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胆石症合并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晚血)、重度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10例胆石症合并巨脾型晚血、重度脾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急诊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造瘘术,5例同期行脾切除+贵门周围血管离断+胆囊切除术,2例同期行脾切除+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外引流术,10例患者围手术期均输注血浆或红细胞悬液,全部治愈。结论:胆石症合并巨脾型晚血、重度脾亢患者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但要做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尤其是充足的血源,如何减少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自1993年6月~2010年6月对87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70例.结果 急诊手术止血率98.6%(35/36),急诊手术病死率11.1%(4/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近期再出血率5.7...  相似文献   

3.
崔小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205-2206
目的 研究分析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疗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62例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病人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以及所产生的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肝硬的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非常低.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临床上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外科手术危险因素之一,能大大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本研究总结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3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并与同期无糖尿病的同类患者对比,以探讨糖尿病对肝硬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近期无出血无并发症及死亡病历,随访2月-3年无出血病例。结论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门脉高压合并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Dieulafoy病 )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 4例门脉高压合并Dieulafoy病。 3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术 +胃楔形切除术” ,1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术 +胃黏膜局部缝扎术”。结果 随访 3例 3年未再出血 ,生活质量好 ,1例术后 1年出现黑便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结论 当门脉高压定性后 ,术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脾切除术后血压持续不升而又排除酸中毒休克均应考虑合并Dieulafoy病 ,应行胃黏膜局部缝扎或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手辅助腹腔镜下与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5例,其中47例行改良手辅助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组),38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改良组先在手辅助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再改为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组47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术中脾蒂静脉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为(165±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6±62)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3±56)min和(183±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手辅助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性好,操作方便,术中出血少,兼具手辅助腹腔镜和完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19-1720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所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近期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术后发热及脾窝渗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胃壁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能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嗣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3.2±3.2)cm H_2O(1 cm H_2O=0.098 kPa),术毕测定门静脉压力为(30.5±2.8)cmH_2O,行离断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术后3、7、14 d测血小板显著升高(P<0.01).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7%(41/96),1例死于肝衰竭.8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术后出血者11例,发生门静脉血栓2例,死亡3例.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好,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静脉置管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45例分为两组:23例行常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对照组.22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加门静脉置管术,待抗凝治疗,为置管组.术后置管组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采用彩超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观察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并观察置管组有无出血及感染.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5例,置管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置管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组无出血及门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结论 门静脉置管抗凝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辛健  徐凤霞 《现代保健》2012,(25):91-92
目的:探讨高位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2011年4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后再次出血的患者行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9cmH_2O。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9例发热,2例肝性脑病,1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8例出现乳糜漏,以上并发症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行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手术创伤小,近、远期疗效好,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和平 《现代保健》2014,(26):149-151
目的:探讨从保胆角度看胆囊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行胆囊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胆囊造瘘术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3例(带管出院)。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情况:行胆囊切除术10例;未再次手术治疗9例。对胆囊未切除者每6个月行彩超检查1次,最长已随访8次,最短随访1次,未发现胆囊再发结石,生活质量正常。结论:胆囊造瘘术不仅限于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在保胆理论的支持下,胆囊造瘘术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将具有的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16-23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自某院收入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共153例,患者根据是否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分为两组,A组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合并胆囊结石组(116例),B组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组(3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对照组中E2为(13.26±4.37)pg/ml,观察组中E2为18.75±5.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30例、B级67例,观察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9例,B级15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C级21例(18.1%),观察者为13例(35.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雌激素水平(E2)为导致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动脉灌注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6年1月~2010年6月110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并监测Hb、HCP及输血量.结果 对照组术后Hb、HCP低于术前,治疗组术后明显高于术前,术中失血量及异体输血量均多于治疗组.结论 脾动脉灌注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有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脾血回收完全、不需使用抗凝剂等优点,且节约血源、减少输血并发症,也实用于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需急行断流术者.  相似文献   

15.
梁月强 《现代医院》2011,11(6):38-40
目的比较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中随机选取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103例和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手术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对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使用镇痛药例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开腹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住院费用两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术后随访1~2年,复发率为6.8%。结论相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腹腔镜保胆取石术避免了胆囊切除后遗留的潜在影响,具有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综合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0,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42,t=16.234,t=31.650,t=6.924;P<0.05);②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437,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胆囊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结石患者35例、胆囊息肉患者29例,均行胆囊切除术,并分别于术前3个月、术后3、6个月应用B超测量患者的肝外胆管直径,准确记录各时间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4±2.2)mm、(8.5±2.3)mm及(5.3±2.0)mm。其中35例胆结石患者术前3个月及术后3-6个月时其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1±2.0)mm、(8.6±2.2)mm及(5.4±2.1);29例胆囊息肉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6±2.3)mm、(8.3±2.7)mm及(5.1±2.0)mm。术后3个月肝外胆管直径增宽,术后6个月逐渐回至术前水平。结论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肝外胆管直径数值,术后3个月均比术前有所增大,术后6个月时逐步回缩至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Gallbladder cancer diagnosis is usually at a later stage. Only 1% of gallbladder cancers are discovered fortuitously at infra-clinic stage when histological exam of cholecystectomy specime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as realised for gallbladder lithiasis or polyps. Port site metastasis after laparoscopy was reported. 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report our series of port site metastasis complicating gallbladder cancer discovered fortuitously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From 1 January 1994 to 31 December 2004, 2562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as carried out. Ten gallbladder cancers were diagnosed than the incidence was 0.39%. RESULTS: Gallbladder cancer diagnosis was carried out by histology in 8 cases, and when port site metastasis in two cases whereas histological exam of cholecystectomy specimen was negative. Recurrence of gallbladder cancer was in port site in 4 cases. The mean rat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port site metastases was 19 months.  相似文献   

19.
王济海 《现代保健》2009,(23):94-95
目的探讨胆囊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术后择期胆囊切除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胆囊造瘘术后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胆囊造瘘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胆囊造瘘术后择期胆囊切除与急症胆囊切除相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经验选择术式,胆囊次全切除术是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及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4年,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