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转基因大豆和玉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日益增多和全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转基因食品已成为全球食品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食用安全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切。因此,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制订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政策,要求标识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性质及含量,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目前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主要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和抗虫玉米.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北京市场上销售的14家企业的22种豆类食品,被检测出全部是转基因食品,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的色拉油、调和油产品,但是,没有一种做出转基因食品标识。结果一公布,各地消费者反应强烈。他们想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究竟有无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如何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转基因食品,公众态度不一。怀疑的人说,欧盟、日本、韩国禁止转基因食品进口。不在意的人说,现实中没有谁被证明吃转基因食品吃出了问题。就连很多专家也不敢断定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  相似文献   

4.
自转基因技术诞生以来,针对其产物安全性和推广必要性的争论从未休止。欧盟是世界上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最为严格的地区,文章编译了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署对欧盟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相关法规的评估报告,以期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为我国相关法规的健全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市售转基因食品标识标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已占一些种类(如大豆食用植物油)整个食品市场很大的份额,每年进入我国居民食物链的转基因产物已超过2000万吨。由于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的影响在国际上尚无定论,所以在销售此类产品时,必须对这类产品进行标注,让消费者根据自己需求有选择商品的权利。我国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标识管理,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为:大豆、玉米、蕃茄、菜籽、棉花等5类17种。卫生部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对食品产品中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真实、客观的标签。为了解消费市场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状况,特作此调查。  相似文献   

6.
健康新知     
《jkrs》2010,(6)
<正> 转基因食品,看清标识购买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为此,世界各国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做出明确的标识,以便消费者选择。我国2001年发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也强调: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食物基因,对××食物过敏者注意"。目前,超市里很多食用油都是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制成的,细心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其包装上的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很快将在大型超市、食品消费市场上陆续看到一种特殊标签——转基因XX(GMFOOD),这就是各种转基因食品的“身份证”。然而,什么是转基因食品?生活中的转基因食品有哪些?转基因食品究竟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些问题是消费者应该知道的常识。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所谓“转基因”,就是把另外物种的基因提取出来,通过遗传工程的手段转入到受体品种里,使受体产生一种新的性状、蛋白或激素。“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  相似文献   

8.
很少有一项技术像转基因这样,让各方观点如此对立,相互矛盾的实验证据,极端对立的利益表达,莫衷一是的研究结论,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近日有专家发表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同样安全”等论点,让转基因的争议再起波澜。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向东  卢洁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8):1014-1016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基因组构成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产品,由于它不可避免的不成熟性和不确定性,使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年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中标志基因aph(3′)-Ⅱa等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志基因是一类可以帮助对基因工程生物体进行筛选和鉴定的外源基因,被广泛地应用于转基因植物中[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植物被批准商业化应用,由此衍生而来的转基因食品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转基因食品不同于传统食品,因而其安全性受到普遍关注[2~4].利用DNA重组技术导入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是引起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疑虑的焦点.本文对目前转基因植物性食品中普遍使用的标志基因aph(3′)-Ⅱa及其编码蛋白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近公布了有关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新管理措施。新措施与原规定的主要区别在于 ,现在生物技术公司在推出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之前至少要提前 4个月报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并提供研究数据。按照新规定的要求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一种新的转基因作物进行评估后 ,将把安全检测数据公布在网站上 ,供消费者查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 ,科学评估结果表明美国销售的所有含生物技术成分的食品具有与普通食品一样的安全性 ,公众应该继续树立对转基因食品的信心。由于有些食品加工商打算在食品包装上标明产品是否含有…  相似文献   

12.
杨素梅 《长寿》2007,(5):27-27
近日,在欧盟国家即将投票表决是否允许转基因玉米继续公开销售的关键时刻,英国《独立报》传来消息:专门经营转基因食品的孟山都公司进行的秘密研究表明。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肾脏变小,血液的构成发生变化。一时间,全世界为之哗然,本已沉寂了数年的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美国 2 0 0 3年 5月 1 3日声明 ,它将向世界贸易组织 (WTO)投诉 ,反对欧盟暂禁 5年转基因食品的做法。美国贸易代表RobertZoellick认为 ,欧盟的禁令违反了WTO的规则 ,是制造贸易壁垒。美国和阿根廷、加拿大、埃及提出 ,WTO应要求其成员国拿出“足够的科学证据”以证明暂禁转基因食品的合理性 ,并且欧盟应毫不迟延地开始认可这一程序。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及管理程序不完善 ,欧盟于 1 998年 1 0月开始停止认可新的转基因食品。欧洲委员会 2 0 0 2年通过了一个新的食品管理框架 ,要求增加标识以方便人们明显辨别出转基因食品 ,这个规定…  相似文献   

14.
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始终没有消停,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到底含不含转基因原料?如何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们可以看看发达国家是怎么标识转基因食品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日本发生O157大肠杆菌在即食食品中的污染、欧洲爆发疯牛病和中国出口欧盟水产品被检出氯霉素事件、中国出口日本鸡产品、养殖水产品被检出新城疫和浓兽药残留、对韩国出口养殖活水动物被检出孔雀石绿等事件使中国食品出口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使得国内外消费者和政府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日益关注和重视。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进出口商都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食品投放市场,以便尽可能少占压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检验检疫机构应当适应当前外贸发展的形势,积极热情帮助企业为外贸服务。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植物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产量和抗病能力,但其安全性,尤其是食用安全性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政策,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因此建立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量和消费量节节攀升,每年已达上千万吨。不少消费者都很关心,自己每天的食物中,有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早在2001年就出台法规,确立了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明确的标识至今仍难见于转基因食品之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  相似文献   

18.
想说就说     
欧洲人缘何疏远"转基因"法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启动一项欧盟例外条款,暂停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理由是怀疑它的安全性。这一决定引发了极大争议,围绕转基因食品的是是非非再度闹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是人们所关心的,目前以欧洲为主的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这场争论在中国消费者中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投放市场,人们将会更加关注.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20.
方舟子 《大众健康》2010,(6):120-121
这一段时间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又变得异常火爆。在各种场合,我经常被问到转基因的问题,大家最关心的是它是不是安全。在我费尽口舌解释了为什么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之后,听者往往将信将疑,然后盯着我问:“你自己吃转基因食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