噬菌体抗体库中的特异性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鼠中淀粉样沉积的影响。方法以Aβ42抗原包被免疫管,对人源天然sc Fv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选富集,制备单克隆噬菌体抗体颗粒,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sc Fv的结合活性,得到一株阳性克隆sc Fv23。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sc Fv23与Aβ42单体、寡聚体、纤维和鼠脑中Aβ沉积的结合能力。并通过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sc Fv23对Aβ42寡聚体引起细胞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硫黄素-T荧光法(Th T-F)测定sc Fv23对Aβ42聚集形成纤维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检测了sc Fv23对AD鼠模型脑中Aβ42沉积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人源天然sc Fv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得到一株与Aβ42具有高亲和力的克隆sc Fv23。实验发现sc Fv23可以特异性识别Aβ42寡聚体,纤维聚集体和鼠脑中Aβ42沉积,但是不能与Aβ42单体特异性结合。根据体外实验结果,sc Fv23可以有效抑制Aβ42寡聚体所诱导的细胞死亡,并且sc Fv23可以抑制Aβ42纤维聚集体的形成。体内实验结果发现,sc Fv23可以有效清除AD鼠模型中Aβ42沉积。结论通过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sc Fv23能够特异性识别脑组织中的淀粉样沉积,并且有效抑制转基因鼠中淀粉样沉积的形成。体外实验表明sc Fv23可以有效抑制Aβ42寡聚体所诱导的细胞毒性。特异性识别Aβ42的sc Fv可能会成为治疗AD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综合征,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是以β淀粉样蛋白为核心的老年斑,减少β淀粉样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靶向之一,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免疫疗法也已成为当今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一大热点,但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后其清除老年斑的机制具体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身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健康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免疫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09例AD患者和142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半定量的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通过免疫沉降法,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和AD大脑抽提颗粒(FAβ)进行免疫沉降,沉降物经过电泳、转印迹,最后被6E10标记。结果 自身抗Aβ抗体频繁出现于AD患者(44.9%)和健康老年组(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与AD患者的痴呆程度和自然病程无关;它们与Aβ40和FAβ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与Aβ42亲和性力弱。结论 自身抗Aβ抗体不能作为AD的生物学诊断标志,也不足以影响AD的临床症状和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1906年由Alzheimer教授首次报道了1例51岁的女性痴呆患者而命名的.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AD具有相对特异的病理改变,即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细胞的减少.自1985年首次从AD老年斑中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Aβ1-42)以来,大量研究集中于Aβ与AD的关系上,旨在揭示AD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最终达到治疗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症,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4号杀手。近年来,研究发现AD患者大脑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Aβ可能是该病发病机制中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动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技术成功用于阻滞模型鼠老年斑的形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本文就主动免疫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崔畅  陈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106-3108
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估计仅在美国就有超过540万人罹患AD。2011年在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内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和tau蛋白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足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患者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降低,严重影响社会及职业功能和生活质量。AD最显著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间大量的老年斑、神经元细胞内由双螺旋丝(PHF)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以及弥漫性神经元脱失及突触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AD的主要手段,但现在所开发的药剂多为化学合成药,药物作用位点不专一,特异性弱.相反,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不仅定位准确,作用持续时间长,而且没有非靶器官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外,虽然研究证实AD是一种多病因介导的疾病,但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异常造成的Aβ片段聚集沉积引发的级联反应是AD的主要致病原因.Aβ的稳态水平依赖于生成、清除和内流间的平衡,因此,若能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减少Aβ生成或上调酶介导的Aβ降解,促进受体介导的Aβ脑外流,抑制Aβ脑内流,便可有效地治疗AD.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医师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这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最终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死亡.在病理方面,该病有三大特征: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的β淀粉样蛋白(Aβ)在胞外积累并形成老年斑(SP)、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锥体神经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其病理特征:大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P)和细胞内Tau蛋白过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NFTs)形成。许多学者〔1〕认为,Aβ对AD病理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β的产生、代谢及毒性对AD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Aβ与AD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姜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及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SD健康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生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分别为10只和50只,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手术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造模成功后,建立假手术组(SOP)8只,再将手术组47只随机分成生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石杉碱甲组及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予灌胃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4 w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以病理组织切片评价大脑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生姜提取物高剂量组、石杉碱甲组潜伏期明显缩短,神经元细胞数量、层数及胞内尼氏小体增多,在低、中剂量组干预效果不显著。结论高剂量生姜提取物对AD大鼠具有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浓度对于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南昌市某社区老年痴呆随访队列中全部确诊的AD患者134例,按总体衰退量表GD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Aβ40和Aβ42蛋白浓度。结果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组间血浆Aβ4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0,P=0.619),Aβ42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51,P<0.01)。结论血浆Aβ42蛋白浓度的检测有助于AD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价,低血浆Aβ42蛋白浓度可能与AD的认知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AD)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库,为筛选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人源性特异性抗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8例AD患者的外周血40ml,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得到人抗体可变区重链(VH)和可变区轻链(VL)基因。将VH和VL由连接肽连接得到scFv片段,将所得片段双酶切后,克隆至pCANTAB5E噬菌体载体,大肠埃希菌TG1感受态细胞经电击转化,辅助噬菌体M13K07拯救后构建scFv型噬菌体抗体库。结果总RNA经逆转录PCR扩增VH和VL可变区基因的凝胶电泳显示,PCR产物长度分别为360bp和300bp,其连接形成的scFv片段长度为750bp,最终构建了库容为2.4×109的scFv库。BstNⅠ酶切鉴定构建的scFv库,经凝胶电泳可见,酶切片段长度差异性大,显示scFv库具有良好的多样性。结论成功构建人源性AD噬菌体scFv库,为进一步筛选Aβ特异性抗体,继而为AD的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胆固醇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自从10年前法医病理学家Sparks提出血浆胆固醇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存在相关性起,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并研究胆固醇同AD之间的内在联系。芬兰Kuopio大学Kivipelto等进行的一项长达21年的纵向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与AD危险的相关性大于载脂蛋白E(apoE)ε4基因型与AD危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AD的病理特征[1]:①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SP);②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s);③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细胞丢失.AD的病理现象主要是发生多种认知功能缺陷,表现在:①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或信息、回忆以往所学知识或信息的能力缺陷);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大脑高级整合功能障碍(如计划,组织,先后序列及抽象思维能力等);②由认知缺陷造成明显的社会或职业的功能障碍,与以往相比呈现功能水平明显下降;③病程特点为缓慢起病,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④生理功能上肌张力增高,肌体屈曲,病程呈进行性,一般经历8~10年左右,最后发展为严重痴呆,常因伴随压力性溃疡、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导致死亡.据估计,我国AD患病人数已超过500万[2],占全世界所有患病人数的1/4,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数字将更为庞大.  相似文献   

20.
<正>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RNA,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预测转录后调节至少一半的人类转录组〔1〕。近年来发现,miRNA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了解和探讨miRNA在A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为临床寻找特异性的治疗靶点提供基础。1 miRNA的生物学基础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径是高度保守的,每个miRNA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