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移植近年来快速发展,我国肺移植的质量和数量均稳步上升,麻醉医师在肺移植术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期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已相继制订了肺移植一系列相关技术操作规范,涵盖术前评估、供肺获取与保护、肺移植术操作、病理学技术和护理技术等方面。为进一步规范肺移植麻醉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肺移植麻醉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从肺隔离、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保护和围手术期保温以及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等方面,制订《中国肺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2.
2015年我国供肺利用率仅约5%。从器官获取组织(OPO)进行供肺协调、初步评估和维护,到供肺获取直至最后经民航、高速公路、高铁转运完成肺移植,每一环节都相当艰难。许多初评合格的供肺,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而无法用于移植。因此,我们组织专家制订我国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指南,从我国肺移植供肺捐献的分类、供肺选择标准、供肺维护策略、供肺获取流程、供肺转运流程等方面,总结我国肺移植的临床实践经验,希望能为肺移植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相似文献   

3.
体外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 EVLP)可以帮助改善非理想供肺的质量, 提高供肺利用率, 并提升受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品质。本文现就EVLP的定义及原理、供肺评估的技术方法、相关应用研究、在临床肺移植中的运用现状、价值和前景作简要述评, 以推动我国EVLP技术的应用, 改善我国供肺短缺和肺源利用率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后肺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肺内分流、肺血管阻力、静态和动态顺应性增加,肺通气/血灌流失调,严重者引起ARDS。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激活的白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细胞及肺上皮细胞粘附并分泌炎性介质;同时补体、炎性介质和缺血再灌注也可激活内皮细胞。这一过程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使血浆、白蛋白和激活的白细胞进入肺组织间隙和肺泡腔,从而造成肺损害。日前主张通过调控炎性反应过程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2021,12(5)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世界范围内供肺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患者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死亡。紧急肺移植是一种根据患者疾病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移植的肺源分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肺源等待时间和降低肺移植等待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各国关于紧急肺移植这一术语的定义、标准和应用并不统一,且基于该分配制度的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和净获益也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基于既往紧急肺移植的临床研究,对其定义标准、危险因素、生存结果、局限性和优化措施进行详细综述,为综合评估紧急肺移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优化肺源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肺移植作为四大器官移植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的成立、《肺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及《肺移植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肺移植的质量和数量均呈稳步上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肺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肺移植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加强肺移植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管理,打造多学科联合协作的肺移植团队,构建完备的肺移植数据库,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肺移植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肺扭转是临床罕见的疾病,以肺实质绕其近端支气管或血管蒂向单方向发生旋转为特征。根据旋转程度的不同可导致不同的后果,轻者可出现扭转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重者出现肺内淤血、梗死、全身中毒症状、缺血缺氧、呼吸衰竭、严重感染乃至死亡。其发生原因有多种,包括胸外科手术后肺扭转、胸部钝性外伤后肺扭转、肺炎后肺扭转、气胸、胸腔积液导致的肺扭转以及肺移植术后肺扭转等。其中以胸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肺叶切除术后肺扭转最为常见,好发于右肺中叶。但因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较难与其它疾病相鉴别,常不能得到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病死率极高。现对肺扭转的发病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肺功能检查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功能包括:肺的非呼吸功能和呼吸功能,前者指肺的生化代谢功能,后者是临床肺功能。检测的内容分为肺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和肺循环功能。肺通气功能包括:肺容积、肺通气量、小气道功能、吸入气体分布和呼吸动力学(呼吸阻力、顺应性和呼吸肌功能)检测;换气功能包括:肺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值检测。  相似文献   

9.
肺淋巴管转移肺间质液体,肺水肿时淋巴流量代偿性增加,其最大增加量约3倍于基础状态。肺淋巴路并非水肿液转移的唯一途径,由肺淋巴系统消除的肺水肿液约为15%,肺淋巴回流量与肺血流动力、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呼吸运动及肺淋巴动力和阻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肺移植受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文献进行综述,提出肺移植受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肺移植独特的易感因素、肺移植前的危险因素、肺移植手术相关因素和肺移植手术后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包括肺移植前感染的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预防及护理、出院患者感染的预防护理,为肺移植受者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移植是治疗多数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肺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包括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物失功和感染等,仍然是限制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和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此外,受者术后经常发生高血压、高脂血症、癌症、慢性肾病、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等并发症。为进一步规范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肺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制订中国肺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和随访技术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脑死亡器官捐赠供肺评估及获取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总结19例供肺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供肺的评估及选择、供肺切取术的物品准备、供肺切取的配合等。结果 19例经评估7例因感染、氧合差弃用;12例供肺按照国际标准化程序顺利获取转运至医院,完成10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结论完善的术前用物准备、充分的术前供肺评估,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是供肺获取和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TX)对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4只。 组 :未行缺血及再灌注处理 ; 组 :行左肺缺血和再灌注处理 ; 组 :行左肺缺血和再灌注处理 ,并给予己酮可可碱。采用在体肺温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于缺血 45分钟、再灌注 1小时、2小时和 4小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蛋白含量、血浆和左肺组织丙二醛、左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结果  组再灌注 2小时和 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 ,各时间点左肺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左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髓过氧化物酶均显著升高 ,PTX可改善上述指标变化。结论  PTX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肺内聚集 ,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 ,而防止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肺高压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高压常继发于心脏病、肺疾病和全身疾病,亦可为原发性肺血管病变。如这类病人手术时,肺高压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肺高压的产生与肺血管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同时还有血管平滑肌主动的收缩或其它附加因素(反应成份)。对需要手术的病人,麻醉的处理虽不能改变其结构,但可影响其它附加因素,使肺血管阻力、右室后负荷及心内分流产生有利的改变。肺高压的病因一、左房高压: 如果心排量(CO)和肺血管阻力(PVR)保持稳定,左房压(LAP)增高,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肺移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行肺移植术的患者11例,其中6例行单肺移植术,5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术.诱导麻醉后,经颈内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Swan-Ganz漂浮导管,取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PiCCO导管.记录麻醉后双肺通气时、单肺通气时、肺动脉夹闭时、肺动脉开放时、术毕、术后8h和术后24h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PiCCO监测数据.结果 单肺通气时和肺动脉夹闭时的心输出量和间断心输出量低于双肺通气时(P<0.05),肺动脉开放时和术毕的心输出量和间断心输出量高于单肺通气时和肺动脉夹闭时(P<0.05),心输出量与间断心输出量的相关系数为0.84(P<0.01).单肺通气时和肺动脉夹闭时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时(P<0.05),肺动脉开放时和术毕的肺动脉压则明显低于单肺通气时和肺动脉夹闭时(P<0.05).单肺通气时和肺动脉夹闭时的脉压变异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时(P<0.05).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与每搏输出量指数相关(r=0.69,P<0.01),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与每搏输出量指数不相关,血管外肺水指数与肺血管通透性指数相关(r=0.82,P<0.01).结论 肺移植术中及术后应用PiCCO技术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反映心脏前负荷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指导液体输入和呼吸机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重点概述首届国际肺移植论坛有关肺移植的临床研究热点和亚洲肺移植发展现状,包括HCV阳性供者供肺应用、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意大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经验分享以及亚洲不同地区肺移植经验介绍等。通过国内外专家的经验交流,促进中国肺移植事业与国际接轨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肺移植供肺获取和保存方法,对30只家兔的肺进行获取、保存,然后采用体外循环装置,建立体外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3组,分别在手术前30 min从耳背静脉注入生理盐水、PGE1、银杏叶提取物.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和PGE1均可使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使肺动脉压(PAP)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降低;降低肺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和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银杏叶提取物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PGE1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肺移植手术在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治疗中已被广泛接受,但供源短缺、免疫抑制、潜在疾病传播等现象日益突出,组织工程肺的构建和应用有望解决以上难题. 目的 总结组织工程肺支架的研究进展. 内容 就组织工程肺支架的性能、材料、制备和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趋向 为终末期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体体外循环(ECC)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方法确立试验因素有3个,即:氧合器,有3个水平,即进口膜式氧合器(简称进口膜肺)、国产膜式氧合器(简称国产膜肺)和国产鼓泡式氧合器(简称国产鼓泡肺);温度,有2个水平(28℃和35℃);转机时间,有7个水平(ECC前、ECC后1、5、10、20、40、60min)。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检测丙泊酚浓度。结果氧合器(P=0.045)、温度(P=0.019)和转机时间(P=0.001)对丙泊酚浓度均有影响;进口膜肺与国产膜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进口膜肺(P=0.024)、国产膜肺(P=0.014)丙泊酚浓度在ECC后1、5min明显低于国产鼓泡肺。结论国产鼓泡肺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低于国产膜肺和进口膜肺,国产膜肺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与进口膜肺无差异,28℃时的丙泊酚浓度明显高于35℃,丙泊酚浓度随着转机时间的延长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肺痹为五脏痹之一,是按五脏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黄帝内经》之后,众多中医文献中对肺痹系统论治较少,以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肺痹认识不清。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肺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肺痹的病名、肺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肺痹的论述及肺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肺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