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服用负荷量(80mg)国产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6~24h加用阿托伐他汀80mg,冠状动脉造影术后,A组有108例行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114例行介入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TNI)升高比例及药物性肝损害和肌病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CI术后CK-MB超过正常上限、超过正常3倍及TNI阳性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药物性肝损害及肌病的发生。结论 PCI术前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能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对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治疗组(n=40),对照组PCI术前予常规改善心肌缺血、抗凝、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前12小时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口服。观察两组PCI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术后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cTnI、CK-MB和CR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前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PCI的患者19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试验组术前1周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术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Ⅰ)的水平。结果术后12h和48h试验组CK-MB和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可减少患者术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后对心肌细胞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和8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入选者均在发病6h内行直接PCI治疗,记录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比较两组间的一般状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观察两组再灌注损伤事件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急性MI/R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结果:两组间一般情况、临床生化指标、冠脉病变分布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无复流发生;两组直接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R)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PCI术后两组均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80 mg阿托伐他汀组RA的发生率大于40 mg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脏不良事件(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AMI患者直接PCI术后MI/RI,进而改善近期临床预后,且80 mg阿托伐他汀改善冠脉血流功能作用优于40 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术前被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29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对照组31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所有患者术后均以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每日1次长期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在出院3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22.6%(P〈0.05);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升高幅度显著减低(P〈0.05);C反应蛋白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使用80mg阿托伐他汀同常规使用20mg的剂量相比,强化治疗的患者在短期预后方面获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调脂疗效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对照组)70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78例。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24h、用药2周、4周、12周、24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血脂,分析两组间差异及调脂疗效。并且术后24 h及用药后24周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LVEF与临床冠状动脉事件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PCI后hs-CR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2)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下降率,分别为4周40.0%比34.1%,12周59.4%比50.5%,24周72.9%比58.6%(P<0.05);血清cTnI下降率,分别为2周54.3%比37.8%(P<0.05),4周50.0%比42.2%。随访期内,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的上升率,24周时分别为39.0%比22.5%(P<0.05),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脂下降率在给药12周后,总胆固醇(TC)为21.7%比12.3%(P<0.05),给药24周后TC为23.4%比11.1%(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9.5%比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CI增加血清hs-CRP和cTnI水平。(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20mg优于10mg。(3)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前超短期(1~2h)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85例行P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他汀组(再灌注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36例和对照组49例。测定发病后CK-MB、cTnT峰值和达峰时间。于血管再通后测定TIMI血流分级(TFG)、TIMI血流帧数计数(TFC)和校正的TFC(CTFC)以及心肌呈色分级(MBG)。分别于入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后第1天及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应用Simpson’s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试验主要终点为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的CK-MB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2.11±206.13)U/L比(345.88±242.51)U/L,t=1.922,P=0.047]。两组患者入院UCG检查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1个月时LVEF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2比0.58,t=-1.907,P=0.050)。结论 PPCI前超短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有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肌灌注与其剂量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行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0例、C组37例,分别于行PCI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40、60 mg/d,每晚1次;并于PCI前、PCI后2周检测其血清PIGF,PCI后2周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计算心肌灌注显像积分.结果 三组PCI前血清PIGF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CI后2周,C组PIGF明显低于B组、A组(P均<0.05).PCI后2周,心肌灌注显像积分C组明显低于B组及A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改善AMI患者的心肌灌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改善择期行PCI后患者心肌灌注的作用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故建议此类患者PCI前行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治疗3个月,用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后3个月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由治疗前2.02±0.42升至2.68±0.63(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所有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减轻冠状动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早期PCI术主要是指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自从1977年Gruzentig在瑞士完成世界上第一例PTCA后,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成为临床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预防性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否减轻PCI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方法 78例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PCI前接受7 d的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变化,并评估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对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1 187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2~24 h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 I)分为无心肌损伤组、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梗死组。检测术前、术后3~6 h、12~24 h的血清BNP,比较术前、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比值(E/A值)。观察再次入院率、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8.59%(102例),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14.15%(168例)。心肌梗死组PCI术前及术后3~6 h、12~24 h血清BNP分别为(30±22)、(70±36)、(211±59)ng/L;心肌损伤组为(33±23)、(57±29)、(118±60)ng/L;无心肌损伤组为(32±33)、(42±38)、(66±55)ng/L。术后BNP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且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损伤组术后BNP水平高于无心肌损伤组(P<0.05)。1年的随访中,因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在3组中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服用尼可地尔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52)和常规治疗组(n=48)。常规治疗组接受冠心病及PCI术常规药物治疗,尼可地尔组在PCI术前接受7天口服尼可地尔(5mg,tid)治疗,并在PCI术前5h加服尼可地尔5mg。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6h、18h、24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前cTnI和CK-MB水平无差异(P〉0.05);PCI术后6h、18h、24h,尼可地尔组cTnI和CK-MB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前使用尼可地尔,对PCI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PC I后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AM I患者分为腺苷组和生理盐水组,行PC I时一组冠脉内推注腺苷,一组推注生理盐水,并测定血浆SOD、MDA、CK-MB峰值。结果腺苷组MDA较生理盐水组低(5.01±0.80 vs 6.97±0.86,P<0.05),腺苷组SOD较生理盐水组高(80.70±3.23 vs 61.63±3.49,P<0.05),腺苷组CK-MB峰值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123.6±84.3 vs186.1±92.2,P<0.05)。结论AM I患者行急诊PC I术时冠脉内应用腺苷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内注药20min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术后8h、12h、24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8h、12h、24h替罗非班组的cTnT、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或P〈0.01)。冠脉内注药后20min行冠脉造影,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内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起病 1个月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2例首次AMI患者中 14 6例行延迟PCI术 (执行时间中位数 :发病后 15 .8d)与 6 6例未行延迟PCI术患者住院期死亡和起病 1年内死亡、再次AMI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结果 :行延迟PCI术的患者与未行延迟PCI的患者相比 ,其住院期死亡 (2 .1%∶2 4 .0 % ,P <0 .0 1)、起病 1年内死亡 (2 .7%∶9.1% ,P <0 .0 1)、再次AMI(2 .1%∶6 .1% ,P <0 .0 5 )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3.4 %∶13.6 % ,P <0 .0 1)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PCI术能独立降低AMI患者住院期死亡率 (OR 0 .0 2 8,95 %CI 0 .0 8~ 0 .112 )和 1年内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 (OR 0 .191,95 %CI 0 .0 6~ 0 .6 0 8)。结论 :AMI后 1个月内行延迟PCI术能使AMI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8例。根据MIRI的临床表现分为抑制型: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数分钟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激惹型:需电复律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无复流型: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等于或小于TIMI 2级且除外急性闭塞。调查性别、发病时间、梗死部位、MIRI类型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MIRI组119例的住院病死率13.4%,显著高于无MIRI组109例的4.6%(P=0.021);激惹型MIRI的病死率27.6%,显著高于抑制型9.3%和无复流型8.3%(P=0.037);女性MIRI病死率29.0%,显著高于男性8.0%(P=0.003);AMI发病时间6小时或以下病人的MIRI病死率14.3%,发病时间6小时以上为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前壁梗死MIRI病死率17.0%,下壁梗死病死率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结论 激惹型MIRI和女性是AMI直接PCI术MIRI病死率高的重要因素,AMI发病时间和梗死部位不影响MIRI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