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从培养方法与气相色谱方法结果的对比中认为,气相色谱检测短链脂肪酸可以鉴别需氧菌或厌氧菌感染。在130(例)份胆汁的气相色谱分析中,53.8%为短链脂肪酸阳性。在肝内胆管结石病人56例中,细菌总检出率为92.2%,厌氧菌占75%。厌氧菌较强之组织破坏、β-葡萄醣醛酸苷酶生成及其在肝内胆管结石病人中多见,提示厌氧菌感染在肝内胆管结石生成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母乳对胆红素经肠肝循环回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母乳喂养健康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儿(LBMJ)及人工喂养儿各10例,检测其胆红素及相应母乳或配方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D)的活性;取40只SD鼠,建立肠肝循环动物模型,分为4组,自十二指肠漏管中滴人14C-未结合胆红素(14C-UCB)1 rmg和不同物质的混合物A组缓冲液,B组LBMJ婴儿的母乳,C组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的母乳,D组配方乳,自胆管瘘中收集12 h胆汁,检测胆汁中14C-胆红素的放射活性.结果喂入母乳SD鼠14C-UCB的回吸收率较喂入配方乳的高(P<0.05),且LBMJ婴儿的血清胆红素在其母亲的母乳作用下,14C-UCB在SD鼠小肠内回收率呈正相关(r=0.4983,P<0.05),乳中β-GD的活性与婴儿的血清胆红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母乳对胆红素肠肝循环的影响可能是LBMJ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蒋禹 《西南军医》2012,14(2):287-289
肝内胆管结石是东亚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成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致石胆汁的形成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本文就影响胆汁酸、磷脂以及胆红素代谢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与肝胆管结石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幼儿肝外性胆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闭锁,而总胆管结石则较少见。本文报告了10例幼儿总胆管结石均在出生后10天至6个月之间发生黄疸,均无胆石症的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转氨酶,血消γ球蛋白,网织细胞计数和凝结试验均增高。X 线征象:腹部平片仅有一例显示钙化结石,静脉胆系造影2例显示总胆管扩张,另2例不显影。超声波检查8例均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确诊为结石,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7次中6次获得成功,它能确定结石梗阻的位置,也能显示胆管其他病变,同时既可吸取胆汁作细菌培养和胆汁生化分析,又可作胆管冲洗,取石及引流。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和其它组织被染成黄色。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时,临床上即可出现黄疸[1]。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肝外胆道系统任何一部分因肿瘤、结石、疤痕、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不论管腔内、管壁内或管壁外压迫或牵拉),均可导致胆汁在胆管内淤积,胆管内压力增高,达到一定程度,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进入淋巴,继而进入血循环导致黄疸。来自管腔内的梗阻多为胆管…  相似文献   

6.
中图分类号:R657.4 2肝胆管结石病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胆管结石,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研究大多认为肝内管结石主要以胆红素类结石为主。但近年来发现,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越来越多,而且无论是否存在胆道感染或梗阻,这些结石均可发生[1]。肝胆管病变特点是:①结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β-G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对54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其中的5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β-G在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伴转移患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临资料证实β-G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和分化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大小、有无包膜、AFP水平,组织类型,是否并发乙型肝等无关,提示β-G基因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的胆红素钙石,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局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81%~91%。而残余结石往往需经多次手术,且手术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满意,自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为一相对少见的肝内小胆管胆汁郁积炎性疾病。肝活检标本组织学显示小胆管破坏,肉芽肿及淋巴细胞浸润,病理学表现常酷似类肉瘤或淋巴瘤。作者回顾性评价了21例经肝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CT扫描。年龄33  相似文献   

10.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及狭窄2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栋  陈锦俊 《人民军医》1998,41(10):572-573
1986年6月~1997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及狭窄232例(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手术的38.8%),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07例,女125例;年龄18~61岁,平均42.4岁。有胆道手术史84例,其中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胆道探查及T形管引流术71例,胆肠内引流术13例。1.2 结石分布与合并症 左侧肝胆管结石143例,右侧41例,双侧48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54例,合并肝胆管狭窄157例(67.7%),其中多处或多层狭窄52例。合并肝外胆管狭窄21例,胆汁性肝硬化34例,门脉性肝硬化3例,肝胆管癌5例,原发性肝癌1例,Caroli病5例,胆汁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吻合术(STH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以来135例STHG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胆囊功能、结构情况。结果 STHG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胆囊收缩与浓缩功能基本正常;胆囊黏膜色泽正常,无水肿、糜烂。结论 该术式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防止了肠液的反流。同时,由于胆囊与肝内胆管可通过大的吻合口互相沟通,胆囊内浓缩胆汁可随时进入肝内胆管,提高肝内胆汁胆酸盐的浓度,从而起到溶解肝内胆管胆色素结晶、防止色素结石复发的作用。该术式对患者的影响小,同时为治疗复发结石预设了通道,并能预防结石形成,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澳化钾压片法,测定胆石中的胆红素钙和胆固醇含量,方法较化学定量法简便,快速。胆红素钙测定量提高,同时还可测得结石中的其他有机成分。无论用作胆石定性或定量均有优越性。用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研究解放军总医院340例连续留取的胆石标本,前5年与后4年比较,胆囊与胆管结石之比从1:1.36降至1:0.88;胆固醇结石与胆红素钙结石之比从1:1.70降至1:0.89。由于我院收治对象未变,历年来均以北京地区病人为主,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地区胆结石部位及成分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目前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80.1—1994.10共收治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210例,其中119例属复杂型多部位不同梯度的胆管狭窄和结石分布,采用肝叶段切除加合理的配套手术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5岁,因右上腹持续疼痛伴发热,皮肤巩膜黄染1周而入院。入院后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内多发结石,并胆管扩张,管壁增厚,胆囊增大,胆汁淤积。查白细胞15.9×109/L;胆红素197μm ol/L。次日下午在DSA下行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PTCD),以右侧腋中线肋隔角下2cm处作为穿刺点,用PTCD套管针平T11椎体下缘水平穿刺,刺中肝右胆管,抽出5m L浓臭胆汁,用稀释的对比剂15m L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扩张呈枯树枝状,部分胆管呈“串珠状”狭窄,胆囊管及胆囊显影良好,胆总管上段扩张呈横断性阻塞,似有结石影,对比剂不能排入十二指肠内。造影后患者…  相似文献   

15.
1992年2月~1994年11月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778例,术后发生梗阻性黄疸10例,占0.26%。1临床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44~76岁。黄疽中要发生在本后1d~1月。血胆红素2736~136.8μmol/L。胆管狭窄合并感染4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癌1例,肝总管切除改剖腹胆肠吻合本后逆行感染1例。治愈9例,死于胆管癌并发肝功衰竭1例。2讨论2.1胆管狭窄合并感染胆管损伤是LC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3%~0.6%[1,2]。即使损伤的胆管组织得以修复,也可能出现胆管狭窄。本组4例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分别于术…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的胆红素钙石,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局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占胆结石的20%~30%,高发区达82.5%。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81%~91%。而残余结石往往需经多次手术,且手术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满意,死亡率高达5%~20%。因此,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有效率和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界值得研讨的重要课题。作者自1998年以来,根据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特点,采用自行研制的清肝利胆合剂,辅以西药溶石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位胆管梗阻的介入治疗和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0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9例,转移瘤22例,肝移植后胆管病变18例,原发性肝癌15例,胆囊癌6例。测定术前,术后3~7d、8~14d血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79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2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4种31枚。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d胆红素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8~14d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其中12例共38个病灶(非癌变组4例17个病灶、癌变组8例21个病灶)可清晰显示,测量各扫描期肿瘤的CT值及平扫胆管内胆汁的CT值.搜集近期行腹部CT检查表现正常的40名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和4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胆石症组,测量其平扫胆管内胆汁的CT值,用于和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比较.非癌变和癌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组织各期相CT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正常对照组及胆石症患者的平扫胆汁CT值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6例中,肿瘤位于肝左叶者8例,肝右叶者1例,左、右叶均受累者1例,肝门部1例,胆总管3例,肝右叶及胆总管均受累者2例.胆管内肿瘤呈乳头状11例、扁平状3例,两种形态并存者1例,1例CT未发现明确肿瘤组织,仅见胆道系统扩张和胆管结石.非癌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5.8±8.0)、(37.7±10.3)和(51.7±17.1)HU,癌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值分别为(38.4±10.2)、(56.6±18.0)和(68.4± 13.4) HU,癌变肿瘤CT值高于非癌变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0、-3.549和-3.767,P值均<0.01).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平扫胆汁CT值(中位值为5.8 HU)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位值为0.4 HU)和胆管结石患者(中位值为2.4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54和2.765,P值均<0.01).16例均见肿瘤近端胆管扩张,11例合并远端胆管扩张,癌变肿瘤远端胆管扩张> 100%者7例,多于非癌变组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结石,其中3例结石位于病变区域,3例结石距病变部位较远.结论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常见于肝左叶,多呈乳头状;CT平扫肿瘤密度偏低,动态增强后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癌变的肿瘤组织CT值高于未癌变者;肿瘤近、远端胆管均可扩张;胆汁的CT值比正常人及胆结石患者稍高;可合并肿瘤区域或非肿瘤区域的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9.
Gilbert综合征(GS)是由于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障碍、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或与间接胆红素结合的白蛋白分离障碍,导致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发生黄疸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属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范畴。2010—2012年,我中心共收治飞行人员GS16例,我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对内窥镜不能探查的胆管系统 ,症状性胆总管结石经皮肝穿经十二指肠乳头清除术的价值。方法 :在 1996年1月~ 2 0 0 0年 8月 ,4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结石清除术。由于所有患者过去均行胃切除手术 (B Ⅱ式 ) ,技术上不能成功施行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 (ERC)。 4例患者均有黄疸 ,其中 2例还有胆管炎或胆绞痛。通过经皮肝穿刺通道行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后 ,使用气囊闭塞导管和Dormia篮清除胆总管结石。手术成功的指征是结石完全被清除。临床治愈是指胆汁郁积消失及炎症消退。随访行腹部超声检查及监控胆汁郁积参数。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