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401-1402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旨在提高IKD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8例IKD患儿和98例典型KD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特点及心脏超声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发病比较无性别差异,但IKD组发病年龄偏小;IKD组发热持续时间偏长;IKD组在发病急性期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病变等典型症状少于典型KD组,而卡疤再现红肿、肛周脱屑则高于典型KD组;IKD组WBC、CRP升高较典型KD组明显;IKD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高于典型KD组。结论:IKD患儿发病年龄小、发热时间较长、卡疤再现红肿及肛周脱屑发生率高、WBC及CRP升高明显、CAL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典型川崎病(KD)及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血清白介素23(IL-23)、前清蛋白(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探讨其在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7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的KD患儿56例为病例组。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典型KD组(45例)和IKD组(11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是否异常分为超声心动图异常组(心超阳性组,11例)及超声心动图正常组(心超阴性组,45例)。同期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指标,检测血清IL-23、PA、清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典型KD组与IKD组性别、年龄、总热程、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唇及口腔改变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手足硬肿发生率、指趾端脱皮发生率、肛周脱皮发生率、卡疤红发生率、IL-23、PA、ALB、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发生率、皮肤改变发生率、结膜充血发生率与IK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缓解期,PA、ALB、TG、TC、LDL-C、HDL-C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病例组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A、ALB、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D患儿急性期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与心超阴性组性别、总热程、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年龄、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IL-23、PA、ALB、HDL-C、CRP水平与心超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PA水平与ALB、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ALB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TC水平与LDL-C、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HDL-C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3、PA、HDL-C水平变化可为早期诊断IKD提供有意义的实验室依据;IL-23、PA、HDL-C水平对预测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冉敏  谭忠友  余洁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83-185,188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7例不完全KD患儿(不完全KD组)和同期81例典型KD患儿(典型KD组)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系统症状、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例数及冠状动脉受损(CAL)发生率。结果:不完全KD组患儿除卡疤红斑及肛周潮红脱屑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P<0.05)外,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比例以及IVIG治疗无反应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KD患儿CAL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χ2=5.36,P<0.05)。结论:不完全KD更易发生CAL,卡疤红斑和肛周充血脱屑可作为不完全KD诊断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4.
许亦锋  徐震 《浙江医学》2021,43(10):1115-1118
目的分析小婴儿(≤6个月龄)川崎病(KD)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KD患儿共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发病年龄1个月~7岁,中位年龄18个月,根据患儿年龄分为≤6个月龄组和>6个月龄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急性期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治疗情况。结果KD全年散发发病,以春夏为主,5月份为其发病高峰,本研究男女发病比例为1.26:1,≤6个月龄组占21%;≤6个月龄组不完全川崎病(IKD)诊断率较高,发热时间相对短,卡疤红肿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贫血发病率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两组患儿对静脉泵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龄组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ESR、CRP水平均低于>6个月龄组(均P<0.05)。结论≤6个月龄小婴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IKD发病率高,并发症及冠状动脉损害较多,应密切关注其实验室检查,加强超声心动图监测,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在诊断不完全川崎病(IK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KD)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分为KD组(n=75)和IKD组(n=53)。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I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n=29)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24)。检测每组NT-proBNP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和PCT对I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KD组与IKD组中血浆NT-proBNP、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损害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明显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和PCT均是IKD和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预测I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和0.887。结论:IKD患儿NT-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与典型川崎病(C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提高川崎病(KD)尤其是IKD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65例KD患者,其中CKD 152例、IKD 11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结膜充血、卡疤红肿、无菌性脓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KD组≤1岁者33.63%,高于CKD组的12.50%(P0.05);IKD组皮疹、唇口黏膜变化、四肢变化、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均低于CKD组(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冠状动脉瘤(CAA)、冠状动脉改变发生率均高于CKD组(P0.05)。结论:I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诊断治疗延迟,易发生冠状动脉损害,故应重视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 川崎病(KD)是一种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可导致心肌病、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目前,KD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显著影响成年后个体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降低疾病发生率有重要意义。目的 从人口学特征、时间分布和地域差异三方面探讨KD在甘肃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西部地区KD的管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9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81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患儿1个月内CAL发生情况将其分为KD合并CAL组(CAL组)和无CAL组(NCAL组),根据发病年龄划分为≤1岁、>1~3岁、>3~6岁和>6岁4个年龄段。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发病时间等)、冠状动脉彩超结果。结果 (1)人口学特征:581例KD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9(1.2,3.2)岁,男∶女为1.9∶1,男性患儿在KD人群中的发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100,P<0.05)。(2)时间分布:不同年份间KD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22.348,P<0.001);各季节患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8,P=0.006);春季患儿占比与年龄段呈负相关(rs=-1,P<0.001),而秋季患儿占比与年龄段呈正相关(rs=1,P<0.001)。(3)地域差异:结合甘肃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甘肃省划分为河西、陇中、陇东、陇东南、民族五大区域;依据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开支、职工平均工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将甘肃省按发达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类地区。陇中(χ2趋势=86.011,P<0.001)、陇东南(χ2趋势=23.848,P<0.001)和民族区域的KD病例数(χ2趋势=17.463,P<0.001)均逐年增加;一类(χ2趋势=54.551,P<0.001)、二类(χ2趋势=20.586,P<0.001)、三类(χ2趋势=14.844,P<0.001)和四类地区的KD病例数(χ2趋势=36.013,P<0.001)均逐年增加。(4)影响因素:不同年份间合并CAL(χ2趋势=95.041,P<0.001)和NCAL的KD病例数(χ2趋势=38.719,P<0.001)均呈上升趋势,尤以CAL组为著(χ 2趋势=9.5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11,95%CI(1.313,6.907)〕、性别〔OR=1.634,95%CI(1.137,2.349)〕和四类地区〔OR=1.772,95%CI(1.172,2.679)〕是KD合并CAL的影响因素。结论 甘肃地区K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以CAL组KD患儿的增长为著,疾病负担严重,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为降低KD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需要提高公众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在夏季对男性婴幼儿适当加大防治力度(尝试对KD高危人群提前干预,如免疫调节)、建立健全KD随访机制、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开展多中心研究并持续监测KD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获取与最佳预防策略、早期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选择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K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川崎病(KD)患儿48例,其中典型川崎病(KD组)28例,不完全川崎病(IKD组)20例,分别于急性期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NT-proBNP与TNF-α浓度,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另选取同期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各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IKD组患儿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较K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KD组草莓舌、肢端改变发生率与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KD组、KD组患儿血NT-proBNp、TNF-α、CRP、ESR、WBC、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KD组患儿血NT-proBNP、TNF-α、CRP、ESR、WBC、ALT水平与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T-proBNP与TNF-α在不完全川崎病急性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联合测定外周血NT-proBNP、TNF-α浓度或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IKD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耿玲玲  苗峰  李小青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61-376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合并冠状动脉瘤(CAA)(以下简称IKD+CAA)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KD)患儿997例,其中IKD+CAA患儿22例(IKD+CAA组),完全川崎病(CKD)合并CAA患儿36例(CKD+CAA组),在剩余939例患儿中随机抽取CKD合并冠状动脉正常(NCA)患儿116例(CKD+NCA组)。收集3组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性别、年龄(<1岁及≥1岁)、热程(<10 d及≥10 d)、发病季节、区域(城市、农村)〕、实验室检查资料〔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及支原体(MP)、EB病毒(EBV)感染资料。结果 IKD+CAA组、CKD+CAA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CKD+CAA组、CKD+NCA组发病年龄≥1岁比例高于年龄<1岁;CKD+CAA组、CKD+NCA组热程<10 d比例高于热程≥10 d;CKD+CAA组、CKD+NCA组夏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IKD+CAA组、CKD+CAA组农村发病比例高于城市。3组患儿WBC、Hb、N、PLT、ALB、ALT、AST、ESR、PC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AA患儿MP感染比例为9.1%,CKD+CAA患儿MP感染比例为16.7%,CKD+NCA患儿MP感染比例为22.4%;IKD+CAA患儿EBV感染比例为4.5%,CKD+CAA患儿EBV感染比例为8.3%,CKD+NCA患儿EBV感染比例为4.3%。结论 IKD+CAA以男性为主,农村发病比例高于城市,实验室检查结果与CKD+CAA、CKD+NCA无差异,临床上对于热程长、年龄小、疑诊IKD的患儿要加强冠状动脉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罗碧莹  孔卫乾 《海南医学》2010,21(21):54-5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诊断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我科近6年(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6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KD近3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患儿人数是前3年(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患儿人数的1.72倍(43/25),68例中男女比例为1.96:1(45/23),5岁以下患儿发病占94.1%(64/68),非典型KD占32.4%(22/68)。典型KD组和非典型KD组在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冠状动脉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与非典型KD组在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脱屑与硬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发病中非典型表现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容易误诊,尽早做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K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目前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很高,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心脏骤停的院外抢救成功率。因此,居民对AED的使用是院外抢救成功的关键。目的 初步了解我国目前AED的使用、知晓情况和学习意愿,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10-10至2017-11-10选取互联网平台爱课程(http://www.icourses.cn/mooc/)《急救常识》第9次课程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AE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关于AED使用态度。结果 共回收2 13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 918份,有效率为90.05%。1 918例受试者中,接触过心肺复苏(CPR)相关学习或训练者697例(36.34%),包括医学类378例(67.74%,378/558)、非医学类319例(23.46%,319/1 360);35.61%(683/1 918)能够准确描述AED的名称,25.60%(491/1 918)能够清楚描述AED的作用,而22.94%(440/1 918)能够准确描述AED使用;对心脏骤停患者愿意施救者1 623例(84.62%),均掌握CPR和AED的方法;会使用AED前提下愿意施救者1 856例(96.77%);愿意学习AED相关知识者1 832例(95.52%)。医学类人群的AED作用、用法知晓率均高于非医学类,愿意学习AED相关知识所占比例低于非医学类(P<0.05)。医学类人群愿意施救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类,愿意学习AED相关知识所占比例低于非医学类(P<0.05)。295例不愿施救者中,75例回答了原因,其中,31例(41.33%)为无相关急救常识而不敢施救;34例(45.33%)则表示担心操作不当而加重患者病情;10例(13.34%)是因为个人原因而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结论 目前我国居民对AED相关知识的了解甚少,但应用和学习意愿强烈,需采取措施以提升其对AED的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武汉市大学生群体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武汉市4所高校的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汉市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女生组好于男生组;医学生组明显好于非医学生组。结论:武汉市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差,应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武汉地区SARS流行期间居民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SARS流行期间武汉地区居民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武汉地区居民的焦虑及抑郁量表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居民抑郁量表的评分有差异 (P <0 .0 5 )。但焦虑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武汉地区居民的社会支持得分与SAS及SDS得分有高度相关性 (P <0 .0 1)。结论 武汉地区居民在SARS流行期间无明显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苏邹  丁迎  陈婷婷  徐寅  王程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7):3333-3338
背景 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叶酸水平与其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叶酸作为增效剂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机制未明。目的 探讨叶酸辅助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舍曲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增服叶酸。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Hcy、星型胶质源性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叶酸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B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χ2=5.005,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结论 叶酸辅助舍曲林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降低血清Hcy、S100B、NSE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林杰  李慧琼  徐焱成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688-2691,2704
背景 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MS)的重要组成成分,常合并MS其他代谢组分。目前,我国年轻糖尿病患者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均逐年增多,但尚缺乏关于糖尿病发病年龄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研究。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发病年龄与MS及MS其他代谢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431例,按照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糖尿病组(EDM,<40周岁,n=72)、中年糖尿病组(MDM,40~59周岁,n=232)、老年糖尿病组(ODM,≥60周岁,n=127),比较三组患者合并MS及MS其他代谢组分情况。结果 T2DM患者合并MS的比例为72.4%(312/431),EDM、MDM、ODM组合并MS的比例分别为79.2%(57/72)、74.1%(172/232)、65.4%(83/127),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初诊T2DM患者合并MS的比例降低(P<0.05)。发病年龄越早,初诊T2DM患者合并超重/肥胖、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比例越高,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越低(P<0.05)。三组合并MS其他代谢组分的项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EDM与OD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 7),EDM与MDM组、MDM与OD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6 7)。结论 T2DM患者的发病年龄与MS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越早者合并MS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并不多见,其消融后远期状况尚不清楚。目的 探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首次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LVEF进行分组:LVEF≤40.00%的患者为Ⅰ组(83例),LVEF>40.00%的患者为Ⅱ组(224例);Ⅰ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进一步分组:ⅠA亚组(41例,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ⅠB亚组(42例,仅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Ⅱ组进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入院时即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及治疗史、左心房内径(LAD)、LVEF、药物使用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过程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各组患者的单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随访结束时检测ⅠA亚组和ⅠB亚组LVEF,并与术前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Ⅰ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LA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使用率、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ⅠA亚组患者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消融时间长于ⅠB亚组(P<0.05)。Ⅱ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组,ⅠA亚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B亚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A亚组和ⅠB亚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Ⅰ组和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随访结束时ⅠA亚组患者LVEF〔(36.54±4.17)%〕高于术前〔(32.17±2.48)%〕(P<0.001);ⅠB亚组患者LVEF〔(31.86±2.21)%〕与术前〔(31.94±3.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LVEF≤40.00%、非肺静脉触发灶是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存在更多的非肺静脉触发灶;且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可提高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手术成功率,且复发率低。冠状动脉疾病、LVEF≤40.00%、非肺静脉触发灶是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BV)对人体危害大,CHB患者生存质量(QOL)偏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08)23号〕确定湖北省中医院为肝病重点研究基地,为研制防治肝病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本院制定并实施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项目。目的 了解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重点病种的13个研究中心的CHB患者611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中医症候量表评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QOL。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脱落/中止50例(8.2%),共纳入561例。CHB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CLDQ总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综合分(PCS)、心理综合分(MCS)、SF-36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CLDQ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P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依从性、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年龄、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LDQ总分、PCS、MCS、SF-36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CLDQ总分、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是CLDQ总分、PCS、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地区CHB患者QOL存在差异,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HB患者QOL呈负相关,病程越长,中医症候量表得分越高,病情越重,QOL越低。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区4~16岁少儿心理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经济特区少儿心理行为状况和特点,1993年6~12月,采用中国标准化的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深圳地区2040名4~16岁少儿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同武汉地区975名同龄少儿资料比较。调查结果显示:1、深圳地区少儿行为问题出现率13.29%,与全国22省市调查结果相近。武汉地区11.49%,两组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深圳女孩行为问题多于男孩,出现率分别为13.66%和12.98%,同全国调查结果不同,与武汉地区资料基本相似。3、深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率19.63%,居各年龄组之首。武汉地区则以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最多,为14.2%形成鲜明对比。4、两地少儿行为因子间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违纪、多动、攻击、性问题和肥胖等行为因子在深圳少儿中较突出,忧郁、分裂强迫等因子则在武汉少儿中较常见。初步揭示,两地少儿在心理行为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为特区少儿心理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武汉、泉州两地肺炎克雷伯菌(Kpn)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多底物相邻纸片协同法检测武汉、泉州各70株Kpn所产各种β-lase.结果武汉7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28.7%,其中产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各1株(1.4%),产广谱酶4株(5.7%),产ES-BLs14株(20.0%),未检出培南酶;14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为底物的分别为11株、11株、12株.泉州7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85.7%,其中产青霉素酶4株(5.7%),头孢菌素酶3株(4.3%),产广谱酶11株(5.7%),产ESBLs42株(60.0%),未检出培南酶;42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为底物的分别为34、38、40株.结论本组武汉、泉州Kpn所产各种β-lase均以广谱酶、ESBLs为主,产ESBLs菌株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检出率均不相同,武汉以头孢噻肟最高,泉州以氨曲南最高;均未检出培南酶;武汉、泉州两地Kpn所产各种β-lase的产酶率、类型不同,泉州Kpn总产酶率、各种β-lases均高于武汉Kpn.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完善人员岗位管理是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目标的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机构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目的 研究浦东新区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岗位数与在岗职工状况,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管理提供建议。方法 参照浦东新区区委地区办对新区街镇的4个分类,将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A类(偏远农村)、B类(一般农村)、C类(城郊接合)、D类(城区)4类。通过浦东新区“社区云”管理平台收集2017年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标化工作量、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数据,计算社区理论岗位核定数并与实际岗位核定数进行比较。结果 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分别为6 193 199、9 231 475、8 893 767、12 495 055,理论总岗位数分别为1 817、2 529、2 285、3 022个。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岗位总数低于理论岗位总数,其中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岗位在岗职工数均低于理论数,其他人员在岗职工数高于理论数。结论 浦东新区岗位数总体欠缺,应按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数,建立岗位数动态增长机制;岗位结构欠合理,应规范岗位配置标准,优化内部岗位结构;实际岗位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吸引稀缺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