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4例患者或供者,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例采集2~3次,共58次,出现不良反应14次(24%),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13次),发热反应1次,经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24例均能采集到足量的单个核细胞,顺利完成移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处理不当,采集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采集成功,必须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处理血液总量(终点量值)、全血流速及抗凝剂比例,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张根玲  段惠玲  苗莹莹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7,36(24):2495-2496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枸橼酸盐毒性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本院进行的313人次的自体和异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的枸橼酸盐中毒反应的总结分析。结果采集中有44人次出现了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其中女性居多有31次,男性13次。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不良反应都得到了改善,使干细胞的采集顺利完成。结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枸橼酸盐中毒。首先要在采集前做好钙剂的补充,其次在机器初始化第2步后关闭抗凝剂滑轮夹,能有效预防构橼酸盐中毒反应。采集过程中按抗凝剂的浓度严格控制与血流量的比例,及时口服补钙,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出现并及时处理,才能保证采集过程顺利,得到的产品能达到移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各类报警/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7月至2006年10月进行的159例222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进行研究,观察各类报警/故障的发生率及分析其发生可能的原因。结果:159例222例次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出现各类报警/故障共计68例次(30.6%),其中1例次(1.5%)出现严重故障需终止采集,余67例次(98.5%)经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处理后解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进行,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均达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结论: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会出现报警/故障,但绝大多数可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自行排除,不影响采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的全程监护及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对2 655例次外周血干细胞捐献者从干细胞动员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并对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所出现的ACD中毒、精神紧张、低血容量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等进行合理处理,并注意保持静脉通畅。结果2 655例次干细胞捐献者出现不良反应536例次,总发生率为20.19%。其中,ACD中毒反应507例次,发生率为94.59%。且通过对各种不良反应施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均顺利地完成了干细胞的采集。CD34+细胞总量为3.0~8.6×106/kg。结论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者施行全程监护,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对保证干细胞采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确诊为,TTP的患者进行96例次TPE,观察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蛋白、。肾功能、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等检测指标及TPE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87.5%)患者临床症状缓解,HGB、PLT、尿蛋白、肾功能和IBIL恢复正常。96例次TPE出现枸橼酸盐中毒38例次,占39.5%;低血容量反应3例次,占3.1%;过敏反应4例次,占4.2%。结论TPE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TPE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过敏反应等。TPE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对症处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确保TPE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构橼酸盐反应情况。方法;通过对本中心2008年1~12月,在1236名献血者中发生枸橼酸盐反应情况的现察,按性别和循环血量不同分别应用列表的方法来对比分析。结果:1236名献血者中出现枸橼酸盐反应198例,其中女性反应率为28.0%,男性反应率为8.3%;循环血量<2 000 ml,反应率为7.7%;循环血量2 000~2 500 ml,反应率为13.6%;循环血量2 500~3 000 ml,反应率为19.7%;循环血量>3 000 ml,反应率为28.1%。结论:采集时间越长,循环血量越多,输入体內抗凝剂越多,越易出现枸橼酸盐反应;且补钙可迅速缓解枸橼酸盐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三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数量及原因,以便对血细胞分离机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于广州血液中心2013年1月至12月,选择满足条件的献血者9336人,按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随机分成3组,每组3112人,对每组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ima Accel 不良反应201人,以手臂部血肿为主,占79.1%;MCS Plus 不良反应171人,以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头晕症状为主,占73%;Amicus 不良反应207人,以枸橼酸盐导致的口唇面部麻木及恶心呕吐为主,占74.4%。结论:三种血细胞分离机根据其采集原理有其容易发生的献血反应,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这对血小板采集的质量和无偿单采献血者的招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应用Fenwal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体与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有核细胞(MNC)采集效率.方法 抽样分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90例次采集样本,其中自体采集109例次,异体采集81例次.比较两组采集产品中单个核细胞数占采集前自身单个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 两组采集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集MNC效率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总数均呈负相关.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率优于异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效果及供者采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方法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21例供者外周血干细胞,21例供者经G-CSF动员,于第5天采集外周血,处理全血量为(9 428.23±3 169.36)ml,抗凝剂为(813.49±165.46)ml.结果 采集物中MNC数为(19.75±9.01)×109/袋,MNC百分率为(97.34±2.52)%,MNC的采集效率为(56.91±26.82)%,CD34+细胞数为(1.80±0.97)×108/袋,产品容量为(149.42±32.13)ml,采集后供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分别下降10.97%、9.98%、10.06%、10.67%,所有供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安全高效地从供者外周血中分离出MNC和CD34+细胞,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两种不同程序对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用血细胞分离机中的单个核细胞(MNC)和自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Auto-PBSC)程序采集了29例供、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结果Auto-PBSC采集程序,其外周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丢失明显低于MNC采集程序,对2例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患者未去除红细胞亦未出现溶血反应.结论Auto-PBS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被采集者红细胞、血小板的丢失,对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一般不需去除造血干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MCS Plus与Trima Accel两种自动成分采集系统在红细胞采集方面的特点,寻求一种输注安全性更高,并能满足血液供应的方法。方法:采用MCS Plus与Trima Accel两种自动成分采集系统对40例男性献血者的红细胞采集进行比较分析;采集前后,均检测PLT、RBC和WBC计数,以及Hb和HCT情况,采集前直接穿刺,采集后收集5 ml检测,血样经过消毒,离心后装入样本袋,35 d末监测;比较二者在献血者安全性、效率、时间和样本体外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在献血时间、带针时间和处理时间、NaCl输注、样本单位容积、单位CPDA(红细胞保存液)添加量、过滤后红细胞回收百分比、收集35 d末溶血发生率、收集样本中葡萄糖含量上,MCS Plus系统高于Trima Accel系统(P<0.01);在ACD-A输注、枸橼酸盐输注率、样本收集率、样本中乳酸盐含量上,MCS Plus系统低于Trima Accel系统(P<0.01)。结论:Trima Accel系统比MCS Plus系统更为快捷,但MCS Plus系统可能对枸橼酸盐敏感的献血者而言更为有利且功能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并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及G-CSF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动员效果.方法:52例健康供者分成G-CSF单用组(34例)及与GM-CSF合用组(18例),分别采用G-CSF(5 μg·kg-1·d-1)及G-CSF(3 μg·kg-1·d-1)+GM-CSF(2 μg·kg-1·d-1),连续皮下注射5~6 d动员,采集PBSC.动员前后动态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MNC、CD34+细胞、CFU-GM计数.52例血液病患者接受上述供体动员之PBSC并行异基因PBSC移植(Allo-PBSCT).结果:动员后CD34+细胞及CFU-GM分别较动员前增加10.83及8.7倍,并在第5~6天达到高峰;G-CSF单用及与GM-CSF合用均可有效动员CD34+细胞和CFU-GM,但合用较单用更有效(P<0.05);所有患者接受Allo-PBSCT后均满意获得造血重建;随访观察至今应用HGFs对健康供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小剂量G-CSF单用和与GM-CSF合用均能安全、有效动员健康供者PBSC,但以合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MCS~+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MCS+)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中的应用,对影响采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总结本院2004~2007年26例自/异体共48次PBSC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采集物的各项指标、参数设定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其中3例(11.5%)行肘静脉穿刺,23例(88.5%)股静脉插管.每次平均采集时间(342±43)min,处理全血量(10 128±1877)mL,平均循环数32±8,终产品(113±25)mL,单个核细胞数(MNC)(148.88±46.47)×109/L,MNC采集率(93.2±2.4)%,CD34+ 细胞数(7.91±3.48)×106/kg .26例患者中4例采集1次,22例连续采集2次,共48次采集,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采用MCS+ 采集PBSC,应根据不同患/供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种采集参数、选择适当穿刺部位,经1~2次采集,均能收集到足够高质量的PBSC并安全用于移植,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4.
姜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56-57,63
目的探讨长托宁和阿托品联合使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OPP患者123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阿托品组和长托宁、阿托品联合组(联合组),观察三组的阿托品化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CHE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阿托品化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CHE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明显较短,治愈率与阿托品组比较明显较高;阿托品组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长托宁和阿托品联合使用治疗AOPP的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几种常用特效解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体会。方法收集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急性中毒患者36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患者住院1~20 d,治愈35例,未发生不良反应,总治愈率97.22%,其中有1例金属中毒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12.5%。结论特效解毒药物应用于临床中不同类型的中毒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的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3月_2016年6月期间就诊该院的77名健康供者,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第4天采集骨髓,分析不同健康供者的年龄和性别对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以及采集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与采集效果的关系。结果77名供者均成功采集,骨髓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BM-MNCs)为(4.3±0.43﹚×108/kg,骨髓采集物CD34+细胞数(BM-CD34+﹚为(1.84±0.30﹚×106/kg,健康供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不能预测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数量。结论采用5~10μg/kg G-CSF动员,健康供者均可成功采集骨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检测及临床移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经G-CSF或G-CSF+GM-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及CFU-GM之间的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allo-PBSCT供者用G-CSF(9例)或G-CSF+GM-CSF(2例)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对外周血及MNC惧物中的幼稚粒细胞、CD34^+细胞及CFU-GM进行检测计数,预处理方法主要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结果:动员后外周血中的幼稚粒细胞与CD34^+细胞及CFU-GM同步增加,外周血MNC中的幼稚粒细胞数与CD34^+细胞数及CFU-GM有较好的相关性。11例患者全部植活和恢复造血功能,并为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和采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以来9例恶性血液病及4例健康供者予以联合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单用G-CSF进行动员,再予以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不同年龄组、疾病及动员方案等对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成功采集,供者组(G-CSF方案)动员时间明显小于疾病组(化疗+G-CSF方案),两组之间动员及采集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分组之间动员及采集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动员采集方案,可成功采集,采集过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