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20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由于对ACS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进而导致了治疗策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程卫方 《内科》2007,2(4):614-6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hary syndrome,ACS)的发生是炎症细胞介导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出血及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斑块有两种:(1)稳定性斑块,特点是:纤维帽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多、胶原含量高,脂质核心,小炎症细胞少,不易破裂,也称硬斑块;(2)不稳定性斑块,特点是脂质含量多,纤维帽薄,胶原与平滑肌细胞少,炎症细胞多,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系一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己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现根据国内有关资料将 ACS 诊治现状作一简述。1 ACS 的概念、分型及病理生理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 Q 波心肌梗死(NQMI)、Q 波心肌梗死(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UA 是一种静息心绞痛或进行加重的心绞痛,包括WHO 分型中的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既往所称的卧位心绞  相似文献   

4.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人们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有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等.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可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目前研究发现的心脏生物标志物按其产生机制和生理效应分为...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趋势明显上升,而目前ACS治疗指南均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资料制订的,我国尚无此方面的注册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阿斯匹林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被视为标准化治疗,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如难以耐受、过敏、抗药、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使患者不得不终止治疗.由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在一些大规模的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未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不稳定、继而出现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这类患者在急诊室以急性胸痛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ACS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从手术适应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ACS中的应用、ACS手术方式选择、ACS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这4个方面简述外科在治疗ACS中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有再灌注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现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v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血小板聚集、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ACS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近些年ACS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2]。研究发现,不稳定性斑块相关生物标志物与炎性生物标志物与ACS的发生、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国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应用现状.方法来自全国12家医院注册、共1301例ACS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分析不同ACS患者接受再灌注现状及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①STEMI患者不同时期药物使用情况阿司匹林(95.9%~100%)、ACEI(72%~88.4%)、β-受体阻滞剂(62.7%-74.5%)、低分子肝素(84.7%~100%)、调脂药(72.5%~93%);②非ST段抬高ACS患者阿司匹林(100%)、低分子肝素在NSTEMI中的应用率(84.2%~100%)、UAP中(65.1%~87.2%);③STEMI患者中有28.8%的患者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再灌注治疗、12%的患者接受了单纯溶栓治疗、7.5%的患者接受了溶栓+PCI治疗、48.9%的患者接受了PCI治疗④50%的NSTEACS患者接受了PCI治疗.结论在我国医疗水平较高的地区,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ACS措施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优于国外报告结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血管生成,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而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综合征。ACS具有发病急、常无先兆、危险性大的特点,是冠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药物防治是在原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和降低心肌耗氧药物抗心绞痛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转向抗血小板、抗凝、稳定班块的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本文就治疗ACS药物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二个基本机制在体内有密切联系,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二个环节的抗栓治疗已成为ACS治疗的基本措施,也是多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1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受到关注 阿司匹林的问世已有100余年,最初在临床中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早在1891年就有阿  相似文献   

15.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UAP,统称为无ST段抬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含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早期(12h内)溶栓和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益;然而,对于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是否采取及早介入治疗仍有争议。1早期介入治疗已经有多项随机临床试验研究(TACTICS TI-MI-18、FRISC II、RITA-3、ISAR-COOL)[1-3]和荟萃分析[4]证实,与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即先予以药物治疗),只有在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或无创检查(负荷试验)提示可疑心肌缺血时才进行冠脉造影和干预治疗,及早进行血管重建后可以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ute coronarysyndromes;ACS)由于其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与穿壁性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P)存在明显差异 ,如非穿壁性心肌梗死 ( MI)时病理基础为在粥样硬化斑块松动 ,裂纹或破裂同时形成非堵塞性血栓 ,而侧枝循环却较好 ,引发小范围非穿壁性 MI,心电图( ECG)上不出现 Q波 ,即非 Q波 MI( NQMI) ;ACS的另一种状况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激活状态 ) ,而少有血栓形成 ,表现为无心肌坏死的缺血性症状持续存在。因此 ,ACS的治疗与 AMI和 SAP亦存在很…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32例)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常规支架植入组,6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造影特征、操作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直接支架组年龄较常规支架治疗组小(53.14±9.18 vs 64.28±12.36,P<0.01),罪犯血管A型和B1型病变占病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79% vs 45%,P<0.01),操作时间直接支架组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19.16±10.28 vs 27.29±7.69,P<0.01),操作成功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型及B1型病变为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选择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操作时间短,而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支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庆博  李宗清 《山东医药》2002,42(20):67-6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其可分为两类 ,即 ST段抬高的 ACS(Q波心肌梗死 ) ;ST段不抬高的 ACS,包括ST段不提高的心肌梗死 (无 Q波心肌梗死 )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 ,对 ACS的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1  ST段抬高 ACS的治疗决策ST段抬高的 ACS即 Q波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 ,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 ,治疗 AMI的关键是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 (I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