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占40.0%(24/60),平均年龄(48.3±7.7)岁;HBeAg阳性36例,占60.0%(36/60),平均年龄(27.7±9.1)岁,两者在平均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4,P<0.001)。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87±0.66)log拷贝/ml和(7.37±0.50)log拷贝/m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6,P<0.001);ALT分别为(115.95±33.6)U/L和(172.2±84.20)U/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1,P<0.001)。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HBeAg阳性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及1.27,P值分别为0.11及0.2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者,HBV DNA载量及ALT值低于HBeAg阳性者,但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HBeAg阳性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方法对200例CHB患者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cAg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拷贝/ml)20例,B组(≥3 log10拷贝/ml-<5 log10拷贝/ml)13例,C组(≥5 log10拷贝/ml~<6 log10拷贝/ml)24例,D组(≥6 log10拷贝/ml~<8 log10拷贝/ml)116例,E组(≥8 log10拷贝/ml)27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175例,占87.5%,A组HBcAg阳性率55.0%(11/20),B组53.8%(7/13),C组75.0%(18/24),D组96.6%(112/116),E组100.0%(27/27),HBcAg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HBeAg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其中20例HBV DNA阴性者中(A组),HBeAg阳性者5例(25%),HBcAg阳性者11例(55%);15例HBV DNA阴性且HBeAg阴性者中有7例HBcAg阳性,占46.7%。结论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能更可靠地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状态。检测肝组织内HBcAg对CHB患者疗效评价和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肝内HBV载量的变化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该类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HB 46例,经血清学及影像学确诊、手术获得的肝硬化标本17例。采用实时荧光载量系统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并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肝硬化组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CHB组(P〈0.01)、高于HBeAg阴性CHB组(P〈0.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CHB组(P〈0.001、P〈0.01);HBeAg阳性及阴性CHB组的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P〈0.05、P〈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血清(P〈0.001)。(2)CHB、肝硬化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较血清HBV DNA载量更能准确反映肝内HBV复制水平、肝组织损伤程度以及CHB、CHB肝硬化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水平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学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5.00×102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l,ALT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均>40岁.根据HBsAg定量水平被随机分成了2组,A组(HBsAg定量<1500 IU/ml)61例和B组(HBsAg定量≥1500 IU/ml)39例.2组患者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sAg定量,肝组织学G、S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BsAg定量低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或者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14.75%与6.56%,在HBsAg定量较高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和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89.74%与79.49%,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与HBsAg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HBeAg阴性CHB患者来说,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故肝脏组织学检查仍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清除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 方法 使用荧光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和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1、2、3、4级的血清HBV DNA载量,以及肝组织炎症分级1、2,3、4级所在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多组资料两两比较采用ANOVA检验分析. 结果 176例处于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1、2、3、4级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8.20×10~5±9.11×10~1)拷贝/ml、(16×10~6±5.96×10~1)拷贝/ml、(8.12×10~5±8.01×10~1)拷贝/ml和(2.08×10~6±3.69×10~1)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肝组织病理炎症1、2、3、4级所在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9.24×10~8±9.35×10~2)拷贝/ml、(5.33×10~9±7.56×10~2)拷贝/ml、(1.06×10~(10)±1.77×10~3)拷贝/ml、(3.31×10~(11)± 5.18×10~2)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中,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后,肝细胞反复出现炎症,坏死,同时伴纤维组织增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HBV DNA载量与肝脏病理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5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确诊为CHB的患儿79例,根据患儿血清HBV DNA载量分为低载量组(103拷贝/mlHBV DNA载量≤105拷贝/ml,n=8)、中载量组(105拷贝/mlHBV DNA载量≤107拷贝/ml,n=54)和高载量组(107拷贝/mlHBV DNA载量,n=17),比较各组间肝脏病理变化程度及血清ALT、AST、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3组肝脏病理炎症程度分级均以G1为主,分别占75%、74.1%、64.7%,高载量组G2比例上升(35.5%);3组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均以S1为主,分别占75.0%、72.2%、70.6%,低载量组出现S4(12.5%)。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9、-0.047,P值均0.05)。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高,各组间血清ALT、AST水平逐渐增高,3组间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48)。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高,各组间血清HA、LN、PCⅢ和CⅣ水平则逐渐降低,3组间PC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44)。结论 CHB患儿HBV DNA载量与肝脏病理无显著相关性。临床综合分析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结合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CHB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88例不同年龄、性别、ALT水平、肝组织HBsAg和HBcA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HBeAg阴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 Pearson法.结果 男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别为1.721.23和1.71±1.24,女性组分别为1.25±1.39和1.21±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8,t=2.551;均P<0.05)}男性HBV DNA载量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HBeAg阴性HBV感染者HBV DNA载量、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显著高于40岁以下者(t=2.060,t=2.536,t=2.808;均P<0.05).ALT正常的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5例(52.03%)血清HBVDNA≤1×103拷贝/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56例,占38.89%,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r=0.244,P=0.004).ALT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42例(31.57%)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89例,占66.92%.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相关(r=0.007,P=0.939).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HBsAg及HBcAg双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纤维化、HBV DNA滴度显著高于HBsAg、HBcAg双阴性组和HBsAg阳性、HBc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r=0.349,P<0.05).结论 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作为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的相关指标,男性、年龄越大、血清HBV DNA水平越高、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HBsAg及HBcAg双阳性,肝组织炎性反应损伤越严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ALT正常、血清HBV DNA≤1×100拷贝/mL,仍约1/3患者的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损伤,需定期追踪,最好行肝组织活检,以早期发现适宜治疗者而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并比较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等级,预测抗病毒疗效的能力。方法将ALT≥4倍正常上限(ULN)和(或)HBV DNA≤6.55 log10拷贝/ml设定为具备预测抗HBV有效的能力指标,纳入365例资料完整的CHB患者,根据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四组,Ⅰ组(炎症G2,纤维化S2),Ⅱ组(炎症≥G2,纤维化S2),Ⅲ组(炎症G2,纤维化≥S2),Ⅳ组(炎症≥G2,纤维化≥S2),统计各组与ALT、HBV DNA两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65例患者根据不同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Ⅰ组(167例)、Ⅱ组(48例)、Ⅲ组(107例)、Ⅳ组(43例),4组ALT≥4 ULN例数分别为18、7、11、17例;4组HBV DNA≤6.55 log10拷贝/ml例数分别为38、8、54、17例;4组满足ALT≥4 ULN和(或)HBV DNA≤6.55 log1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31.7%、22.9%、57.0%、65.1%。经χ2检验,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CHB肝组织显著纤维化指标比肝组织炎症指标具备更突出的预测抗病毒疗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术和常规检测血清HBV DNA和ALT。结果在35例HBeAg阴性CHB患者中,肝组织学检查示G1S0者1例,G1S1者6例,G1S2者7例,G1S3者1例,G2S1者1例,G2S2者8例,G2S3者3例,G3S2者4例,G3S3者4例;G1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3.2±2.3lgcopies/ml)较G2/G3者低(分别为5.4±1.5lgcopies/ml和5.0±1.4lgcopies/ml,P<0.05);S0-2患者血清ALT水平为161.0±251.5U/L,显著高于S3者(45.6±23.4U/L,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62,P<0.01),而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r=0.083,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和-0.213,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高度正相关,但两者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肝穿刺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 IU/ml)45例,B组(3~6 log10 IU/ml)138例,C组(>6 log10 IU/ml)67例.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为阳性组142例,阴性组108例.分别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7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325).HBeAg阳性和阴性分组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3,P=0 06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6,P=0.415).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HBV复制状态,患者血清中测不出病毒标志物时,可以考虑肝穿刺以观察肝组织中HBcAg表达来判断HBV复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肝衰竭患者极期与缓解期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观察并比较51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5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极期和缓解期的MELD评分和HBV DNA载量变化。结果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极期和缓解期MELD评分分别为20.5±4.4分和12.2±6.1分,HBV DNA载量为6.2±1.5log10 copies/ml和4.5±1.5log10 copies/ml,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极期和缓解期MELD评分则分别为11.9±3.2分和6.4±3.1分,HBV DNA载量为6.5±1.5log10 copies/ml和4.9±1.8log10 copies/ml。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极期和缓解期之间MELD评分和HBV DNA载量均存在差别(t=6.692~13.215,P均0.000)。结论不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还是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着肝病的缓解,其MELD评分明显下降,HBV DNA载量出现显著的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载量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在G1与G3、G2与G3、S1与S4、S2与S4、S3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载量在S1与S4、S2与S4、S3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在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载量在G1与G3、S1与S2、S1与S3、S1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诊断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 (95% CI:0.647~0.775)和0.765(95% CI:0.707~0.823),血清HBV DNA诊断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9(95% CI:0.519 ~0.659)和0.700(95% CI:0.632 ~0.769);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诊断非显著炎症和非显著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95% CI:0.565 ~0.723)和0.684(95% CI:0.606~0.761).结论 血清HBsAg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HBV DNA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和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非显著炎症和非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住院行肝活检的80例慢性HBV感染者,常规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50例HBeAg阳性和30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52±9.10)岁和(39.37±10.14)岁,HBV DNA载量分别为(7.79±0.73)lg拷贝/毫升和(4.52±1.67)lg拷贝/毫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00±0.57)和(1.27±0.45),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38±0.57)和(1.07±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免疫染色评分(ISS)分别为(0.93±0.92)和(0.77±0.93),HBcAg分别为(1.58±0.88)和(1.63±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年龄≥40岁和35例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32±0.48)和(0.69±0.58),纤维化程度分别为(1.00±1.27)和(0.4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12±0.55)和(1.07±0.54),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71±0.82)和(0.50±0.96),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ISS)分别为(0.89±0.89)和(0.82±1.00),HBcAg分别为(1.44±0.94)和(1.24±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龄≥40岁且HBeAg阴性的血清ALT低于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及早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4.
Yang CG  Yu YC  Chen JJ  Sun J  Guo YB  Luo KX  Zhu YF  Hou JL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9):648-651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和HBeAg( )两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1686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 )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628例,占37·3%;HBeAg( )CHB1058例,占62·7%。HBeAg( )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 )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均轻于HBeAg(-)组。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 )者占多数。无论HBeAg(-)或HBeAg( )CHB,肝炎活动在病毒复制活跃时均重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时。HBeAg(-)CHB肝组织学损害重于HBeAg( )CHB。  相似文献   

15.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HBeAg状态将3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常规进行肝活检术和病理学观察,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结果224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0(42.0%)为主,纤维化程度以S0(58.0%)为主;86例HBeAg阴性患者炎症程度以G0(29.1%)、G1(30.2%)、G2(34.9%)为主,纤维化程度以S0(51.2%)为主;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明显相关(r=-0.098,P>0.05),与纤维化分期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9,P<0.01);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6,P<0.01),与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112,P>0.05)。结论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别,应区别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各期中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CHB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作为纳入标准,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统计和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LT水平、血清HBV DNA、肝组织炎症(G)的变化特点,以及各组肝组织纤维化(S)的演变规律。结果共637例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患者248例,低(非)复制期患者119例,再活动期患者169例。各期患者的相应肝组织炎症分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肝组织炎症较为活跃(χ2=150.424,P0.0001)。各期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亦有统计学差异,其纤维化程度呈渐次加重的趋势(χ2=141.682,P0.0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表现为肝组织炎症反复活跃、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敏  卢诚震  王怡  翟璐  郭洁  周莉  韩旭  刘勇钢 《肝脏》2010,15(3):167-170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特点。方法 32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每组以40岁为界分为高龄组与低龄组,均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高龄组与低龄组的肝脏病理损伤与血清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HBeAg阳性高龄组与HBeAg阴性高龄组比较具有更明显的炎症程度(P〈0.05)及更高的HBV DNA载量(P〈0.01),HBeAg阳性低龄组与HBeAg阴性低龄组比较HBV DNA载量较高(P〈0.01),但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HBeAg阴性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炎症、纤维化程度及血清HBV DNA水平在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低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的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 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基线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ADV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基线HBV DNA水平不同将7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A组)44例和高病毒载量组(B组)28例。A组HBV DNA<1×107拷贝/毫升,B组HBV DNA≥1×107拷贝/毫升,均应用ADV治疗,观察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HBV DNA水平分别为3.5±1.1lg拷贝/毫升、3.0±1.1lg拷贝/毫升和2.6±1.2lg拷贝/毫升,B组分别为3.8±1.3lg拷贝/毫升、3.6±1.3lg拷贝/毫升和3.1±1.4lg拷贝/毫升,其中仅在24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A组HBV DNA阴转率为18.2%、HBeAg阴转率为15.2%,HBeAg血清转换率为9.1%、ALT复常率为54.5%,B组分别为3.6%、10.7%、10.7%、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A组HBV DNA阴转率为34.9%、HBeAg阴转率为27.9%,HBeAg血清转换率为11.6%、ALT复常率为86.0%,B组分别为14.3%、14.3%、10.7%、57.1%,仅ALT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A组HBV DNA阴转率为52.3%、HBeAg阴转率为4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6.8%、ALT复常率为90.9%,B组则分别为25.9%、11.1%、7.4%、70.4%,除HBeAg血清转换率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组发生病毒学突破1例,B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病毒载量是影响ADV治疗CHB疗效的重要因素,并可作为疗效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e抗原阳性及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及阳性CHB患者临床、病毒学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 对417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和HBV DNA进行分析,并对47例HBeAg阴性和36例HBeAg阳性患者肝脏病理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417例CHB患者中男性286例,女性131例。HBeAg阴性患者241例,占57.8%(241/417),平均年龄(43.7±10.8)岁,病程(16.8±8.5)年。HBeAg阳性患者176例,占42.2%(176/417),平均年龄(37.0±11.4)岁,病程(12.3±8.1)年。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及病程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0和-5.43, P值均〈0.01)。HBeAg阴性及阳性患者组ALT分别为(37.7±32.9)U/L和(82.1±107.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P〈0.01),两组患者的ALT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40.21,P〈0.01)。HBV DNA大于103拷贝/ml的患者,HBeAg阴性组92例,占38.2%(92/241), HBeAg阳性组166例,占94.3%(166/176),HBeAg阴性组低于阳性组(x^2=180.33,P〈0.01)。47例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1-G4分别为5、27、14、1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1-S4分别为10、12、5、20例;36例HBeAg阳性组G1-G4分别为5、14、15、2例,S1-s4分别为8、12、6、1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9和2.23,P值均〉0.05)。结论 应重视对HBV DNA低复制的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