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4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40例胆囊癌患者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特点.结果 胆囊炎患者中胆囊壁均匀增厚的比率显著高于胆囊癌患者(P< 0.05),同时胆囊黏膜黏膜线完整的比率亦显著高于胆囊癌患者(P<0.05),对于胆囊轮廓而言,其超声能清晰显像者显著高于胆囊癌患者(P<0.05),增强扫描后,36例存在动脉期的高密度强化影,35例存在门静脉期等密度或高密度的强化影,胆囊炎患者中有2例出现动脉期和门脉期的高密度强化影,38例存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等密度均匀强化影.结论 CT检查仔细辨认其胆囊壁厚度、胆囊黏膜完整性以及胆囊轮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实施增强扫描,重点关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信号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提高XGC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5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2例见壁内低密度结节.2例显示黏膜线;5例均伴有胆囊结石,2例肝脏局限性受侵。结论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脾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脓肿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7例肝脓肿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经CT平扫和肝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例再延时7rain扫描。结果7例共10个肝脓肿,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6个典型脓肿中4个见“双环征”;1个脓肿三期增强始终无强化表现,只是平衡期边缘变清;1个边缘强化呈“肿块缩小征”。4个不典型脓肿中3个呈现“花瓣”征及“肿块缩小征”;1个呈现“簇状征”及“持续强化征”,同时边界变清楚、锐利。10个脓肿中4个脓肿周围肝实质动脉期见一过性肝段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特别是不典型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2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诊断为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炎6例,胆囊肿瘤8例,手术中快速进行病理诊断26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其中并发胆囊肿瘤2例,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验证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其中合并胆囊胰癌2例。结论:了解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采集完整的手术前病史,快速检查病理,细微分析手术前辅助检查以及对手术中标本准确标记都可以提高胆囊肿瘤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率,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超声特征。结果超声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数目、大小、边界以及局部胆囊壁的情况,并可观察病变内部血流情况。结论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有较好的显示率,对判断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晓  左敏静 《江西医药》2004,39(5):313-314
摘要目的通过对21例单发性肝转移瘤及34例单发性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的对比分析,寻找到两种肿瘤的影像学上的异同点,以期提高两种肿瘤的认知水平及其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发性肝转移瘤2例和原发性肝癌34例,男47例,女8例,平均年龄52岁,最小的38岁,最大的66岁。采用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1例单发性肝转移瘤的平扫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影,呈“环靶征”或“牛眼征”改变;3例位于肝右后叶,形态与局部肝形态较为一致,占位效应不明显。原发性肝癌表现为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类圆形影34例,都伴有肝硬化增强扫描,肝转移瘤于门静脉期均有强化,表现为周边强化或全瘤强化;肝动脉期强化的为较小的肿块。肝癌26例动脉期有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迅速消退;有肝动脉-门静脉短路的6例;8例有门静脉瘤栓形成,3例有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结论单发性肝转移瘤与原发性肝癌在CT表现上各有特点,平扫肝转移瘤边界均较清楚,呈圆形,增强扫描于门静脉期有强化,有“环靶征”或“牛眼征”改变,一般不伴有肝硬化。部分转移瘤可表现为无占位效应。原发性肝癌肿块多为类圆形,边界不清;增强发生在动脉期。大部分肝癌都伴有肝硬化;部分伴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现象及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转移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雪春  王索宇 《江西医药》2006,41(6):407-40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在转移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各期表现。结果病灶检出率以门脉期扫描最高(42/42),动脉期次之(39/42),平扫最低(34/42)。在门脉期扫描病灶边缘均较平扫及动脉期清晰,与正常肝组织增强形成明显对比。而环形强化灶内囊性坏死及“牛眼”征或“环靶”征为转移瘤的常见、基本表现。结论肝内转移瘤表现多样,螺旋CT双期扫描能提高转移性肝癌的检出率,更有利于显示病灶组织学及血供特点,有利于病灶的定性诊断,做到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诊断、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原则。方法 报道9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结果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与一般慢性胆囊炎相似,少数病例类似于胆囊肿瘤的表现,病理学上有独特的以含有中性脂肪和脂褐素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炎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肉芽肿内组织细胞和泡沫细胞溶菌酶均为阳性。结论 本病属于良性肿瘤样炎症性病变,在临床和病理上要与胆囊恶性肿瘤及胆固醇沉着症鉴别,最后确诊须靠病理学检查。治疗宜行胆囊切除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行CT平扫和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研究对象都呈现单发孤立肿块,进行CT平扫时有8例表现出低密度,6例表现为稍高密度;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发现有5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没有得到强化,2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3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没有强化,在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病灶的供血特点,在IPL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对硬化型肝癌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硬化型肝癌的CT影像特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硬化型肝癌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行动脉期25—30s、门脉期55—60s、延迟期3-4min扫描,分析其CT影像特征。结果CT平扫均见不均匀低密度无包膜病灶,病灶最大径1.8—6.3cm,平均4.7cm,边界清晰或模糊;增强扫描3例动脉期病灶边缘呈不规则、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不规则结节状强化或向心性强化,5例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或)内部不规则的分隔样强化。结论硬化型肝癌诊断困难,CT影像表现特征以无包膜、早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延期强化为主,CT增强扫描结合MRI有助于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朱昆喜  洪汛宁 《江苏医药》2013,39(1):105-10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平均CT值37.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52.9 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75.8HU;81%可见病灶肝叶萎缩或局部肝包膜内陷,71.4%可见肝内胆管扩张,33.3%可见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结论 肝动脉期轻度强化及门脉期进一步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肝内胆管扩张及病灶肝叶萎缩和(或)局部肝包膜内陷回缩而形成“边缘凹陷”征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极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cholecystitis,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病理诊断的24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占同期850例胆囊切除术的2.5%。全部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术前拟诊7例,诊断为胆囊癌8例。术中均见胆囊与周围组织不同程度浸润粘连。20例经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4例未确诊。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12例,附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例及胃大部切除2例,4例行肝楔性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肝段切除。结论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胆囊切除是基本的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中发生于胰头区和胰体尾部各3例,其中1例发现肝脏转移。CT表现为胰腺稍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楚,其内均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胰腺期及平衡期肿瘤可持续强化或变成等密度。MRI平扫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与CT所见大体相似,但MRI在动脉期及胰腺期瘤体周围环形薄壁高信号强化为其特有特征。结论 CT和MRI结合检查,能显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在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不典型表现,提高HC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然后开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 7例肝动脉期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和范围较动脉期大,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延迟强化.4例肝动脉期边缘部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此强化环呈等密度,内见壁结节影.2例肝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明显强化表现,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不典型强化方式是HCC的病理基础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形态特征、病灶密度及强化形式,伴发结石或钙化以及肾周受累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发生于左侧,2例发生于右侧。弥漫型累及全肾,肾影增大,肾盂肾盏扩大积液,肾实质内多发囊实性占位,病变分界不清,向肾外扩展,肾周间隙模糊,肾筋膜增厚并累及腰大肌,腹壁脓肿形成;局灶型表现为肾实质内局限性占位,病灶区呈略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界清晰,病灶内见环形强化,而略低密度灶者强化较明显,但仍低于肾实质。术前误诊为肾脓肿3例,肾癌2例,肾结核1例,肾结石合并肾积水1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征象,术前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995年9月~2003年9月经病理诊断的24例XGC的经验。结果占同期850例胆囊切除术的2.8%。全部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术前拟诊7例,诊断为胆囊癌8例。所有胆囊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粘连。20例经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4例未确诊。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12例,附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饲及胃大部切除2例,4例行肝楔性切除 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 肝段切除。结论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胆囊是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9例小肾癌中实性14例,实性3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其中6例全瘤明显强化、2例部分不均匀强化。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肾皮质期、实质期能显示小肾癌“快进快退”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万载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53-2653,266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尾4例,胰体2例,胰头3例。CT平扫9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重要征象,囊性部分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肿块各期强化CT值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部分。结论 CT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 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