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1例41侧髋关节,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六个月~10年,平均5年5个月。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2例12髋,感染1例,无菌性松动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4例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33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8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2髋.Ⅲ型髋臼松动8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髋臼松动骨缺损6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1例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3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 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拄拐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以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亮带的患者。结论 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置换。采用非骨水泥假体时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近期可取得最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2.
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2000-08/2006-08共收治人工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疼痛而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4_4例,获得随访41例.翻修施术者为第一作者,副主任医师,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9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620余例.①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疼痛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7~79岁,平均72.3岁.因假体柄松动12例,髋臼磨损8例,人工股骨头脱位3例,关节周围骨化2例.假体柄断裂1例.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6~80岁,平均73.4岁.因假体柄松动6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髋臼假体磨损2例,人工股骨头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迟发性感染1例,假体柄断裂l例.③随访41例翻修后材料反应:4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表现为急性低血压、低血氧、心律失常,均无人工关节的排斥反应.随访期内X射线片复查关节假体未见金属腐蚀现象.髋臼聚乙烯假体无降解.④随访41例翻修后宿主反应;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患者自细胞计数普遍升高,术后第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除个别伤口感染者外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疼痛缓解率达90.2%.41例随访1-7年结果提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髓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能明显改善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3.
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翻修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000-02/2007-05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翻修患者21例(21髋),均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65~85岁,平均74岁.11例髋臼磨损、4例假体松动、2例松动合并髋臼磨损行全髋关节翻修,髋臼缺损部位行松质骨颗粒充填植骨,2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植入长柄假体加周围植骨,2例感染患者行旷置后二期全髋关节翻修.翻修假体的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7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型假体7例,2例保留假体柄,2例假体周围骨折仅行股骨侧翻修.平均随访3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79分,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比非骨水泥假体效果差.结果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是髋臼磨损,翻修手术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假体.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龄髋关节病变患者需要接受全髋置换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存在骨质疏松,骨量易丢失,以及骨愈合能力差等问题,在施行全髋置换时,应选择何种固定类型以及何种设计的全髋股骨柄假体最为理想仍存在不同意见.目的:观察高龄患者锥形股骨柄假体全髋置换的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2-02/2004-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70岁以上应用锥形股骨柄假体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5例(70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人工股骨头术后松动9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分别于置换后1周、3,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X射线平片进行复查.结果与结论:6例因癌症死亡,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55例随访六七年,平均6.5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ds评分85~95分,平均90分.2髋出现轻度大腿痛,无一髋需行翻修治疗.置换后1年内X射线平片显示假体下沉小于1.5 mm者36髋.此后未再出现假体下沉.置换后3~6个月在Gruen 6区近段羟基磷灰石涂层部位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及松质骨和皮质骨密度增高影像.此后所有患者包括DorrC型髓腔者均无柄端周围的骨质增生或"底座征",也无股骨近段或远段髓内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全部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提示锥形股骨柄假体的锥形设计特征既可获得置入髓腔后的初始固定,又可获得由于负重行走后的假体适度下沉所产生的二次稳定,用于高龄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背景:非骨水泥假体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翻修术特别是在失败的骨水泥型假体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观察。
  目的:观察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的中期效果。
  方法:对1997年11月至2013年2月以非骨水泥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翻修的41例(47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翻修骨水泥柄24髋、骨水泥臼23髋。随访X射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分析假体生存率。
  结果与结论:共33例3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4.8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4分(11-66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5分(55-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36髋(95%)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2髋发生骨溶解并假体移位(股骨1髋,髋臼1髋)需要再翻修;9髋发生异位骨化(24%)。聚乙烯衬垫年平均磨损量为0.08 mm(0-0.25 mm),磨损率仅与外展角变化存在相关性(P <0.01)。以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非骨水泥假体7年总体存活率为89%,其中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的存活率分别为93%及92%。提示用非骨水泥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能有效地修复骨缺损并达到令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7月-2009年6月行全髋置换术和翻修术中发生髋臼侧骨缺损21例(23髋)。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法,Ⅰ型11髋,Ⅱ型6髋,Ⅲ型5髋,Ⅳ型1髋。分别采用大直径非骨水泥假体臼、非骨水泥假体臼加松质颗粒植骨、骨水泥假体臼加Cage加松质颗粒植骨,以及骨水泥假体臼加定制型假体加松质颗粒植骨等方法,对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有松动,移植骨是否愈合。结果21例均获随诊6~8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分,较术前平均改善36分。随访复查X线片无假体松动下沉,术后8个月可见移植骨-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或翻修术中,大部分髋臼侧骨缺损可使用较大型号非骨水泥假体或加松质颗粒植骨进行修复;对于影响假体稳定性较大缺损,使用骨水泥假体臼加Cage加松质颗粒植骨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一些新型Cage在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翻修及非骨水泥假体的应用:5年同一机构41例41髋资料回顾。[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并发症;髋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9.
俞广  王继芳  韩萌  王岩  王晋东  陈华  李永滨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02-103,106
目的:分析髋关节翻修手术时不同治疗方法和填充材料对髋臼骨缺损修复及疗效的差异。 方法:分析2002-03/2003-04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进行的髋臼骨缺损翻修病例18例20髋,男10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岁。第1次翻修16例18髋,第2次翻修2例2髋。按美国骨科学会(AAOS)分类法:Ⅰ型:节段性骨缺损10例11髋;Ⅱ型:腔隙型骨缺损3例3髋;Ⅲ型:混合性缺损5例6髋。术中用多孔表面髋臼假体翻修9髋,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翻修11髋,所有患者均使用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移植,颗粒骨的直径为4~6mm。 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2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异体颗粒骨均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假体包容满意,假体与骨床间无X射线透亮区,原骨缺损得以修复。③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5-43分提高到术后的62~89分。 结论:髋臼翻修中使用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包容性骨缺损,或用打压植骨加钛网修复节段型缺损,为颗粒骨提供稳定的愈合条件。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良好,钛网固定稳定,假体位置良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髋关节翻修手术时不同治疗方法和填充材料对髋臼骨缺损修复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02-03/2003-04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进行的髋臼骨缺损翻修病例18例20髋,男10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岁。第1次翻修16例18髋,第2次翻修2例2髋。按美国骨科学会(AAOS)分类法:Ⅰ型:节段性骨缺损10例11髋;Ⅱ型:腔隙型骨缺损3例3髋;Ⅲ型:混合性缺损5例6髋。术中用多孔表面髋臼假体翻修9髋,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翻修11髋,所有患者均使用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移植,颗粒骨的直径为4~6mm。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2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异体颗粒骨均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假体包容满意,假体与骨床间无X射线透亮区,原骨缺损得以修复。③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5~43分提高到术后的62~89分。结论:髋臼翻修中使用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包容性骨缺损,或用打压植骨加钛网修复节段型缺损,为颗粒骨提供稳定的愈合条件。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良好,钛网固定稳定,假体位置良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效果。方法:对17例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进行相应的系统性康复功能训练,比较每位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17例全髋置换术后翻修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髋关节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陶瓷关节因具有出色的耐磨损性,极高的硬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临床。但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和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观察陶瓷-陶瓷与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年轻患者髋关节疾病效果的差异。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行全髋关节置换42例44髋,其中20例22髋选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22例22髋选用传统的金属-聚乙烯人工关节。手术方法采用外侧入路,置换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置换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置换前及置换后6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陶瓷-陶瓷关节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陶瓷-陶瓷关节置换后效果良好,近期随访效果满意,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聚乙烯关节相当,但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工膝关节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体温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工膝关节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体温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 41例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 3 9例 ,观察术前 2d、手术当日至病人术后 14d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14d及每日最高体温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术后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体温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 ,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严重影响股骨近端受力平衡,引起骨重建负平衡,容易发生骨吸收,导致假体松动和下沉。目的:观察保留股骨颈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09/2006-12解放军第一八0医院骨科病例资料。对象: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龄31~56岁,平均47岁。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骨关节病12例(5例为双侧),股骨头坏死8例(2例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不愈合2例。病程2~10年,平均6年。方法:采用改良髋关节后路切口,显露髋关节,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切除股骨头,磨除髋臼软骨,安装人工髋臼。用特制扩髓器扩大股骨近端髓腔,安装人工股骨头,人工关节复位。主要观察指标:①假体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0.5~6年,患者髋关节活动良好,行走步态正常。X射线摄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股骨颈骨质良好。结论:由于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理顺应性,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引起假体松动和下沉。  相似文献   

15.
背景:由于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假体无菌性松动与感染存在相似的临床表现,两种并发症的鉴别诊断很困难.目前没有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具有理想的可靠性,临床上缺乏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目的:探讨应用99锝m标记的三相同位素骨扫描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患髋疼痛伴假体松动和血清学指标异常;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3.8(53~74)岁,假体使用时19 14.5(0.5~30)年.以99锝m标记的三相同位素骨扫描观察患者感染区域在血流灌注相、血池相和平衡相放射性核素浓度变化,并且与健侧相同区域对照,采用随机自带软件换算成时间-放射性摄取量梯度曲线,根据曲线差异程度得出诊断结果.同时结合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结果(10个高倍视野下中性白细胞计数<5个,提示未感染)分析三相同位素扫描诊断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中2例三相同位索扫描结果阴性,同时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中性白细胞计数<5个,一期假体翻修;8例患者三相同位素扫描结果阳性,冰冻病理切片白细胞计数>5个,骨水泥间隔植入,两期翻修;1例三相同位素扫描结果阴性但病理结果阳性,两期翻修.结果显示三相同位素骨扫描阳性检出率同假体周围感染的确诊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翻修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日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I: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_l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丰日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簧换前后评什,选择合适型号、准备小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肖强直畸形疗效仃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年¨金属微孔表嘶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化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胃换后似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肯。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恢复及假体生存率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此组患者置换后对关节活动度的要求较老年患者的更高.目的:回顾性分析生物型假体在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能促进功能恢复,减少骨质疏松及磨损,延长假体寿命.方法;选择以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单侧伞髋关节置换的中年患者,对该组患者分别于置换前、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以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存率评价伞髋关节置换效果,以任何原因形成的松动或翻修时间为截尾时间.结果与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假体(P<0.05),7年生存率也高于骨水泥型假体(P<0.05).结果证实非骨水泥型假体较骨水泥型假体更能促进中年患者置换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处在不同运动状态的人体下肢关节系统,其力学特性和关节变形量具有较大的差别.全髋置换是目前解决髋关节严重疾病的最终方法.明确置换前后人体下肢系统,特别是膝关节对置换的响应对于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积极意义.目的:通过对健康者和行全髋置换后19个月的患者,在相同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下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对膝关节在运动中关节变形量的影响.方法:采用NDI公司的动态捕捉系统对行全髋术后19个月的患者进行测量,同时与患者身体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测量内容包括步长,步频,关节转角和关节位移曲线,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关节的速度和加速度.结果与结论:由于髋关节置换对患者的自然关节状态进行了破坏,虽然置换后的步态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膝关节的变化量比正常状态下要大,说明人体自身进行了调节,通过增大膝关节的负荷,增加变形量来弥补由于髋关节手术所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对髋关节置换的成功率及对患者治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目的:评价不同组合方式髋关节负重面材料的性能及置入体内与机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金属,陶瓷,聚乙烯,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totalhip replacement,Artificial hip,prosthetic materials,Biocom 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12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结果与结论:金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组合是目前常用的组合,也是衡量其他组合的金标准,但其磨损颗粒引起周围组织反应导致骨溶解和无菌性假体松动;金属-高交联聚乙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组合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磨损,但金属离子毒性、陶瓷脆性、造价高等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想的负重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强韧性好等特点,目前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组合材料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医师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综合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假体组合类型,以期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