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心电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2,21(2):119-122
食管心电图是利用在食管内放置的电极导管记录的心电图。1906年Cremer通过一根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地记录到了心房电活动 ,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 ,成为今天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记录食管心电图仅需要普通心电图机和食管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将食管电极导管放置于食管内 ,其尾端与心电图机的肢体导联或胸导联相连接 ,就可记录到双极或单极食管心电图 (图1)。一、食管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的种类较多 ,不同的电极导管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1 .…  相似文献   

2.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正>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刘磊  钱学贤 《心电学杂志》1995,14(4):236-237
患者男性,40岁。体表心电图示阵发性宽QRS心动过速。为明确心动过速时心房与心室激动的关系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在患者咽部喷散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从鼻孔插入食管电极约35cm,根据食管内单极心电图略微调整电极深度,使食管内心电图的P波振幅最大。采用双极食管电极导管,电极间距为2cm。将2个电极接日本Kohden RM-6000型8道生理记录仪生物电放大器,时间常数选择为3ms,滤波选择为30Hz,该导联为食管内双极导联(ESO-DP);以食管电极导管的近端电极接体表心电  相似文献   

5.
食管导联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inthoven发明心电图记录技术4年后的1906年.Cremer通过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记录到心房电活动.自此,将电极置于食管内记录心脏电活动也经历了100余年的历程。1936年Brown应用改进的食管电极详细记录了142例正常人和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食管心电图。此后,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食管导联心电图:为将食管导联电极从口腔送入食管,达到心脏的水平时所记录到的心电图,相当于在心房和心室表面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作者研制的9F8极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对60例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目的是探索降低食管心房调搏阈值,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提高无创性电生理诊断准确率的途径.通过食管电生理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应用此种新型导管电极,心房起搏和电生理检查阈值可降低25%—30%,检查成功率为100%.由于这种导管电极可同时进行心房调搏、同步记录2道食管双极导联滤波心电图,提高了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是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充分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内,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间接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检查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心电图,以及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还适用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该方法简单易行,相对安全,但也会出现与  相似文献   

9.
食管心电图将食管电极导管经鼻腔插入食管内左心房后方位置所记录的心电图。1906年Cremer首选成功地在食管内记录到心电活动。体表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早已公认,但是,心律失常时往往P波难以辨认导致诊断困难,而食管心电图的P波(PE)振幅大、不易被掩盖、且易辨认,对某些疑难或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位于心脏后方,长度约在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向下靠近左室。经鼻腔或口腔将食管电极导线放置于食管内,食管电极导线的尾端与心电图机连接,即可以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也可以通过程序刺激仪起搏左房,达到了解、诊断心律失常的目的。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食管调搏的临床应用尚局限在检测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检测特殊传导  相似文献   

11.
胎儿心电图机一般用于检测胎儿的心电信号,它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电子仪器。国内许多大中型医院均开展了胎儿心电图检查,广泛使用的是浙江科美思集团正通电子公司生产的FECG-D型胎儿心电图机,它有两个探查电极(正极、负极)和一个接地电极,在描记胎儿心电图时,探查电极的正极放置在脐上(或宫底部),负极放置在耻骨联合处,接地电极放置在左或右臂腕部。在记录胎儿心电信号的同时,母体的心电信号也同时被记录下来,但一般心房波很小,不易观察。有一次,在描记胎儿心电图时,突然发现孕妇的心室波和心房波(QRS波和P波)振幅…  相似文献   

12.
新型经食管心房调搏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探查及刺激电极放置在食管靠近左房后壁的位置。作为探查电极,其可记录到心房振幅较高的心电图,有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作为刺激电极,其可将程序刺激发放至食管肌进而刺激左房心肌,并在心脏内扩布,即应用发放的人工心脏早搏刺激诱发和复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具有季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在临床中通过用V2(V3)与食管导管电极连接组成单极食管导联,并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可以标测心房激动顺序并迅速识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起源.食管心电图P波(PE)电压高、易识别,弥补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P波常与QRS波群或T波重叠无法辨认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由于食管电极导管细而硬,插入时一次性成功率较低,且插入后电极不易固定,从而造成ESO心电图基线飘移和调搏失灵。我们制作了简易的带气囊食管电极导管,克服了上述不足,临床应用效果好。特报告如下。制作方法取双极食管电极导管1根,  相似文献   

15.
食管心房调搏目前在国内已得到较广泛的开展,但多数单位只用单道心电图机进行记录,对食管导联心电图的应用研究亦很少。我院自1983年开展食管心房调搏以来,一直采用西德Hellige六道生理记录仪(带示波器)进行观察记录,在400多例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根据检查目的适当设计的,包括食管单极及双极导联在内的多导同步心电图记录,对提高食管心房调搏诊断的质量及扩大其应用范围都具有较大价值。本文目的是结合一些具体病例介绍这方面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6.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简便、可靠 ,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2 0 3例具有心动过速史的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的食道心房调搏结果的对比 ,评价食道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择 1 996年 3月至 1 998年末的 40 0例行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 ,2 0 3例食管心房调搏资料完整 ,男 1 1 9例、女 84例 ,平均年龄 41± 7(1 5~ 64)岁。经鼻腔送入 2极或 4极食管电极于近左心房后侧 ,采用双极记录 ,记录到大 A小 V,正负双相的食管心电图 ,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右心房静止患者的心脏电生理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9例拟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年龄48.7±18.6岁。分别记录体表心电图、右房心内电图并经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或食管电极记录左房电位,并给予心房刺激。结果9例患者的右房多部位均未记录到心房电位,10V电刺激不能激动局部心房肌。左房电位记录显示5例患者未记录到左房电位,2例为房扑,房颤、房速各1例。体表心电图7例未记录到房波,1例为房扑,1例为房颤,心房波振幅≤0.05mV。1例植入双心室起搏起搏器,1例植入右室双部位起搏器,其他病例植入右室起搏器。结论部分病例右心房的病变重于左心房,可以表现为右房静止;右心房静止者,左心房可以存在电活动,而体表心电图多数表现为心房静止。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心房静止不能说明左右心房都不存在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8岁,因不明原因晕厥两次。每次几秒钟而入本院做食管心房调搏窦房结功能检查。当时查体:神清,心率90次/min,心律整齐,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自鼻腔插入四级食管电极导管约38厘米,可见食管电极之端电极描见P波呈正负双向,P波  相似文献   

19.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9,28(6):430-434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是一项经食管起搏心脏来进行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该方法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同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从而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食管球囊电极导管心房起搏经胸记录His束电位对于房室结传导时间长的病人,应用信号平均心电图(ECG)能够在高分辩体表ECG上记录His束电位。但对于正常房室结传导时间的病人,平均ECG上P波终末部到His束电位起始处(PH)的短间期限制了在高分辩体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