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浩 《中医杂志》1993,34(8):457-459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其中对小儿脾胃病的辨证论治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方47首,占全书117方的41%强,若分而论之,亦小儿脾胃病之专著也。它集中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后天  相似文献   

2.
明代四家脾胃论治特点的比较研究(续完)200032上海中医学院颜仕泰比较研究明代四家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都基于东垣学说,再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加以发展而形成。从四家的基本特点看,薛、汪更多的是继承,而缨、张则更多的是阐发。缨氏在论治脾阴方面作出的卓越...  相似文献   

3.
脾胃说略     
郭芳  梁华龙 《江苏中医》1993,14(8):37-39
  相似文献   

4.
任晓丹  任非 《河北中医》1998,20(2):123-12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者禀受于父母,后天者概指饮食喂养而言.人之一生,从几岁乃至百岁,无不依靠脾胃的健旺而生存.饮食入胃,方能吸收其精微物质,脾的运化,将精微物质(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以此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这个运化吸收、变化过程都要依靠脾的转输才能完成,可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精辟结论.笔者就脾胃学说在儿科的重要作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为家庭常用调料,也在消化系统临床上有重要的位置。兹就有关资料,作一简要追述,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传统中医认为,大蒜性味辛温,功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可治  相似文献   

7.
8.
黄朝富 《新中医》1993,25(2):3-5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董德懋老中医(1912~)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早年曾师事于施今墨先生,并执教于华北国医学院、创办了《中医杂志》。先后历任中华全国  相似文献   

9.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李杲从张元素学医,继承了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扬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形成了“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杲的著述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在这些著作里,  相似文献   

10.
论述脾胃学说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及临床运用脾胃学说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辨证选方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中,悉知脾胃病者较多,故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着手,运用升降理论调治脾胃病,多能得心应手。现举几点具体用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13.
14.
“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太阳篇》为治疗小柴胡证误下成痞之方。邪在少阳,当宜和解,不宜攻下。误下则徒伤其中气,致使少阳之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而成痞证。所谓“心下”,实际指胃。名曰泻心,实则治胃。而脾胃在中医学范畴中实指西医的整个消化系统而言。胃为水谷之海,脾为仓廪之官。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互为表里。生理上,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二者升降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病理上,脾胃常常同病,但有侧重之不同。古人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也就是说,侧重于脾则多虚多寒,侧重于胃则多实多热。若脾胃素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相似文献   

15.
明代四家脾胃论治特点的比较研究200032上海中医学院颜仕泰历来研究脾胃学说,大抵以《内经》和仲景之论为依据。元代李果(东垣)撰《脾胃论》,后世奉为补土派之圭桌,侧重脾气之升发,用药偏向温燥;清代叶桂(天士)倡胃阴论治说,主言胃阴之通降,用药趋于凉润...  相似文献   

16.
“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调理脾胃”是刘炳凡研究员对中医学术的贡献,是其对人与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运动的高度概括,闪射着哲人的睿智。刘老认为:脾胃学应用的基本方法,应遵东垣“重视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则兼“治病治人”之旨,然后据理以立法,缘法以尽变,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在刘老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之际,缅怀刘老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拟对其调理脾胃二十八法进行简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谈方论证诊治脾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方论证诊治脾胃病湖北中医学院(430061)王俊槐笔者遵循李培生教授的教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寒温诸家之长,结合临证,仿古方分型治脾胃病,疗效显著,现依次整理,以就正于高明。1半夏泻心汤加减用于寒热错杂型方药组成,法夏、陈皮、党参、茯苓、黄芩、...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 (1180~ 12 5 1) ,名杲 ,字明之 ,世居真定 (河北正定 )的东垣地区 ,晚年自号东垣老人。自幼年从易州 (河北易县 )于张元素 (洁古 )学医 ,继承张元素的医学理论和经验 ,并有所发展 ,后人称他为金元医家 ,撰写了一部具有独创思想的脾胃学专著。东垣生活于南宋偏安 ,金元混战 ,人民生活颇不安定 ,疾病流行的年代 ,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 ,认识到疾病多因饮食失节 ,劳累过度致脾胃气虚 ,抗病能力减弱而发。他独创性地提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 ,并创立新法。《脾胃论》于淳九年 (12 4 9)问世 ,该书主要学术论点是“人以脾胃…  相似文献   

19.
郑齐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13):1082-1085,1104
在系统梳理中医脾胃学说源流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中医脾胃学说的概念内涵,并分奠基、发展、形成、充实4个时期探讨了该学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期为当代临床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脾主升,胃主降,这是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特性。清代名医叶天士曰:“脾宜升则建,胃宜降则和”。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出入升降至关紧要,举足轻重。只有脾胃升降正常,人体才能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推陈出新,生化不息。诚如《素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