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子二陈汤化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中哮病的范畴.临床治疗本病时,西药的治疗能很快起效,但是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滥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可完全避免.中医药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治疗有独到之处.虽然治疗哮病有许多验方,但由于三子二陈汤治疗本病的报道很少.笔者用本方治疗哮病起效很好,故而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机认识浅谈应用此方治疗本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是一种以个体发作性痰鸣、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肺系疾病,中医临床多以中药治疗为主。现主要通过阐述肾脏、肺脏功能与哮喘之间的联系,哮喘补肾疏风法临床治疗原理以及方法,对补肾疏风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改善体质入手,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完善哮病缓解期中医治疗的内容,以期从根本上防治哮病。  相似文献   

3.
刘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肺系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哮病的中医诊治上,既承继了前人之经验又能在现代医学对哮病的病理、发病机制方面的新发现、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哮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不泥  相似文献   

4.
温阳化瘀法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发作时喉中哮鸣声声,呼吸急促,甚至鼻翼煽动,喘息不能平卧。本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因其病因病机复杂,证侯多变,在治疗思路上各式各样。从阳虚血瘀症论治哮喘,以温阳化阏 要的治疗思路,在治疗上突破了“发时治其标,缓时治其本”的陈规,无论新病久病,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哮顺喘根本所  相似文献   

5.
巴迎莹  徐艳玲 《光明中医》2011,26(4):630-632
通过哮病"夙根"与过敏体质的关系探讨哮病从过敏体质论治的机理并浅述过敏体质分型,从而将辨体质-辨病-辨证模式运用到临床哮病治疗中,拓展中医治疗哮病思路。哮病是中西医疑难病之一,其"夙根"至今未完全阐明,综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夙根"的内涵即是过敏体质。因此,对体质的调治是防治哮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论治心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笔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诊疗方面偶有所得,公之以就正于同道。1 辨证须准确支气管哮喘无热证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参考哮病,分寒哮、热哮来论治,这是支气哮喘治疗中的一个误区。临床实践中,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表现为哮病中的寒哮,  相似文献   

7.
郑霖勃 《中国针灸》2013,33(5):447-450
整理林琳教授运用中医内外综合治疗哮喘临证经验.林琳教授临床将哮喘分为寒、热、风、瘀、虚5个证型进行辨证治疗:小青龙汤结合火罐、艾灸、针刺、砭石治疗寒哮;定喘汤与针刺、刮痧、走罐治疗热哮;麻苏二陈合三子养亲汤配合针刺、火罐治疗风哮;血府逐瘀汤与针刺、拍法、走罐、砭石治疗瘀哮;补中益气汤合参蛤肾气丸与温针、穴位注射、砭石治疗虚哮,并附验案一则,从内外合治体现出“治病必求于本”和“扶正祛邪”的诊治理念.  相似文献   

8.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的特殊类型哮喘,中医多归属于"咳嗽""哮病"等不同病证范畴。目前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辨证治疗对于本病有较好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和特色治疗等方面入手展开综述,以期为CVA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分析哮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四诊的采集,参照哮病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风痰哮占51.0%,冷哮占31.7%,热哮占11.0%,虚哮占3.1%,喘脱危证占1.4%,肺脾气虚占1.0%,肺肾两虚占0.7%。结论:290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以风痰哮为最多,其次为冷哮,治疗中应注重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并重视温肾助阳,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以祛邪兼扶正治疗为主,缓解期以固护正气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郭洁副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为浊毒,病机关键在于浊毒郁肺,治则为化浊解毒、宣肺止哮。在治疗哮喘时以化浊解毒为总纲,按照哮喘的分期医治,并辨证论治,同时顾及兼症。急性发作期化浊解毒;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则辅以扶正祛邪,且重视虫类药的应用;缓解期则重在补脾益肾,温煦下焦,健运中州,并创立了“化浊止哮”系列方,应用于哮喘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丽秀  王檀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11-1212
王檀教授结合东北严寒之地特点,突破传统中医对哮病从“伏痰”论治的理论,根据“哮病主于火”及“五脏皆令人哮”的新理论,将哮病发作期分为:心经火热、脾经伏火、胆胃郁热、肝经风热、肾虚火炎5个证型.通过中医药治疗,从“火”论治哮病,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患者对外界环境,如:冷热变化、异味、花粉等的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控制并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无热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多参考“哮病”论治,其急性发作期多仿哮病分为“寒哮”、“热哮”两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支气管哮喘不能简单地和哮病划等号,支气管哮喘多表现为哮病中的寒哮,而并无热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3.
再论哮病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拙作“哮病治疗之我见”,文中提出了“痰瘀伏肺为哮病夙根”和“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的学术观点。并首次公开了我治哮病的经验方“蠲哮汤”。这些观点和经验已收载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哮病的“研究进展”中。近10年来。我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哮病(支气管哮喘)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研究,在认识和治疗经验上又有一些新的发展和提高。现就这方面的心得交流于后。  相似文献   

14.
证候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哮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哮喘中医证候分型尚不统一。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发作期证型以热哮、寒哮、风哮居多,缓解期证型主要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及肺肾亏虚等虚哮为主;发作期证素以热、风、饮、寒为主,缓解期证素以痰浊、阴阳虚、肺肾虚等为主。哮喘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藏象理论及经方治疗、针对体质治疗及使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迁延难愈,中医药在治疗哮病上有其独特优势。近年来对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众多研究,大多从风、痰、虚方面进行论治。笔者认为"胆郁痰扰"在哮病发作过程中不可忽视,故结合哮病治疗验案探讨"胆郁痰扰"在哮喘中的致病机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风哮理论的形成,风邪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病发作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病的根本大法等方面,阐述了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哮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哮病的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风哮理论的形成,风邪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病发作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病的根本大法等方面,阐述了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哮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天津市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学特点,讨论哮喘中医病因病机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天津市成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提取各个证型的病位及病性要素,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为:热哮占39.7%,风哮22.5%,冷哮13.6%,虚哮12.8% 病性要素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郁、痰、风、热、气虚、阴虚、血瘀、寒、阳虚、喘脱 病位要素从高到低依次为:肺、脾、肝、肠、胃、肾、表。结论哮喘发作期以热哮为主,其次是风哮、冷哮和虚。肺、脾、肝、肾在哮喘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提示发作期应注意清肺化痰、健脾舒肝、补肾益气。痰、气郁、风、火为主要致病因素,在治疗中要注重化痰、解郁、行气、祛风、清火。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于"痰"在哮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多有论述,不一而足。从哮病的临床治疗角度,联系传统中医典籍中的相关论著,依据哮病起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痰"属性的不同进行归纳,以加深对中医哮病及其治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主要是一类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及高反应的疾病,常表现为发作性的喘咳、胸闷气急等症状,相当于中医所讲的哮病。最新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及流行范围正在逐年递增,对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西医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以监测控制为主,而哮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哮病的治疗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其中依据五行相生理论而形成的培土生金法,通过补益肺脾两脏,更是能够很好地改善缓解期哮喘病人的症状,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文章基于“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哮喘的防治展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