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进行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方法分别测定12例高血压患者在给予降压药氨氯地平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同时收集患者在降压药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血清,应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对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8周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经iTRAQ和ProteinPilot软件分析,共鉴定出232个差异蛋白质,其中降压药物治疗后表达上调和下调超过1.5倍的蛋白质分别有12种和13种。上调的蛋白质主要参与应激、防御和免疫反应,而下调的蛋白质主要参与应激、防御、炎症和凝血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降压药氨氯地平治疗可以双向调节机体的应激和防御反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高血凝状态,从而有利于血压的降低。结论应用iTRAQ技术进行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可筛选获得多种与药物疗效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药物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川芎提取物对60Coγ电离辐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川芎提取物和辐照(ioning radiation,IR)组,用60Coγ射线作为辐射源建立辐射损伤动物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相似文献
3.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5,(5)
目的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转移潜能异质性,并探讨生物通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中的关键性作用。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和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量化和鉴定纯化不同转移风险组膀胱癌差异表达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鉴定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与既往相关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物通路的改变与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的调节密切相关。代谢相关通路参与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通路、戊糖磷酸化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等。结论遗传信息处理KEGG通路在决定浸润性膀胱癌恶性表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质量化分析结合KEGG通路分析有利于揭示膀胱癌发病机制并指导膀胱癌分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在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显著增加,与之相关的样品制备技术、蛋白定量方法及先进的质谱仪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药发现新策略,是药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探索药物与疾病的关联性,发现药物靶标,指导新药研发。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用,加速药物靶点的确认,从而设计多靶点药物或药物组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新近研究进展,并简单概述了其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蛋白质相关的药物研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农学等相关领域。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本实验利用二维凝胶电泳-肽质量指纹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对结核性、恶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的相关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2-DE)图谱识别、鉴定,寻求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蛋白质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胸腔积液患者50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20例,恶性胸腔积液17例,漏出性胸腔积液13例。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谱(PMF),最后借助Mascot软件结合NCBInr数据库进行检索鉴定相关结构蛋白质。结果通过对结核性、恶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的蛋白质肽质量指纹图比较、分析发现3个存在明显差异蛋白,它们分别是:C1-抑制蛋白、甲状腺三级结构A链和补体C3b。C1-抑制蛋白在结核性胸腔积液高表达,在恶性胸腔积液中低表达。甲状腺素三级结构A链和补体C3b在恶性腔积液中高表达,在漏出液中低表达。结论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胸腔积液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结核性、恶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的蛋白质图谱,获得差异蛋白质,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其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从整体水平研究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解释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蛋白质组学的兴起能快速筛选并鉴定疾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中主要侧重于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的研究。在妊娠相关疾病尤为重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通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从而改善母儿结局,降低母儿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综述近年来与子痫前期相关的蛋白质研究及其在子痫前期病患的血液、脑脊液、尿液、羊水、滋养细胞中差异蛋白质谱的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糖尿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功能的研究。该文对蛋白质组技术的研究概况,以及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工具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研究T1DM、T2DM发病机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眼底黄斑病变的中医症型与中药的分类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0年临床中收治的180例眼底黄斑病变患者,分析并讨论其中医症型与中药的分类治疗。结果:通过辨证论治将黄斑病变分为脾胃湿热型、脾气虚弱型、肝肾亏虚型3个症型,治疗后AMD、中浆、中渗、高度近视及眼底黄斑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黄斑、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影响黄斑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9%、97.0%、91.3%、88.5%、93.4%、90.0%。结论:通过辨证论治,并根据症型遣方用药,各型眼底黄斑病变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计算毒理学近几年受到美国及欧盟相关立法及研究机构的重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药毒性预测及环境化合物的安全评价。化合物毒性预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化合物本身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主要是研究结构与毒性的定量关系;另一类是以毒性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方法,又被称为分子机理法。我国在环境化合物的毒性预测、算法及建立构效模型上取得进展,将计算毒理学应用于新药研发已经起步,但尚未见到计算毒理学用于中药及其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而国外在天然化学成分的毒性预测、结构毒性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中药化学成分与人工合成化合物在化学空间的差别,同时中药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毒性预测有较大的挑战性。随着组学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计算毒理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也有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研读,综述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及不断涌现的一些新学说和新方法,讨论了目前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难点及热点,阐明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5例晚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采用CAP(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方案,小细胞肺癌采用EP(足叶乙苷+顺铂)方案治疗,4周重复1次,3~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辨证施治,对痰瘀蕴结型采用六君子汤和涤痰汤加减;气阴两虚型采用人参养荣汤加减;阴阳两虚型采用资生丸加减,以上方药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痰血、胸痛、气急、纳差好转,稳定率分别为81.8%(27/33)、75.8%(23/33)、69.7%(23/33)、81.8%(27/33)和69.7(25/33),对照组分别为46.9%(15/32)、31.2%(10/32)、31.2%(10/32)、34.4%(11/32)和37.5%(12/32)。治疗组平均生存332d,较对照组145d长。治疗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稳定或增加23例(69.7%)对照组10例(3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能减少放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肿瘤患者中草药处方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治疗肿瘤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天津市肿瘤医院2015年1-12月中医科门诊肿瘤患者(1518例)的5800张中草药处方,采用Excel中的直方图分析法,对其进行一般性描述和针对性分析。结果:40岁以上人群的患肿瘤人数急剧上升,且发生于人体多个系统;所用药味平均约17味,14付剂占84%,处方金额平均每剂约46元;用药种类方面,共用281种中药,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处方中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茯苓、当归和甘草。结论:我院中医科专家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遣方用药合理,主要通过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药联合运用,再与其他不同疗效的中药相配伍,达到治疗肿瘤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可为临床抗癌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以提高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无力、尿不尽.BPH的发病率占泌尿外科的首位,因此对该病的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医治疗本病多应用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及手术治疗,但这些治疗效果仍不够满意,而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痛苦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为该病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近年来BPH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分述本病的中医治则治法、中医内治法、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及单味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