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目前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抗凝治疗可以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减少完全卒中。但对抗凝治疗持续时间问题意见尚不一致。鉴于此,现将我院应用短程抗凝(15天左右)治疗频发的TIA的做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本组共10例,均为短期内频繁发作且病较重者。  相似文献   

2.
TIA 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或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其临床特征为:①突然起病②具有脑或视网膜的局灶缺血症状③持续时间短暂,大多数在1小时内缓解④恢复完全,不留任何后遗症⑤反复发作。TIA 是脑梗塞的先兆,严重者可出现猝死。所以 TIA 被公认为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间。在我国,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此病认识不足,加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及恢复完全的临床特点,常被忽视,延误诊治,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因此,进行 TIA 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现将TIA 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的脑缺血发作是TIA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内,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诊断与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TIA的认识有了新进展,对诊断标准及其治疗提出了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TIA并非是良性事件,是即将发生卒中的一个危险前兆。TIA发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0.5%,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于控制脑卒中发病率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阿司匹林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以控制TIA反复发作,但因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可能,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陆岸英 《广西医学》2006,28(8):1277-127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4%~8%完全性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1],因此积极防治TIA对预防脑卒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TIA的治疗目前尚没有肯定的用药方案指南,本文采用东菱迪芙治疗TIA并随访1年,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2008年我科收治的60例TIA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TIA共45例,主要表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一过性黑矇等症状; 椎基底动脉系统15例,表现发作性眩晕、复视、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症状; 症状发作时间均<1h ;颈动脉彩超、MRA、CTA及DSA检查可显示大部分病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和)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给予肝素钠泵抗凝及手术等,58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进展成脑梗死.结论 微栓子学说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点,TIA症状发作时间界限应改为1h ;肝素钠泵抗凝是治疗TIA的安全、有效方法;颈动脉高度狭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和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3的TIA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卒中。伴有颈动脉狭窄的TIA患者,如果首发症状为ICA系统TIA,2年内病灶同侧卒中的危险率高达50%,如果首次缺血症状为视网膜TIA,卒中危险率为17%,而LL高达50%的TIA患者在病后2个月内有反复TIA发作。而再发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致残和高额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所以卒中的防治关键是治疗TIA。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恢复,不超过24 h。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TIA的诊断目前尚无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公众的头号杀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在我国存在着"知晓率低,发病率高,漏诊率高,治疗率低"的"双高""双低"现象,疾病现状不容乐观.纵观TIA定义的演变,对TIA的认识已由关注TIA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转变到关注TIA引起组织学损害过程.与传统TIA的定义(1965年)比较,Albers(2002年)的定义强调了症状持续时间,多数TIA局限在1 h之内,并且增加了影像学是否有脑梗死的证据,2009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在杂志上发表新的卒中指南,完全取消了TIA定义中的对症状持续时间的限制,由此将对TIA的诊断从单纯的临床时间概念引入到一过性缺血症状很可能造成永久性组织学损害上.临床医师对TIA应有新的认识,它并非是完全良性生病灶,必须摒弃TIA是一个良性过程需等待病情自行好转的错误认识,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  相似文献   

10.
张世荣 《医学争鸣》2007,28(10):906-906
0 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因其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是脑缺血卒中最危险因素,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之后[1].  相似文献   

11.
张文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90-269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发展为脑梗死,经过治疗可使TIA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因此,对TIA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黏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终止和减少TIA发作,对预防或推迟脑梗死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抗凝疗法作为TIA的主要治疗措施临床报道不多,我们从2007年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观察短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燕林 《广西医学》2008,30(1):136-13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24h内可完全恢复,其发病机制与血液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有关。目前治疗TIA的药物很多,但疗效参差不齐。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通心络胶囊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院门诊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TIA患者35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正欢  宋雪利  刘昕  王飞  陈杨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72-1976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08年7月发布了《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最初管理指南》,但卒中的治疗发生了变化,在缺血性卒中血栓清除术方面出现了新的证据,且首次怀疑TIA时阿司匹林的使用、传统的危险分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作用及TIA影像学成像的最佳策略等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所以NICE 2019年5月又公布了新版《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TIA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以补充阐释上述问题,为TIA(疑诊或确诊)和脑卒中急性发作后48 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佳临床建议。NICE指南共有9条推荐意见,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其中的“1.1.1~1.4.8条”推荐意见进行解读,内容包括快速识别和诊断、疑诊TIA或急性非致残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急性卒中的专科处理、急性卒中溶栓和血栓清除术。通过对该指南的解读,可以为我国急诊科、神经科等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降纤抗凝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7-127
目的观察降纤酶抗凝联合治疗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其对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IA发作相继减少直至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2年,未见TIA复发及发生脑梗死者。结论降纤酶抗凝联合治疗TIA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常遇到的脑血管病,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是一种即将来临的卒中的紧急先兆,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摒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针对TIA的现代治疗理念:急诊治疗、分级治疗和病因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传统上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局限性供血障碍导致的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24 h内症状完全消失,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TIA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拟对磁共振成像在TIA诊断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随川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251-125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若不及时处理,有一部分病人将发生为完全卒中,因此积极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之间收治的TIA 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血康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局灶性脑及视觉功能障碍缺失,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栓塞或血栓性血管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很高,频繁TIA发作预后堪忧.据报道TIA病人1/3会发生脑梗死,1/3不断有新的发作,一部分病人自然停止,鉴于以上情况尽快控制TIA发作的治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脑血康治疗频发TIA 3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脑血管的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于24h之内完全消失,这是传统的定义,随着人们临床经验的积累及影像学方面的进展,人们又重新认识了TIA,现就近几年TIA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莫建义 《中原医刊》2007,34(6):89-8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缺血所致的短暂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h,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短暂性或多变性,也可导致进展性卒中或完全性卒中。有近1/3以上的TIA患者CT检查可发现腔隙性梗死灶,还有一部分TIA患者经过治疗可不发生脑梗死。因而有效控制TIA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62例TIA应用前列腺素E1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