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外用药的理法方药经验。方法:建立外用方数据库,分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外用药的特点。结果:书中外用方共12首,其中有名有药的外用方只有11首;用药68种,其中热性药35味,寒性药17味,平性药14味。解表药使用最多,以生葱、荆芥使用最频繁,各使用4次,白芷和土当归各用了3次。结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外用方剂的组方、药物的选择与炮制、外用药的剂型以及依据伤情辨证选择外用诸方、外用药换药间隔时间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记载,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一药多用是经方用药的一大特色。据笔者初步统计,《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伤寒》与《金匮》)除重复及佚失外共计254方,用药174味。其中仅71味药出现过1次,其余均在2次以上,有  相似文献   

3.
《傅青主女科·调经》共制十五方,其制方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傅氏调经的思维方法。一、用药少而纯和,主次分明十五方的组成中,用药最多十一味(仅两方),最少五味(一方),一般六至八味。白芍、当归、熟地、白术等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十二方有白芍,九方有当归,九方有熟地,九方有白术。调肝以白芍为主,养血和血必与当归,滋肾首选熟地,健脾不少白术。养血和血、柔肝舒肝则白芍、当归同用;滋肾养肝、精血并补则熟地、白芍、当归相配;柔肝扶脾或肝脾双补则白芍、白术为伍。这些药物作用平和,常是方中君药,且用量重,一般为五钱,多至一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挖掘壮医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壮医治疗谷道病方207首,建立壮医谷道病药物和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壮医谷道病方剂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437种壮药中,排名前15位的高频药物有鸢尾、橘红珠、葫芦茶等壮药,使用总频次为1 452次。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0.2和最小置信度0.6的由2味药、3味药及4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12条、9条和6条。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壮医临床治疗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仅西汉、晋代、东晋、南北朝、北周、唐、宋、元、明、清10代共58部,涉及有关黄连散206首。其中38部出现正名黄连散177首,20部出现异名黄连散29首。整理组方不同黄连散共153首,涉及中药166味,药物分为21类,单味用药总次数819次。通过分析研究历代黄连散组成,可知:1《敦煌古医方》黄连散均由历代黄连散组成核心药黄连、黄柏、黄芩等构成,组成方剂的8味药除茜根外均是频率大于1.0%的主干药。2敦煌古方黄连散可能是《肘后救卒方》和《外台秘要》所载黄连散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6.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药理学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是一项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按照中医的传统用药经验,大都用复方治病,而且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对于中药复方中各味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辅、佐、引的确切(具体)含义,由于方法学上的原因,限于人力,物力、时间,常常难以进行研究。例如对一张由8味药组成的方剂,如果想分析一下方中各药在某一药理作用方面的主次关系,以每一样药在方中加用与否进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仲景方药推崇备至,或誉之为“众方之祖”,或视之为“垂万事不易之方法”。观《伤寒》、《金匮》二书,载方314首,到底有何特点?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其科学性如何?对此,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贵在用药精专《医学传心录》云:“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张景岳也说:“治病用药,本贵精专”,这正是仲景处方用药的一个特点。《伤寒论》113方,用药不过87种,《金匮要略》201方,亦不过147种。有的药仅1~2味,即成一方,如治下利肺痛之紫参汤,支饮眩冒之泽泻汤,以及百合地黄汤、枝子干姜汤、干姜附子汤等46方,均由二味药物组成;治转筋之鸡屎白散,太阳中暍之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提供借鉴。方法对王老治疗失眠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纳入271例临床病例,451诊次,涉及148种药味。用药频次80%以上的13味药组成治疗失眠症核心方,用药频次60%以上的还有6味中药形成治疗失眠症基本方。通过药物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处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结论王老治疗失眠强调从肝论治,临床常以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清热为法。  相似文献   

9.
赵喆 《陕西中医》2008,29(7):899-901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是系统论述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关于儿科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本文谨就《直诀》所载方剂的用药特点浅析如下,以期更好地学习掌握儿科病遣方用药的特殊性,对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1药味少功专力强《直诀》互校本所载方剂共140首(含附方20首),其中由1~6味药组成的有109首,占方剂总数的77%,7~10味药组成的方剂25首,占方剂总量的18%,10味药以上的方剂仅占方剂总量的4%,可见钱氏组方药味之少和用药之精,且主治明确,对所治疾病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一味药的泻心汤,取仲景诸泻心汤中皆用的黄连一味,治小儿心火实证,以其苦寒入心经,泻心火又兼燥湿之力直达病所。二味药有甘桔汤、紫草散等,甘桔汤重用桔梗,抓住肺热壅滞的病机,以开泄肺气疏散风热为主治小儿手掐眉目鼻面之肺热证;紫草汤以紫草、钩藤开泄风热,清血解毒,以酒调服可透发斑疹,助正达邪。三味药有百部丸、泻白散等,百部丸遵寒者温散的原则,以麻黄、杏仁宣肺疏风,百部温润降逆,治小儿受寒而痰饮咳嗽,泻白散以桑白皮泻肺化痰、降逆平喘,地骨皮清退伏热,甘草益胃和中,治肺有伏热之喘嗽,后人李时珍称之为泻肺诸方之准绳。四味药的导赤散以清心凉血,利...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素有众方之祖的称誉。书中许多汤方,不仅能治伤寒,还能治内伤杂病,同时对中医临床各科诊治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指导意义。是论112方中,仅用84味药物,其中一药经两个方以上用过的只有49味。就是这几十味药物互相配伍,组成一百多个方剂,并经后人千百年实践,经得起验证,可知其用药技巧和组方构思必寓有深意。本文试图就《伤寒论》的制方遣药特点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得到中医界前辈和同道们的指教。一、为方剂君臣佐使的配合大法创立典范疾病的表现虽复杂多变,但总有主证、次证、本证、标证之分。立方用药就应针对  相似文献   

11.
吴立明 《中医杂志》2007,48(4):379-380
相反相成药对,是指性能相反的两味药物在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开阖补泻等不同意义上的配伍,通过药性的相反相制,以达到功用上的协凋相成。仲景制方257首,仅以两味药配伍组成的“药对”方就有40首,而且尤其善于运用药性之相反相成,充分体现了药对的佐助、佐制和反佐的配伍特点,现择要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与治病效果、副反应产生密切相关,如何组方用药及处方药味剂量大小,各学者争论颇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理、法、方、药方面给我们在用药组方上启迪颇多,以"经方"为切入点研究中药处方剂量大小必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秋燥润发生发方方1:发槁不泽方组成:木瓜、植物油各适量。用法;将木瓜浸于植物油内,搽头发。说明;本方出自《同寿录》。适用于发枯搞无光泽者。方2:瑞竹滋荣散组成;生姜(焙干)、六参各30g。用法:上二味共为细末,每用生姜切片,蘸药末于发落处擦之,2日1...  相似文献   

14.
漫谈偶方     
在偶方中以两味药配伍组成的方剂为最精了。其特点是药精力专而效显,且无浪费药材之弊。《医学传心录》说:“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显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也说:“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也说明方剂可重用二味药物组成。如果说单味药之奇方可单刀直入,直捣病所为其所长,那么,偶方通过巧妙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加强其药力,应是其组成的重要意义。偶方的作用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仲景顾护脾胃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用药精当张仲景是留神医药,精研方术的大师。所制之方,以用药精当、力专效宏著称于世。一部《伤寒杂病论》载方二百四十余首,超过十味的方剂仅十数首。如著名的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四逆汤、百合地黄汤等等,均为纯正之方,如此则不致药多味杂,相互扯肘,扰乱胃气。张仲景辨证精确,依证用药,方中药味主辅分明,轻、重、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天王补心丹源流及其衍变作了初步考证后认为:(1)天王补心丹源出于《家藏方》,并非出自《世医得效方》。(2)现最为常用的由十三味药物组成的天王补心丹并非出于《摄生秘剖》,实出于《校注妇人良方》。各医藉所载天王补心丹,药物组成不同,但十三味基本药是一致的。一般常见的有“十八味”、“十三味”二方。“十三味”方是从“十八味”方衍变而来,但从立方本义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十三味”方显得更加精炼,较原十八味方为优。  相似文献   

17.
生姜功用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既是美味之品,又是药用之佳品。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113方中,就有39方(次)用有生姜,在用药91味中,其应用频率排列第四;在其所著《金匮要略》200余方中,就有51方(次)用有生姜,在用药156味中其应用频率排列第三,可见其功用之重要。生姜既可作主药,还可用作佐药、使药,只要运用得宜,  相似文献   

18.
作为著名祛暑药之一的“六一散”,在中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仅由滑石、甘草两味药组成,处方为滑石六份、甘草一份,“六一散”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谢昌仁运用温胆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药有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的温胆汤在孙氏方基础上加了茯苓、人参、大枣三味药,清代《医宗金鉴》仅加茯苓一味。全国名老中医谢昌仁临床擅用温胆汤,宗危  相似文献   

20.
姜老处方,一般用药十分精练,少则三五味,多则七八味,颇有经方之韵味,而又非仲景原方,功效卓著,深得病家信仰。姜老是怎样选药的?现就侍诊所得作一肤浅的探讨,以供参考。一、立足辨证务求精当药物都有各目的偏性,数药同煎,其性能是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