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宋本《伤寒论》第三十二条中"必"字解释不一,大部分解释为"一定";只有部分观点认为"必"字表示一种假设关系,解释为"假使,如果"。本文通过训诂学方法,运用以文证医的方式进行考释,得出"必"字的含义应为"假使,如果"的结论,对正确理解该条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扶阳气“包含着预防和治疗思想,贯穿于全书,与“存阴液”具有同等意义,本文就“扶阳气”的涵义,病理依据和重要意义阐述了作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阴阳学说与张仲景医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基础上,对阴阳在《伤寒论》中运用作了概括分析,阐述阴阳在《伤寒论》中的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保胃气”法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上承《内》《难》,下启后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古典医籍。论中有许多条文涉及了胃气,对胃气的保护和治疗均有独特见解。“保胃气”在《伤寒论》中不是一种单纯的治法,而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法则,它体现在伤寒病辨证论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中,“冒”字出现频繁,有“冒”单用,也有“冒”与其它词联用构成词组之例,如“喘冒”、“郁冒”、“眩冒”等。因而,“冒”也因放在不同语言场合而有不同的训解。概括仲景著作中的“冒”字,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用法。1“冒”通“眊”、“瞀”、“蒙”(昏蒙) 《伤寒论》九十三条曰:“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金匮要略·妇  相似文献   

8.
9.
《伤寒论》六经中均可见口渴,并有对口渴详细的描述,口渴在各经的表现均有不同,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角度探讨各经之口渴。  相似文献   

10.
对《伤寒论》某些条文中“正”的传统释义提出了异议 ,认为“正”一作程度副词 ,表示“最”、“极”之义 ;一作范围副词 ,表“只”、“仅”之义。  相似文献   

11.
考证了“和”字的文字学源流,对《伤寒论》中“和”字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中“相”、“调”互训、“和”、“谐”互训的文法,为53条条文的阐释提出了论据,并提出了仲景“和解”与后世“和解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胃家”辨党蓝玉张仲景国医大学(河南南阳473061)主题词《伤寒论》,中医名词,注释《伤寒论》(以下简称《论》)提及“胃家”一词有两条,179条(依五版教材):“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康治本伤寒论》与《康平本伤寒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烦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指烦而不宁加以手足躁扰,而手足躁扰是其主要表现.关于"烦躁"的概念,<伤寒心法要诀>说:"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似乎是说引起烦躁的病因只有热.但是从<伤寒论>全书有关"烦躁"的条文来看,"烦躁"并非皆因热而引起,尚有虚寒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摶”之俗体作“(搏)”,与“搏”形近,近一个世纪来《伤寒论》《金匮要略》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凡“搏”皆讹为“搏”,而赵开美本《伤寒论》、元大德《千金翼方》或作俗体“搏”,或作繁体“摶”;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赵开美本《金匮要略》皆作俗体“搏”,是诸善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一作“搏”者。本文确证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搏”皆为讹字,当作“摶”。2005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文本《伤寒论》据笔者意见已将“搏”改为“抟”。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治未病”重在脾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通篇《伤寒论》体现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从“未病重防、保护脾胃,欲病防作、补养脾胃,既病防变、顾护脾胃,病痉防变、调养脾胃”四个方面探讨了仲景“治未病”重在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厥阴病”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厥阴病”实质问题,古今学者仁智各见,终无定论,所以被称为“千古疑案”。有认为属寒者,有认为属热者,有认为阴极阳生、阴阳交争、厥热往来者,有认为阴阳错杂、虚实相兼、上热下寒者,分歧甚大。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未能把厥阴作为人体生理系统来理解,未能把厥阴病与“厥证”、“厥热胜复证”等分别开来。笔者长期扎根临床,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发现三阴三阳即所谓“六经”,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人体生理六大系统,同时又是人群的六种不同的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