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头开窗术40例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焕章  范君度 《内镜》1991,8(4):197-198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深部胆管插管失败时的乳头切开方法。方法;深部胆管插管失败后作选择性胆管造影,一旦显影,立即注入1%龙胆紫1-1.5ml,再用针型乳头切开刀从乳头开口开始,沿着乳头内紫色的管腔粘膜向胆管方向缓慢,分步切开乳头。结果:14例全部成功,完成乳头切开所需时间平均11min。结论:深部胆管插管失败时,十二指肠乳头内管腔粘膜染色引导乳头的切开,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2岁。三十年来上腹部间断隐痛,以空腹及夜间为甚,伴返酸,不放射,无呕血及黑便,曾服抗酸剂和解痉剂症状无明显缓解。内镜检查发现,胃窦部粘膜粗糙不平,呈点片状充血,并见散在点状糜烂。镜达十二指肠球部,见大弯侧近前壁一约0‘6crnXO.6ctnX0.4cm大小的乳头状突起。表面光滑,其顶部中间凹陷,可见一圆形开口。观察数分钟,发现少许黄色液体从开口处溢出。随即将导管插至开口处,注射25%硫酸镁20ml,待数分钟后见大量金黄色液体从开口处溢出。取76%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20ml,皮试阴性后由开口处注入,退镜后行X线检…  相似文献   

4.
针形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时选用带导丝的聪明切开刀,明显地提高了标准ES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然而始终有一小部分病人可因各种各样的因素仍无法完成标准的EST,而须改用前切开术或针形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istulotomy,NKF),这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方法,其中又以NKF最为流行[1~3].一旦采用这两种方法,EST的成功率会明显上升,但其难度和并发症也随之增加[1,4],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本文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重点对针形切刀的应用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2岁,反复发作上腹痛2个月,外院B超示胆总管扩张,肝脏、胰腺未见异常,予抗感染治疗等效果欠佳。3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体检:体温36.9℃,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血常规、肝功能、血淀粉酶,碱性磷酸酶(AKP)、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检查均正常。入院复查B超示胆总管扩张,  相似文献   

6.
针形刀预切开及乳头开窗术治疗胆管疾病2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常遇到一些胆管扩张的病例,需行逆行胆管造影(ERC)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由于壶腹部曲度过大、结石壶腹部嵌顿等原因,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致使胆管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和,或治疗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乳头预切开或开窗技术,多能进一步完成ERC及EST。2001年9月~2004年3月我院采用针形刀预切开及乳头开窗术治疗胆管疾病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头上开窗术在内镜括约肌切开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乳头开窗术治疗EST困难的胆胰疾病。方法:使用球状微波刀或柱状高频电凝器,在乳头上11~12点隆起部或在乳头上基部开窗以引流胆汁。结果:开窗成功101例,失败1例。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括约肌狭窄,胆源性胰腺炎,开窗后效果与EST同。壶腹周围癌梗阻性黄疸,术前开窗胆汁引流减黄后择期手术21例。结论:乳头开窗术是EST困难病例的一种可取的替代方法,对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能达到术前减黄,改善全身情况,晚期或放弃手术者,乳头上开窗可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放入高频电刀,将十二指肠乳头部括约肌切开,以达到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或取石的目的,免除患者剖腹手术的痛苦,现将手术护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取石成功,经术前、术中、术后密切的护理配合,恢复良好;7例经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恢复正常.结论: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脱垂病例罕见,国内外文献期刊暂无报道,本院于2011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住院号884566,男,56岁,因"反复中上腹及右上腹不适伴返酸、嗳气8+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镜提示:(1)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2)十二指肠降部息肉样隆起性病变。取病变组织病检疑为:锯齿状腺瘤伴低级上皮肉瘤变。遂入本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中、上腹及右上腹轻压痛,全腹未及包块。肝功能显示正常。上腹部CT提示:(1)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1.
例1.女,65岁。右上腹痛2年.加重1十半月入院。查体:消瘦,皮肤巩膜可疑黄染,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CT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端、胆道旁低密度占位.有包膜;MR示;阻总管扩张。梗阻水平位于胆总管下端.局部呈“笔尖样”窄。超声检查: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端呈“鸟嘴样”狭窄(图1).胰腺显示清晰.未见明显占位,提示梗阻水平位于胆总管下端。令患者饮水600ml,5min后行纵横切交替加压扫查.以充盈的胃腔为声窗.仍只显示胆总管下端狭窄.未能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KST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2岁。入院前15d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伴全身瘙痒。曾于外院诊断“慢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给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求治来我院,诊为“阻塞性黄疸”收入院。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发育正常。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心肺未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T管会师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紊乱(SOD)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经ERCP、T管会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SOD患者36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ERCP直接...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疾病 ,未经及时治疗两周只有20 %生存率 ,一年只有10 %生存率[1]。该疾病手术治疗存活率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对此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 [2 ,3]。传统手术往往采用夹层动脉瘤 (包括破口 )切除 ,人造血管置换 ,手术创伤大 ,死亡率和截瘫率较高。我院血管外科通过开窗术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获得成功。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性 ,52岁 ,2000年3月20日入院。入院三天前突发胸前区撕裂样疼痛 ,伴有胸闷、心悸、大汗淋漓及不能活动。先在当地医院诊治 ,后…  相似文献   

16.
胆肠内引流术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术式较多,各有其优缺点。部分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返流人胆道,引起严重的返流性胆管炎。我院自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广泛纵行肝胆管切开整形,间置空肠人工乳头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4例接受内镜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82例患者采用EST联合EPBD取石(EST+ EPBD组),其余82例患者采用EST取石(EST组),比较2组患者取石时间、碎石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出血、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发生率.结果:EST+ EPBD组取石时间为(39.4±11.2)min,低于EST组[(45.2±20.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95.1%(78/82),高于EST组[90.2% (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碎石率为9.8%(8/82),低于EST组[21.9% (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18/82),高于EST组[20.7% (1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有效,可较EST缩短取石时间、降低碎石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为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结果:本组患者能够耐受营养管.除1例患者术后5 d不慎自行拔管外,其余患者留置12~15 d,遵医嘱拔管.2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相应护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未影响营养支持继续进行.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要,减轻其经济负担,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为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结果:本组患者能够耐受营养管。除1例患者术后5 d不慎自行拔管外,其余患者留置12-15 d,遵医嘱拔管。2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相应护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未影响营养支持继续进行。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要,减轻其经济负担,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5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11年1月4日人院.患者入院前门诊查腹部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既往无乙肝、丙肝病史;无腹部手术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人院查体T:36℃P:56次/min R:18次/min BP: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3次/min.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43×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74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534 U/L,总胆红素296 mmol/L,直接胆红素247 mmol/L,丙型肝炎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