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首次论及肝着病,“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但由于整篇论肝着仅此一条,而条文中仅列症状,未及病因,所以,后世医家对肝着的解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对肝着的病因病机,或避而不谈,或含糊其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分析各医家对《金匮要略》第一篇治疗肝虚证条文“补用酸……”的解释,认为其正如尤在泾所说:“酸入肝以下十五句,疑非仲景原文,类后人谬添注脚”,并从肝的生理病理及肝病的临床用药两方面论述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5.
6.
7.
探讨《金匮要略》中胸痹的病因病机及具体治法。方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参考现代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胸痹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属本虚标实之证。仲景对胸痹的治疗共有六法,即化痰祛浊法、散寒除湿法、温化水饮法、峻逐阴邪法、温补中阳法、理气解郁法。结论:《金匮要略》对胸痹的辨证分类详尽,理法清晰,用药得当,对后世医家论治胸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竹叶汤方证,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将第九条。原文为:“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端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对本条,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一直沿用“本条论述产后中风兼阳虚的证治……但面正赤,气喘,则为虚阳上越之象”的解释.笔者认为《金匮要略讲义》的这一解释,与原文精神相差颇殊,下面谈谈个人的不同认识。1“症”无虚阳上越及阳虚之症面色变化,是虚阳上越证的常见征象之一。虚阳上越之面色特征,在《金匮要略》中有两处提到。一是原文第一篇第三条“设做赤非时者死”;一是原文第十七篇三十四条“其人面少赤…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和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99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刺激应答功能。结论:虚寒证可能通过多种刺激应答相关基因的下调,导致免疫应答功能、防御应答功能及对其他生物体刺激应答功能的降低。虚寒证的物质基础可能与此类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腹满痛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匮要略》有关腹满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将其归纳为风寒外袭、脏腑虚寒、寒实内结、热实内结、气机郁滞、瘀血阻滞、蛔虫内扰、宿食内停等,以方便初学者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寐一类的病证,至东汉时期在临床上已备受重视,对于不寐病证的临床发病特点和辨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治法和治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于不寐一类病证的论治,为后世不寐证的辨证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其创制的养血清热、宁心安神和滋养心肺、凉血清热等治疗方法,以及酸枣仁汤和百合地黄汤之类的治疗方剂,更为后世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湿病、痰饮病和水气病均为水液代谢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皆和肺、脾、肾、三焦、膀胱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然其病机却各有侧重,而治法上叉互有联系,《金匮要略》对谊类病证的阐述有一定的规律性,揭示这种规律,把握仲景辨治杂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有关肝病证治,虽未列专篇论述,然综观全书,散见于多篇之中,其内容颇为丰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现仅就肝病证治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汉代医家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形成了内伤杂病脏腑经络辩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病因学方面,什师提出了内伤来病病因有三的杂病病因学说,而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对于病的证型的形成和分类,又体现了医圣对于体质因素的重视.本文试就什师的杂病病因观作一探讨,不妥之处,司斧正.1以内国立论古东济之因《会底要吃.胜成经结先后病脉证第一)拉第2条指出,“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想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纪受邪,人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望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 相似文献
18.
黄汗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涉及黄汗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水气病”,原文共有5条.内容涉及黄汗的主要有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以及鉴别等,是后世有关黄汗病论治的主要依据.把黄汗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黄疸、风水等疾病进行区分,并把黄汗病分初期(表虚湿浸)、中期(湿郁伤阳)、晚期(久病入脉)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王琳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2):149-150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书中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一篇的原文中提出胸痹、心痛、短气三个病症,而实际上是论胸痹和心痛二症,短气只是胸痹的一个兼症。胸痹是以胸膈间痞窒满闷、胸部疼痛为主;心痛是包括心窝和上腹部的疼痛。胸痹、心痛,包括短气,往往相互影响,所以并入一篇中论述。现就胸痹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其理法方药结合条文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