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丹参对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NM)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兔30%Ⅲ度烧伤模型,2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测定PMN-EC粘附率及其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值。结果 烧伤后即刻两组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及PMN-EC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伤后2、4、8、16、24h的CD11a/CD18、CD11b/CD18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丹参能降低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抑制PMN-EC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PMN-EC粘附所致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 (PMN)与内皮细胞 (EC)粘附作用的影响 ,探讨其抗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其中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 2 4 h后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 (2 m l/ kg) ,检测造模后即刻、2、4、8、16、2 4、4 8h PMN- EC粘附率、PMN表面粘附分子 CD11a/ CD18及 CD11b/CD18的值 ,并测定各时点血浆 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后即刻内毒素血症组与丹参治疗组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 CD18及粘附率均升高 ,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 4 h达高峰 ,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 CD11a/ CD18、CD11b/ CD18值及 PMN- EC粘附率均低于前者 (P<0 .0 5 )。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 2 h TNF- α开始升高 ,8h达高峰 ,4 8h仍高于正常 ;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 TNF- α值均低于前者 (P<0 .0 5 )。结论 丹参能降低内毒素血症早期PMN粘附分子 CD11a/ CD18、CD11b/ CD18的表达及血浆 TNF- α的水平 ,进而抑制 PMN- EC粘附 ,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兔内毒素血症模型,将2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血症组和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中性粒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测定PMN—EC粘附率及其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值。结果 造模后即刻两组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及PMN—EC粘附率均升高,内毒素血症组造模后4h达高峰,丹参治疗组造模后2、4、8、16、24h的CD11a/CD18、CD11b/CD18显著低于内毒素血症组。结论 丹参能降低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抑制PMN—EC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PMN—EC粘附所致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对兔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建立兔30%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EC作用测定PMN-EC的粘附率,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值。结果:烧伤后即刻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组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粘附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TNF-α开始升高,8h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TNF-α的值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严重烧伤后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CE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后早期肺组织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贴壁能使肺血管通透性增加[1],而这种改变则依赖于内皮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增加[2].本实验观察烧伤血清及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Ca2+]i的影响,并探讨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及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 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结果 健康人PMN在STF刺激1 h后,培养液中MPO活性即迅速升高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同时,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也迅速升高达峰值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结论 STF可活化PMN并刺激PMN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STF对烧伤后PMN致组织损害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VI粘附分子表达与皮肤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和电镜超微结构研究32例CVI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①class2~3级EC—ICAM-1和PMN—CD11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lass1级和对照组(P〈0.05),class2-3级和classl级PMN—CD18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相关分析显著,ICAM-1表达与CD11b和CD18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③电镜超微结构证明;PMN与Ecs粘附导致皮肤微血管病变。结论:CVI血浆TNFα、IL-1β增高,上调ICAM-1和CD11b/CD18表达,并介导PMN粘附于ECs,导致ECs和组织损伤,可能是静脉溃疡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急性DVT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对象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粘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DVT组显著降低(P<0.001);相对于正常组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DVT组显著升高.DVT组内部CD62L、CD11b/CD1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在下肢DVT的急性期,PMN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粘附为表现的PMN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分析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分,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FITC-清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δ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分,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清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烧伤后PMN能使反映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kf值明显增加,使δ值显著下降.用单抗封闭PMN膜上CD11b/CD18能使δ值的变化得到纠正;用孔径0.2 μm的滤膜阻断PMN与内皮细胞单层的粘附则使kf值和δ值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介质类物质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些物质主要影响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粘附分子CD11b/CD18本身可能具有生物学信号调控的作用,并介导着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Fang Y  Chen Y  Ge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46-748
目的 观察烧伤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PMN粘附及其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建立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单层通透性测定的方法,根据处理内皮细胞单层的不同成份,将实验分为7组,用含荧光素异硫氰酸酯-白蛋白的灌流液灌流后,测定液体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δ)。结果 烧伤后PMN能使  相似文献   

12.
Activated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PMNs)havebeenshowntoproducedamageso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ECs)throughthegener-ationofoxygen-derivedfreeradicalsandthere-leaseofproteases;andPMN-ECadhesionisessen-tialtomediateECdamages['j.TheintegrinCD11/CD18consistsof3heterodimericsubunits,eachofwhichcomprisesadistinctAchain(CDl1a,CDl1bandCD1lc)thatisnoncovalentlyassociatedwitlhacommonBchain(CD18).TheimportanceoftheCD1l/CD18integrininPMNadhesionandemigrationinsystemicvasculaturehasbeencom-…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对兔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分子水平抑制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粘附的作用机理,分别测定了兔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与ICAM-1包被磁珠的粘附率,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亚胺培南对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影响。方法 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即烧伤后亚胺培南治疗组和烧伤后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分别于伤后20min内静滴100mg泰能和等量生理盐水,8h/次,共3d,并补液抗休克。采用ELASA法检测2组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结果 家兔烧伤后血浆中TNFα含量较伤前明显增高,伤后16h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至伤后72h。在各相同时点,痂下组织液中TNFα分别较血浆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高。在烧伤早期应用亚胺培南治疗组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使用亚胺培南,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水平较对照明显降低,提示亚胺培南对TNFα、内毒素释放呈低诱导状态,有利于防止和减轻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大鼠早期外周血中白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及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烫伤组,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观察对照组和烫伤组各时相点(1、8、12、24和48h)外周血中白细胞NF-κB的活性变化和规律,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关系。结果:大鼠严重烧伤后外周血中白细胞NF-κB活性较伤前明显增高,伤后1h达到峰值(P〈0.01);血浆TNF-α和ICAM-1及中性粒细胞数(PMN)均有类似变化,与NF-κB变化呈正相关。结论:烧伤机体早期外周血中白细胞NF-κB活性明显增高,激发机体炎症反应,在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黏附分子整合素CD11c/CD18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者发病72h内及7天时外周血表面PMN、MNL表面黏附分子CD11c/CD18的表达量。同时测试28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病72h内患者组PMN、MNL表面黏附分子CD11c/CD1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7天后患者组CD11c/CD18的表达有所下降,与72h内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IS时激活的PMN、MNL上整合素CD11c/CD18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AIS的炎症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后血清β—内啡肽与PMNs上CD18,CD54分子含量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病人血清β-内啡肽(β-end)及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MNs)CD18、CD54含量变化。方法 65例严重创伤病人按ISS分为两组,ISS≥20分组(n=36),ISS〈20分组(n=29)。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5例严重创伤病人入院时,伤后1、3、7d血清皮质醇、β-end浓度和PMNs上CD18、CD54的平均荧光通道变化,1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清洁肠道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及清洁肠道对其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C)组。观察了伤后 0~ 1 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 (REE)的变化 ,同时检测了伤后 1、3、5、7、1 0d血中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1 (IL 1 )的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LPS和IL 1均明显高于伤前 ,两组相比 ,C组的REE、TNF、LPS和IL 1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LPS、TNF和IL 1呈显著正相关 (r1 =0 77,P <0 0 5;r2 =0 81 ,P <0 0 5 ;r3=0 90 ,P <0 0 1 )。结论 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清洁肠道可降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 ,从而降低高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