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对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治疗组(n=40),对照组PCI术前予常规改善心肌缺血、抗凝、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前12小时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口服。观察两组PCI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术后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cTnI、CK-MB和CR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前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成功完成PCI术的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34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每日1次,术后继续口服20 mg,每日1次;联合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于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术后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分别于术前、术后18~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18~24 h,联合组患者c Tn I水平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hs-CRP、TNF-α、IFN-γ在联合组下降最显著;然而术后IL-10较术前升高,联合组升高最显著。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以更有效地降低PCI围术期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强化预处理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住院准备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PCI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预处理3~5d,共47例)和对照组(PCI术前仅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预处理3~5d,共45例),其余药物治疗两组类似,后行PCI治疗,术前均再次服用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8、24h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和术后24h的肌钙蛋白(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24h的CK、CK-MB水平,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4.1±0.4),(0.38±0.12)g/Lvs(3.2±0.5),(0.31±0.09)g/L;P〈0.05〕;而术后8h的CK、CK-MB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4h的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及CK、CK-MB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4%、6.4%vs26.7%、15.6%、17.8%;P〈0.05);术后30d强化组的MACE发生率12.8%,低于对照组17.8%,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短期预处理可以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恩施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AP病人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3例)及C组(42例),于PCI术前8h~12h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A组20mg、B组60mg及C组80mg。比较3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术后12h、24hA组、B组、C组cT-nI、CK-MB、hs-CRP及ALT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24h3组cTnI、CK-MB、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24hB组、C组cTnI、CK-MB、hs-CRP低于A组,C组cTnI、CK-MB、hs-CR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24h3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可明显减少手术对SAP病人造成的心肌损伤,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前给予阿托他汀20mg和60mg,且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41例和标准治疗组40例,负荷治疗组PCI术前12 h顿服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40 mg。2组术前、术后8和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随访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术前比较,2组PCI术后CK-MB、cTnI和hs CRP均明显升高(P0.01),但负荷治疗组CK-MB、cTnI和hs-CRP升高水平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P0.01)。负荷治疗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显著降低(7.3%vs 32.5%,P=0.003;24.4%vs 47.5%,P=0.030)。负荷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低(2.4% vs 22.5%,P=0.01 6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vs20.0%,P=0.0307)。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术对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还可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及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影响。方法选取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PCI的UAP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24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及术前和术后12 h血清s P-selectin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cTnI、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血清CK-MB、cTnI、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h-FABP水平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前及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FN-γ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FN-γ及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血清hs-CRP、TNF-α、IFN-γ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FN-γ及IL-10水平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s P-selec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s P-selec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 P-selec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减轻UAP患者PCI后心肌损伤,降低炎性因子及s P-selectin水平,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单次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手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男性72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B组(35例),C组(36例)。PCI术前8~12 h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A组20 mg,B组40 mg,C组80 mg。检测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8 h、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变化。结果 A组术后8 h和24 h较术前CK-MB、cTnT、hs-CRP均升高,B组和C组术后24 h较术前CK-MB、cTnT、hs-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24 h CK-MB、cTn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24 h CK-MB、cTnT、hs-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A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未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20 mg和40 m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集的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组和对照组,负荷组PCI前12h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追加阿托伐他汀40mg。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转氨酶(ALT/AST)。结果 PCI术后2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负荷组CK-MB、cTNI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治疗组(均P0.01)。负荷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2.4%)小于对照组(22.5%)(P=0.0161),主要由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对20.0%,P=0.0307)构成。2组患者药物副反应轻微。结论 PCI前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对NSTE-ACS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降低PCI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前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对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5—1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101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标准联合剂量组24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20 mg及普罗布考500 mg 2次/d;强化联合剂量组38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及普罗布考500 mg 2次/d,术前2 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普罗布考500 mg;强化剂量组39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术前2 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和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和TnI),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用药前及术后24 h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1)强化联合剂量组术后与术前CK-MB的差值小于标准联合剂量组(P0.05),其术前与术后TnI的差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患者术后血脂均较术前减低,但血脂差值在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强化联合剂量组术后MPO较术前减低(P0.05),PCI术后与术前MPO差值小于另外2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强化联合治疗能够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这种对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单纯依赖于血脂降低,其可能机制是抑制MPO等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P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①UAP组缺血性ST。(ST段延续至J点后80ms)段下移水平及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P均〈0.05)。②冠脉三支与双支病变组BN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缺血性sT舶段下移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P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血浆BNP、cTnI、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P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肌钙蛋白I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在心功能正常情况下不稳定心绞痛(UAP)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差异,UAP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6例,其中SAP54例.UAP组62例(cTnI阳性者32例,阴性者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测定血浆NT—proBNP、cTnI浓度,比较不同组NT—proBNP浓度,及分析UAP患者NT—proBNP与cTnI的关系。结果:UAP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146.55(53.65,772.55)ngP/L]高于SAP组[47.50(19.23,87.35)ngP/L]和对照组[33.38(14.07,66.60)ngP/L](P〈0.01)。SAP组血浆NT—proBN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Z值-1.20,P〉0.05),且UAP中cTnI阳性组血浆NT—proBNP浓度[646.86(127.85,1181.63)ngP/L]高于cTnI阴性组[91.50(26.54,145.83)ngP/L](Z值-3.96,P〈0.01),UAP血浆NT—proBNP浓度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UAP血浆NT—proBNP浓度增高,并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其测定有利于发现心功能正常,但处于高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4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7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0例).各冠心病组根据是否行PCI治疗再分别分为AMI支架组和AMI造影组,UAP支架组和UAP造影组,SAP支架组和SAP造影组.并将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非冠心病组(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和术后30分钟、4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术前AMI组的MPO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NC组(P<0.01);UAP组两者均高于SAP组和NC组(P <0.05);SAP组的MPO水平高于NC组(P<0.01),两组间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PO水平与hs-CRP水平显著相关(r=0.701,P<0.01).(2)各支架组术后30分钟、4小时时的MPO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AMI支架组、UAP支架组、SAP支架组分别于术后4小时、30分钟、30分钟达高峰后很快下降至术前水平.各支架组患者的hs-CRP浓度则逐渐升高,hs-CRP浓度的升高晚于MPO.AMI造影组的MPO和hs-CRP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UAP造影组、SAP造影组及NC组MPO、hs-CRP水平造影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PO是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介入治疗可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MPO水平表达增加,即使是斑块处于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预防性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否减轻PCI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方法 78例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PCI前接受7 d的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72例UAP Ⅲ级患者被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于人院后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ΔD%)。并于2周内观察各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肱动脉AD%明显增高(P〈0.01),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2.86%,常规量组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3.78%,较之大剂量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Ⅲ级患者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另选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SAP组和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ET,采用超敏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①ACS组(AMI组和UAP组)血浆中PAPP-A[(20±6)mI U/L∶(15±4)mI U/L∶(6±4)mI U/L∶(5±5)mI U/L]、ET[(60.9±35.4)ng/L∶(52.4±33.4)ng/L∶(38.1±30.5)ng/L∶(35±19.0)ng/L]和hs-CRP[(22±11)mg/L∶(24±8)mg/L∶(3±2)mg/L∶(2±1)mg/L]浓度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ET和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S患者血PAPP-A水平与ET及hs-CRP有明显相关(r=0.68、0.63,P均0.01),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APP-A、ET与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