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为给临床X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系统疾病和外科选择或检验深静脉重建手术或效果以及确定或检验下肢深静脉瓣膜形成术效果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无病变成人男尸的静脉及正常和病患成人男性下肢静脉造影 ,左右各 31侧 ,在股静脉上取五个位点进行外管径测量 ,同侧对应点的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尸体与正常人之间 ,P值都 >0 .0 1;尸体与病患之间 ,P值都 <0 .0 1;正常人与病患之间 ,P值也都 <0 .0 1。结论 :股静脉管径的均数值 ,患肢比尸体要大 1/3多 ,而比正常肢的股静脉管径大 1/3。表明尸体与正常人下肢静脉造影的股、静脉外径大小 ,无显著性差异 ;尸体或正常肢与病肢股静脉外径大小 ,都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给临床诊治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断肢再植、动脉搭桥重建血循环术[1- 4] 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成人男尸的无病变下肢左、右各 31侧静脉取近、中、远三点进行外管径测量。发现左侧近点 8.52 4 2± 2 .12 2 7mm (χ±s) ,中点 8.2 2 74± 2 .4 2 0 2mm ,远点 8.1932±2 .1378mm ;右侧近点 8.2 935± 2 .1597mm ,中点 7.772 6± 2 .1581mm ,远点 8.0 387± 2 .4 4 6 0mm。左侧静脉三点的 χ 相应大于右侧 ,并且近点 >中点 >远点。从 6 2侧测量的详细数据表明 ,左 18侧、右 19侧远点值大于中点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大隐静脉剥脱术同时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行一期胭静脉成形术。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7例,明显改善4例;12天水肿消退17例,12~20天水肿消退6例,20天后水肿消退1例;12例胫前溃疡于10~30天逐渐愈合。17例于术后6~8个月随访痊愈无复发。行静脉造影显示膝关节伸直时胭静脉开放,屈曲时受肌袢压迫即闭合,肌袢的瓣膜样功能确切。结论应用胭静脉外肌袢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
耿坚  王菊凤  任男烈 《微创医学》2009,4(4):455-456
腘静脉是临床进行插管造影的部位之一,也是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重要路径.腘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上述临床项目的开展.由于腘窝部解剖较为复杂,腘静脉与腘动脉、胫神经相邻,给腘静脉的穿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收集十余年来进行腘静脉插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其主要原因。目前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为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自体带瓣静脉段股浅静脉移植术和静脉外肌袢形成术等,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深静脉血液倒流程度选择相应术式。笔者自1991年6月~2002年3月,应用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血液重度倒流者16例共16只下肢,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腘静脉是腘窝内的重要结构,由胫前和胫后静脉汇合形成,穿收肌腱裂孔向上延续为股静脉。我们在解剖一老年女尸(身高148cm)时,发现左侧腘静脉主干在腘窝及大腿后面均与坐骨神经伴行,近臀大肌止点肌骨臀肌相隆平面才穿大收肌延续为肌静脉。这种变异非常罕见。现将观察与测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腘静脉是腘窝内的重要结构,由胫前和胫后静脉汇合形成,穿收肌腱裂孔向上延续为股静脉.我们在解剖一老年女尸(身高148 cm)时,发现左侧腘静脉主干在腘窝及大腿后面均与坐骨神经伴行,近臀大肌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平面才穿大收肌延续为股静脉.这种变异非常罕见[1,2].现将观察与测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腘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的基础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提高静脉穿刺插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方法 :对 3例尸体标本、35例 (支 )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5例膝部CT/MRI片及 8例经皮静脉穿刺插管病例等基础、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观察窝局部解剖结构、静脉与动脉及神经毗邻关系、静脉血管管径、走行路径、与膝关节的关系等。结果 :窝呈菱形 ,浅层结构有皮肤及浅筋膜 ,深层有深筋膜 (筋膜 )。静脉与动脉伴行 ,共同包于一个血管鞘中 ,静脉居动脉与胫神经之间。动脉位于静脉前方 (3例 )或前内侧 (2例 ) ,二者部分重叠。静脉直径 9~ 15mm ,于膝关节两髁间垂直上升 5 0~ 70mm后向内上斜行 ,侧位见与股骨后缘贴近上行 ,距皮肤深度 4 0~ 70mm。上述表现均随性别、年龄及疾病等而有所不同。静脉穿刺点位于窝正中线与皮肤皱褶交点外侧 5~ 10mm处。结论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减少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经皮静脉插管在静脉系统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月国静脉肌袢形成术加股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血液倒流性病变的效果 ;方法 :对 3 0例 3 1条患肢行月国静脉肌袢形成术加股静脉瓣膜包窄术 ,并观察疗效 ;结果 :术后近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的有 2 7条患肢 ,好转的有 4条患肢 ,远期疗效均良好 ;结论 :月国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加股静脉瓣膜包窄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严重血液倒流首选而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两种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抽取静脉血的一种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越来越多,在体表很难触摸到股静脉的搏动,另外,静脉穿刺时小儿的哭闹、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熟练,往往操作不易成功。近1年来,我科改用斜角穿刺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此种穿刺方法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小侠 《吉林医学》2010,31(15):2303-2303
目的:探讨新生儿临床静脉采血有效、安全、方便的采集方法。方法:将需要采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头皮静脉抽血组和股静脉抽血组两组,每组各30例。结果:两组在1次穿刺成功率、局部瘀斑、溶血、凝血等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抽血方法操作简便安全,1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乔玲妹 《苏州医学杂志》1998,21(2):F004-F004
在儿科静脉穿刺取血中股静脉穿刺是取血的一种方法之一,并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因婴幼儿缺少粗、浅的体表静脉,当检验需要较多量的血标本时,股静脉穿刺是一种较好的取血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郑卫华  庹艳红  代芬  雷红卫 《医学综述》2014,20(21):4023-4024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CS)伴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左侧ICS伴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ICS经左侧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可见左侧髂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有侧支循环形成。导丝通过狭窄或闭塞段并成功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造影示左侧髂静脉恢复通畅,侧支循环减少或消失。患者左下肢肿胀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侧ICS伴血栓形成,操作方便且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釆血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抽血成功率提供资料支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头皮针采血,观察组选取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选取头皮静脉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采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3.6±1.6)min和(3.4±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皮静脉相比,股静脉相对较粗,固定性较好,血液充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提供基础条件,并发症少,患儿家长容易接受。同时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观测100例成人尸体股静脉长度、外径、瓣膜形态、位置、数目和方位;股静脉主要属支外径,距腹股沟韧带距离,注入方位及入口附近瓣膜,为临床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对股静脉穿刺、插管,瓣膜修复术、移植术及静脉逆行造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腘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积累小儿血管的解剖学资料 ,为临床小儿静脉穿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侧学龄前儿童下肢防腐标本上 ,观测静脉及与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测中班儿童 60侧静脉及动脉等。结果 :①静脉与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 ,窝上段静脉暴露段长度为 (1.5 6± 0 .2 9)cm。静脉深面为动脉 ,外侧为胫神经 ;静脉呈深浅关系 ,两者重叠 1/2以上者占83 %。在窝中、下段上述结构逐渐移位 ,至下段由浅而深依次为胫神经、静脉、动脉 ;②静脉体表投影 :膝关节伸直位 ,通过髌骨上缘最突点的水平线上 ,距股二头肌肌腱内侧 (0 .74± 0 .13 )cm处 ;在髌骨下缘最突点的水平线上 ,距股二头肌肌腱内侧为 (1.2 3± 0 .2 0 )cm处 ,上述二处的连线为静脉体表投影。结论 :小儿静脉穿刺在窝上段和静脉体表投影线上 1/3段较安全 ,中 1/3段及其以下部位穿刺时有可能伤及动脉和胫神经  相似文献   

17.
18.
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60侧成人下肢的腘动脉、腘静脉及胫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腘静脉的体表定位等.结果在腘窝上段由内向外依次为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在腘窝中段上述结构逐渐移行,位置关系较为复杂,在腘窝下段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腘静脉的体表投影在腘窝与经过收肌结节最高点的水平线成(83.5±2.2)°夹角的直线,且该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距水平线与股二头肌腱交点为(2.3±0.7)cm.结论根据腘静脉与腘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在腘窝上半部穿刺较安全,在腘窝下半部穿刺时易损伤胫神经和腘动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对150例成年尸体下肢主要静脉的解剖观察,为临床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在150侧成人下肢中,观察、测量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特别点外径以及静脉瓣膜数量和形状等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各为(71.32±0.98)cm、(29.69±0.57)cm、(13.49±2.01)cm;大隐静脉起点、平股骨内侧髁上缘平面及终点外径各为(1.12±0.49)cm,(1.57±0.42)cm,(2.03±0.66)cm;股静脉起点、股三角尖处及终点外径各为(1.62±0.49)cm,(1.77±0.42)cm,(2.03±0.66)cm;腘静脉起点、中点及终点外径各为(1.55±0.51)cm,(1.59±0.37)cm,(1.62±0.49)cm;静脉瓣膜以双瓣型多见,瓣膜分布越向远侧越多。结论:以上对下肢静脉的观测结果,为临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